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宫女太监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张罗起宴会来。宫殿内被点缀得喜气洋洋,红烛高燃,金碧辉煌,处处都洋溢着节日般的氛围。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带微笑,看着下方忙碌的众人,心情显得格外愉悦。皇贵妃馨澜站在他身旁,轻声细语地指挥着宫女们布置宴席,她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这喜庆的气氛也感染了她。
永琪和愉妃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虽然刚才的一幕让他们心有余悸,但此刻见皇帝心情大好,也稍稍松了口气。永琪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谨慎行事,绝不再让皇帝失望。
不久,宴席准备就绪,众人按照身份高低依次入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宫殿内的气氛愈发热烈起来。皇嗣们纷纷起身向皇帝敬酒,祝福皇帝身体康健,福寿绵长,也祝贺永琮即将迎来新的生命。
皇帝来者不拒,一一饮下众人的敬酒,他的脸上泛着红晕,眼神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大声笑着说道:“朕今日真是高兴,不仅有嫡孙的喜讯,还有你们这群孝顺的子孙围绕在身旁,朕心甚慰啊!”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共饮,口中说着吉祥话,整个宫殿内一片欢腾。皇贵妃馨澜坐在皇帝身侧,面带微笑,目光温柔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她知道,皇帝对于子嗣的看重,如今永琮的嫡福晋有了身孕,无疑是给皇帝带来了一份莫大的慰藉。
皇贵妃见状,赶忙轻盈地站起身来,款步走到皇帝面前,手中端着一只精美的酒杯,杯中盛满了美酒。她微微一笑,柔声说道:“皇上,今日之喜皆因皇上洪福齐天,臣妾在此敬皇上一杯,愿皇上永远安康,我大清江山永固。”
皇帝闻听此言,心中欢喜,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看着眼前的皇贵妃,只见她身着华服,云鬓高挽,面若桃花,美若天仙,不禁心花怒放。皇帝哈哈一笑,伸手一把拉住皇贵妃的柔荑,将她轻轻拉到自己身旁,亲昵地说道:“爱妃说得极是,朕有你们在身旁,何愁江山不稳。”说罢,皇帝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递给皇贵妃,示意她也一同饮下。
此时,永琪也鼓起勇气,再次起身向皇帝敬酒。他恭敬地说道:“皇阿玛,儿臣愿以此酒向皇阿玛表决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皇室效力,绝不再让皇阿玛失望。”皇帝看着永琪,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拍了拍永琪的肩膀,说道:“好,朕相信你,你若能如此,朕自会重重赏你。”
宴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歌舞升平,乐声悠扬,如同天籁之音般在宫殿内回荡。众人沉醉在这欢庆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突然,一阵清脆的童声如同惊雷一般,打破了这热闹的氛围。只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跪在皇帝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皇上,履郡王求见!”
皇帝闻言,微微一愣,手中的酒杯也停在了半空。履郡王永城,作为皇帝的第四子,淑嘉皇贵妃的长子,他的身份地位自然非同一般。然而,由于他的生母淑嘉皇贵妃是异族女子,且在履亲王病逝后,永城便被过继,因此他一直以来都备受皇帝的宠爱。此时他主动求见,皇帝心中自然十分好奇,也十分高兴。
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小太监让他进来。不一会儿,履郡王便走进了宫殿。他身穿华丽的郡王服,步履稳健,神情庄重,宛如一位翩翩贵公子。他走到皇帝面前,恭敬地行礼道:“儿臣参见皇阿玛,皇阿玛万岁万万岁!”
皇帝笑着扶起永城,说道:“免礼,我儿今日怎么有空来见朕?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要与朕分享?”
永城笑了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丝喜悦和期待。他说道:“儿臣听闻皇阿玛今日心情大好,特来恭贺。另外,儿臣也有一件喜事要告诉皇阿玛。”
皇帝闻言,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和期待。他问道:“哦?我儿有何喜事?快说来听听。”
永城笑着说道:“儿臣的侧妃近日也诊出了喜脉,儿臣即将再添一子。这不仅是儿臣的喜事,也是咱们皇家的喜事啊!”
皇帝听后,大喜过望。他连声说道:“好!好!朕的子孙兴旺,乃是我大清之福啊!永城,你也要好好照顾你的侧妃,让她顺利诞下孩儿。这可是咱们皇家的血脉,容不得半点闪失。”
宴会上的气氛本就热烈,此刻更是因履郡王永城的到来而增添了几分喜庆。皇帝笑容满面,拉着永城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永城啊,你果然没让朕失望。朕记得你已经有几个孩儿了,如今又要再添一子,真是可喜可贺!”皇帝拍着永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永城恭敬地回应道:“儿臣多谢皇阿玛的夸赞,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皇室开枝散叶,不负皇阿玛的期望。”
皇帝闻言,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他转头看向皇贵妃馨澜,笑道:“馨澜,你看看永城,多懂事,多孝顺。朕的子孙们若能都如他这般,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皇贵妃也笑着附和道:“皇上说的是,永城确实是个孝顺的孩子。如今他又有喜讯传来,真是双喜临门啊!”
永城听了,连忙谦虚地说道:“儿臣不敢当皇阿玛和皇额娘的夸赞,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儿臣只希望皇阿玛能身体康健,大清江山永固。”
皇帝听了永城的话,心中更是欢喜。他举起酒杯,大声说道:“来,朕要与永城共饮此杯,庆祝朕的子孙兴旺,也祝福永城的侧妃能顺利诞下孩儿。”
永城也连忙举起酒杯,与皇帝一饮而尽。宫殿内的气氛再次达到了高潮,众人纷纷举杯祝贺,欢声笑语不断。
宴会继续进行着,歌舞升平,乐声悠扬。皇帝的心情格外愉悦,他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幸福。他知道,有这群孝顺的子孙在身旁,他的大清江山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众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在皇帝的示意下,宴会终于圆满结束。众人纷纷告退,离开宫殿,只留下皇帝和皇贵妃在宫中继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喜悦。
皇帝拉着皇贵妃的手,漫步在宫殿的庭院之中,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显得格外温馨。他们谈论着未来的计划,期待着嫡孙的降生,也感慨着岁月的流转。这一夜,对于皇帝和皇贵妃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早朝结束后,皇帝心情愉悦,决定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陪陪他那可爱的龙凤胎永瑚和璟清。
御花园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皇帝牵着两个孩子的小手,漫步在小径上,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温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让皇帝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这份宁静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一名太监匆匆忙忙地走进御花园,他神色慌张,脚步踉跄,仿佛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太监见到皇帝后,立刻跪地禀报:“皇上,超勇亲王府派人前来,说有要事相商。”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他原本轻松的心情瞬间被打破,一种莫名的紧张感笼罩着他。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很快便恢复了镇定,随即说道:“宣他们进来。”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原本轻松愉快的氛围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猛地攥住,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众人脸上的笑容如同被寒风吹过的花朵一般,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和紧张。宫殿内的气氛也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变得严肃而压抑。
众人都在心中暗自揣测,超勇亲王府此番前来,究竟所为何事?这个问题就像一片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们不禁开始回忆起最近朝堂上的种种动态,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端倪,但却一无所获。
就在这时,超勇亲王策棱和拉旺多尔济缓缓走进了宫殿。他们的步伐稳健而庄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上,引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奴才博尔济吉特氏策棱\/奴才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参见皇上。”两人齐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微微抬起右手,示意下方的两人平身。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锐利,紧紧地盯着面前的策棱和拉旺多尔济,开口问道:“策棱,拉旺多尔济,你们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策棱见状,赶忙上前一步,他的神色异常凝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皇上,近日收到密报,准噶尔部似乎有异常举动。他们在边境地区屯集大量兵力,并且囤积了大量粮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恐怕有侵犯我大清之意啊!”
皇帝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准噶尔部一直以来都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双方之间曾经有过数次激烈的交锋,但始终未能将其彻底平定。皇帝深知这个敌人的难缠和危险,所以对于策棱带来的消息,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皇帝沉默了片刻,思考着应对之策。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说道:“此事的确非同小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
拉旺多尔济见皇帝发问,连忙拱手施礼,然后回答道:“皇上,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边境的防守力量。可以增派更多的军队驻守边境,同时加强巡逻和警戒,以防准噶尔部的突然袭击。此外,还应派遣使者前往准噶尔部,以探听他们的真实意图。若是他们果真有不轨之心,我军便可迅速做出反应,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他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沉声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办吧,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们去处理了。记住,一定要确保我大清的边境安全稳定,不得有丝毫闪失。”
策棱和拉旺多尔济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圣谕!必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和期望!”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使命感。
策棱面带微笑,目光落在年仅十岁的八公主璟清身上,毫不吝啬地称赞道:“真是令人惊叹啊!不愧是皇上的公主,年纪尚小却已如此端庄娴雅,举止大方得体,将来必定是倾国倾城的佳人。”
然而,就在他的话语尚未说完之际,皇帝突然略带无奈地打断了他:“策棱啊,你这是怎么了?为了让拉旺多尔济能够迎娶朕的公主,竟然如此不遗余力,简直都快魔怔了!”皇帝的语气中虽然透露出一丝调侃和责备,但更多的还是对策棱的无奈。
策棱闻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苦心竟然会引起皇帝这样的反应。他急忙跪地赔罪,惶恐地说道:“皇上恕罪,臣实在是太看好拉旺多尔济与八公主的缘分,一时心急,言辞失当,还请皇上责罚。”
皇帝见状,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起来吧,朕也知你是一片好意。只是公主年纪尚小,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皇帝的话语虽然温和,但其中的意思却很明确,他并不想仓促地决定公主的婚事。
拉旺多尔济见状,急忙迈步向前,恭恭敬敬地说道:“皇上,微臣对八公主的一片赤诚之心,犹如那日月一般,天地可鉴啊!微臣愿意耐心等待公主长大成人。在此期间,微臣必定会为我大清国奋勇杀敌,绝对不会辜负皇上您对微臣的期望与托付。”
皇帝凝视着眼前这位意志坚定的拉旺多尔济,稍稍颔首,表示认可,缓声道:“嗯,朕相信你的诚意。如今准噶尔部野心勃勃,跃跃欲试,你若能在此番边境战事中建立功勋,朕自然会慎重考虑你与公主的婚事。”
拉旺多尔济听闻此言,眼神愈发坚毅,他高声回应道:“微臣必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站在一旁的策棱脸上也浮现出欣慰之色,心中暗自为自己的孙子加油鼓劲。
皇帝沉默片刻,似是在深思熟虑,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道:“朕会让靖国公宇麟此番返回西征大军,坐镇蒙古,朕认为以靖国公宇麟三十多年来纵横沙场、战功赫赫的威望,蒙古其他各部在征讨准格尔的过程中,必定能够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策棱和拉旺多尔济闻听此言,急忙双膝跪地,叩头谢恩:“皇上圣明,有靖国公亲自率军出征,此战必定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皇帝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宇麟乃朕之肱股之臣,有他坐镇军中,朕自然放心。你们二人也需与靖国公紧密协作,不得有丝毫懈怠。”皇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对这场战争的高度重视和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