实验室里一片漆黑,只有角落的工作台亮着一盏台灯。周洁对着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发呆,这是博物馆送来请她修复的文物。以前她用传统工艺,现在却要尝试一种全新的方式。
\"还在加班?\"李轩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盒。
\"嗯。\"周洁头也不抬,\"这件青铜器有点麻烦。它好像不太配合,每次我想修复的时候,它就产生抗拒。\"
李轩把保温盒放在桌上:\"苏雪特意煮的莲子羹。她说这些老物件都有自己的脾气,得先安抚好它们的情绪。\"
周洁这才抬起头,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现在修复文物比以前难多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要和文物'沟通'。每件文物都像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她打开保温盒,莲子的香气立刻充满房间。神奇的是,工作台上的青铜器似乎也有了反应,表面泛起微弱的光芒。
\"看来它也饿了。\"李轩说,\"话说回来,最近发现什么有意思的情况吗?\"
周洁喝了口莲子羹,整个人放松下来:\"太多了。比如前天,我在修复一幅古画。画中的人物突然开始移动,重现了当年画家创作时的场景。\"
\"这么神奇?\"
\"是啊。\"周洁指着墙角的一堆文物,\"这些东西都在苏醒。有时候半夜会听到它们在'说话',不是用声音,而是某种意识波动。最有意思的是,它们会自己找到同时代的其他文物,建立某种联系。\"
李轩走到墙角,仔细观察那些文物。果然,相同时期的物品之间有微弱的能量在流动,像是在交换信息。
\"对了。\"周洁突然想起什么,走到柜子前取出一个木盒,\"这个你得看看。\"
盒子里是一块残破的青铜片,上面布满复杂的纹路。\"这是上周从一处古墓里发现的。\"周洁说,\"表面看是装饰花纹,但你用那面铜镜照照看。\"
李轩取出老太太给的铜镜。镜中,青铜片上的花纹变成了流动的线条,组成某种奇特的图案。
\"这...这不是古代的地图吗?\"李轩惊讶道。
\"不只是地图。\"周洁说,\"你仔细看那些线条的走向。它们和现代城市的地下管网几乎完全重合。古人在几千年前,就预见到了今天城市的格局。\"
她打开电脑,调出城市规划图。两张图片重叠时,古代的纹路与现代的管网完美契合。不只是位置相同,连能量流动的方式都惊人地一致。
\"所以,\"李轩若有所思,\"古人建城时就考虑到了这些能量路线?\"
\"很可能是。\"周洁说,\"最近修复古物时,我发现很多看似装饰的纹样都是有特殊含义的。它们记录了能量的走向,就像电路图一样精确。\"
她站起来,走到另一张工作台前:\"你看这个。\"
那是一面残破的铜镜,和李轩手里的很像,但年代更早。\"这是商代的镜子,表面的花纹据说是记录祭祀用的。\"周洁说,\"但在镜子觉醒后,我发现这些纹路能引导特定的能量流动。\"
她把两面镜子并排放置。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镜面上的花纹开始流动,形成某种共振。房间里的其他文物也有了反应,每件物品都散发出微弱的光芒。
\"它们在交换信息。\"周洁说,\"就像现代计算机的数据传输,但用的是一种更古老的方式。\"
李轩注意到,青铜器的抗拒情绪消失了。它似乎被这种能量共振安抚了,主动展示出需要修复的部位。
\"这才是真正的修复。\"周洁说,\"不是简单的物理修补,而是要唤醒文物本身的生机。让它们重新融入能量的循环。\"
她开始工作,动作轻柔而准确。青铜器的断裂处渐渐愈合,不是传统焊接的痕迹,而是一种更自然的重生。
\"每件文物都记录着制作者的心血。\"周洁说,\"现在它们苏醒了,那些远古的智慧也在复苏。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它们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
深夜的实验室里,文物修复与科技研究完美融合。周洁在工作台前专注地忙碌,时而用现代仪器检测,时而用古老的方式感知。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在她手中重获新生,不只是恢复了外表,更找回了内在的活力。
灯光下,青铜器上的纹路开始流动,像是要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其他文物也在轻轻震动,加入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莲子羹的香气在房间里飘散,让这个深夜的修复现场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