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庄小兰从外面走了回来,公孙易将信中内容详细告知,随后让她去请秦家兄弟和自己的师父前来,准备召开一场临时会议。
众人听闻有事,迅速齐聚在公孙易的客房。公孙易先是把信件递给秦家兄弟阅览,趁着这个间隙,向师父详述了宣化府的大致状况 。
待秦家兄弟二人阅罢信件,公孙易开口问道:
“如今宣化府局势剧变,朝廷态度未明。依常理,我们理应即刻赶去支援。然而,眼下营救郡主迫在眉睫,近来天气愈发干燥,一旦枯叶飘落,北风刮起,北凉敌军定会趁机纵火焚山,诸位将士恐将葬身火海。因此,当务之急是先解郡主之困还是先去新乡解救秦将军的部队?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公孙易虽向四人发问,可目光却始终聚焦在秦家兄弟身上。毕竟,秦明是他二人的叔叔,当初是秦明将这兄弟二人引荐给自己。如今,他们的叔父深陷困境,兄弟俩又岂会坐视不理?换作任何人,在营救郡主与叔父危难之间,都会优先选择后者。
可这兄弟俩跟在公孙易身边这么长时间,见解远超于常人。只见秦泉看了大哥一眼后,拱手向公孙易说道:
“公子,如今宣化府兵败,护国将军下落不明,我叔父率残部流亡在外,处境凶险。但如今营救郡主在即,我们人手短缺,实在难以分兵救援。我兄弟二人虽心急如焚,但既已追随公子,便自当以大局为重,一切听从公子安排。”
公孙易没有将此事隐瞒,正是源于对这兄弟俩的充分信任。他深知,若想赢得他人的信任,必先信任他人。作为决策者,若对身边之人都无法信任,又谈何统领众人?公孙易听后,赞许地点点头,并未对秦泉的话多加评论 。
他将目光投向庄小兰,轻声询问:
“我们此刻距乌兰山还有多远?离新乡一带又有多远?”
庄小兰心领神会,赶忙答道:
“公子,我们目前身处吴堡,到郡主被困的乌兰山,正常行程需两日;若绕路前往新乡,一般脚程得耗费一日时间。从新乡再赶往乌兰山,即便最快,也至少需要两天半,若是有事耽搁,甚至更久。”
言罢,庄小兰迅速取来纸笔,将吴堡、新乡、乌兰山这三处的大致方位勾勒出来,如此一来,三者间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原来,吴堡与乌兰山近乎直线相连,而前往新乡则需朝东北方向行进,三地构成三角之势。
公孙易端详片刻后,开口吩咐道:
“传我命令,明日先往新乡。无论结果怎样,后日清晨务必启程赶赴乌兰山,三日内必须抵达落霞岭。”
话音刚落,秦安急忙挺身而出,出言劝阻:
“公子,切勿贸然行事。营救我家叔父固然要紧,但当下首要之急是解救郡主,切不可因叔父之事而延误大事。”
公孙易见秦安神情严肃,言辞恳切,丝毫没有做作之姿,虽内心焦急如焚,却仍头脑冷静,以大局为重,令人倍感钦佩。
他摆了摆手,沉稳说道:“秦大哥不必多言,我心中有数。营救郡主之事,并不在乎这一日半日的耽搁。如今顾北刀围困郡主却不急于进攻,无非是不愿损耗兵力,拼得两败俱伤。他定是打算再等几日,待山草枯萎,便以火攻之。届时,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大获全胜。只要我们能赶在山草可点燃之前救下郡主,一切便相安无事。”
“如此行事,会不会太过冒险?”
秦安面露忧色,心中疑虑难消。
公孙易再次摆手,镇定地说道:
“秦大哥无需忧心,我们加快行程,不过是耽搁一天多点时间罢了,不会误了大事。况且若是能成功与秦将军汇合,也会成为我们的一大助力!”
旋即,他看向庄小兰,吩咐道:
“你去找到方才送信的吴老头,多给他些银两,让他连夜派人赶往新乡,打探秦明和贾亮部队的情况,明日下午前务必找到他们。”
庄小兰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屋内,众人围坐,就宣化府的局势以及明日行程的细节展开深入分析,将能考虑到的情况都一一思索,并做好周全准备。甚至连遭遇匈奴小股骑兵追击时的应对之策,也都纷纷做了安排。待一切研究妥当,众人才各自散去。
翌日,天还未破晓,一行人便早早踏上征程,向着新乡疾驰而去。
历经一整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日落时分抵达目的地。一到地方,众人便依照昨晚吴老头所说,开始寻觅联络点。所幸此地并不复杂,街上仅有一家酒楼,而这里正是他们的情报联络之处。
酒楼老板姓季,五十多岁,生得斯文儒雅,正是联络点的负责人。秦安上前说明来意后,季老板将众人引至后院,先是让伙计去喂饱众人的马匹,随后又准备了两桌丰盛的酒席。
席间,季掌柜向公孙易介绍道,据当地一个猎户所言,在新乡西北方向的一个村庄里,驻扎着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或许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只是时间紧迫,他们仅打听到有这么一队人马,尚未贸然前去接触 。
细想之下,以他的身份,贸然前往确实多有不妥。毕竟,不论那伙人是否为秦明一行,都极易打草惊蛇,引发不必要的怀疑,一旦出了差错,反而会坏事。相较之下,不如让秦家兄弟前去更为合适。即便对方不是秦明的部队,也不至于产生误会,更不会陷入危险境地。
众人匆匆用过晚饭,秦家兄弟换乘两匹马,在猎户的引领下,急忙赶往那个村庄。约莫两个时辰后,兄弟二人才返回,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叔叔秦明。
公孙易见状,急忙迎上前去。他始终铭记,当初在将军府遭受公孙雄责难时,多亏秦明和贾亮的关照;后来逃出宣化府,也是秦明有意放水,还安排秦安兄弟俩一路护送。可以说,若没有秦明当初的照拂,自己恐怕早已身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