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些围攻上来的宋军突然意识到杨再兴的舰队已经逼近。而站在高高的塔台上,指挥这场战斗的最高将领,也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他心里很清楚,就算现在把这个小队的成员全部释放,接下来恐怕也会有无数的麻烦接踵而至。既然如此,倒不如孤注一掷,来个鱼死网破。
随着主将一声令下,原本已经形成的巨大包围圈,像被惊扰的蜂群一般,再度向外扩张。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等待杨再兴的舰队进入包围圈,然后一举将其歼灭。
然而,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杨再兴的舰队竟然在距离还有很远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全面开火的命令。刹那间,震耳欲聋的炮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撕裂这片海面。
一颗颗炮弹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准确无误地落在这些宋军船舶的周围,激起一道道巨大的水花。
然而,海上作战毕竟不同于陆地,炮火的准确度明显要低很多。双方都在快速移动,要想精准地击中对方,谈何容易?想要将对方全面击溃,更是难如登天。
杨再兴在经历了多次海上的艰苦训练后,对于海战的关键要点早已了然于胸。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要求所有舰队上的火炮全部集中火力,瞄准同一个区域进行猛烈攻击。
果不其然,随着炮火的密度不断加大,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量宋军的船只在密集的炮火轰击下,不堪重负,纷纷中弹沉没。当然,也有一些较大的船只虽然只是受到了损伤,但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作战和逃跑的能力。
就在这时,那个被包围的小队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顺利地脱离了包围圈,回到了杨再兴所率领的舰队周围。而杨再兴的队伍并没有丝毫停顿,他们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火速向前推进。
这一次,杨再兴的目标可不是仅仅解救那个小队那么简单,他的真正意图是要一鼓作气,将隐藏在这片海域的宋军全部歼灭。
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拉近,杨再兴的炮火攻击也越发精准。一艘又一艘的大船在他的猛烈炮火下,直接被击沉到了海底。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况,剩余的宋军开始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
尽管宋军的主帅不断下令继续进攻,但许多船只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的意志,纷纷开始掉头返航。一时间,海面上的宋军乱成一团,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秩序和组织,根本无法再继续进行有效的战斗。
无奈之下,宋军将领面色凝重,心中虽然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也别无选择。他深吸一口气,毅然决然地下达命令,让自己的军队火速回归港口。
命令下达后,宋军的舰队如惊弓之鸟一般,迅速调转船头,全速驶向港口。然而,由于时间紧迫,仍有大量宋军的船只在海上飘荡,显得有些混乱不堪。
与此同时,杨再兴的舰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海浪,以雷霆万钧之势抵达了这个神秘海岛的沿岸。杨再兴站在船头,目光如炬,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局势。
很快,杨再兴果断地做出决策,将舰队一分为二。他亲自率领一部分人继续追击那些在海上飘荡的宋军船只,不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则迅速展开抢滩登陆行动。
回想起曾经在白虎岛的抢滩经历,那时他们不仅要面对敌方强大弩箭的猛烈攻击,还要克服海浪和礁石等重重困难。而这一次,情况却大不相同。有了远距离的火炮在后方支援,前方登陆的人员如虎添翼,十分轻松地就登上了海岛的沿岸。
随着一些火炮被运到海岸线上,杨再兴的队伍士气大振。他们迅速组织起来,对海岛展开了快速而猛烈的进攻。这一次,他们携带的炮火就像不要钱一样,如雨点般从天而降,狠狠地砸向海岛上的敌人。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落下了帷幕!当杨再兴的舰队还在辽阔的海面上风驰电掣时,那些宋军的船只上,一面面白色的降旗已经高高飘扬。
杨再兴率领着他的舰队,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迅速抵达了这个岛屿的港口。就在他踏上陆地的瞬间,那些早已登陆的士兵们如同一群欢快的鸟儿,飞奔而来,向他呈上了胜利的捷报。
原来,随着岛屿上的最高将领被猛烈的炮火炸死,剩下的敌军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士气低落,毫无斗志。面对杨再兴强大的攻势,他们最终选择了投降,放弃了抵抗。
就这样,这个原本拥有数万大军的军事基地,就像一个被戳破的纸老虎,根本没有掀起一丝一毫的波澜,便轻而易举地被杨再兴击溃。
然而,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随着这个军事基地的全面投降,周边其他军事基地的位置也随之彻底暴露无遗。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为杨再兴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杨再兴深知时间紧迫,他毫不犹豫地将这里的情报火速禀报给赵旭和赵榛,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局势。与此同时,他迅速集结自己的水师,马不停蹄地对其他军事基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在那些投降的士兵中,经过一番审讯和逼问,很快便得知了他们之所以对南海周边进行不断骚扰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赵恒下达的命令,其目的就是要干扰赵旭的任何行动。
然而,当被问及赵恒的准确下落时,这些士兵却都茫然不知。显然,他们只是执行命令的小卒子,对于高层的计划和部署并不了解。而那些可能知道赵恒准确位置的将领们,却在这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全部丧命,这无疑给寻找赵恒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杨再兴并没有气馁。他凭借着之前积累的各种经验,果断地决定一鼓作气,将周围无数个海岛上的军事基地彻底铲除。这不仅直接消除了南海区域内的所有潜在危险,还成功地抓捕了大量军事基地的成员。
如此一来,赵旭突然之间就增添了这么多的俘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人员短缺的问题。而且,这些人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大宋子民,只要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一段时间的改造,相信他们必定能够重新为自己所用,发挥出非常强大的作用。
南海的局势依旧扑朔迷离,尚未得到全面的解决。就在这个时候,赵旭收到了一封来自岳飞的信件。信中所述,岳飞率领的大军已经成功西渡昆仑山,抵达了西域边境。
尽管目前尚未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岳飞的军队已经获取了有关耶律大石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来,当初耶律大石在与赵恒的交锋中遭遇了突袭,身受重伤。不仅如此,他身边众多的侍卫也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惨重。
然而,耶律大石并未坐以待毙。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着仅存的少数随从,穿越了茫茫戈壁滩,艰难地越过了西域那广袤无垠的沙漠,最终成功逃到了西域西部的一片区域内。
虽然表面上看,耶律大石似乎已经摆脱了大宋军队的追击,但实际上,他在这里的生活却异常艰难。由于对当地环境的陌生,他在与当地部落的连续作战中,胜负参半。
如今,耶律大石正藏身于西北的一座城堡之中,处境颇为艰难。
赵旭仔细地阅读完这封信后,他的脑海中如闪电般迅速闪过一个全新的计划。他意识到,耶律大石如今已抵达中亚地区,而且处于落魄的境地。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赵旭心想,何不借此以援助他的名义,派遣岳飞迅速攻占西域西部的各个国家呢?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自己大规模扩张领土的计划,还能对耶律大石施以援手,可谓一举两得。毕竟,在赵旭治理的大宋疆域内,他并不希望看到其他王朝的崛起。因此,将耶律大石这样的人才招揽至自己麾下,无疑是明智之举。
此外,赵旭还想起了当初吐蕃国王的王子。他早已被赵旭派往南亚,肩负着了解南亚印度河流域情况的重任。赵旭深知,只要自己能够稳固地掌控中亚地区,那么接下来,南亚那片广袤的领域也必然会被纳入大宋的版图之中。
据赵旭所知,南亚地区目前尚未出现任何强大的王朝。古印度文明早已分崩离析,如今的南亚只剩下一片混乱和荒芜,宛如一地鸡毛。
经过一年的治理,孟凡在北方也逐步稳定了下来,当初他亲手训练出来的那些士兵和将领,得知自己受到了赵恒的蒙骗,也主动投靠在他的帐下。
再加上北方铁路的建设,如今草原上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大型的畜牧场,按照赵旭设定的放牧计划,不光可以大大提升各种牲畜的养殖数量,也能降低各种牲畜的病害死亡频率。
北方的畜牧业和南部的农耕已经进行了亲密结合,随着双方的互助互利,再也不会出现以往那种争斗场面,此时,整个北方已经呈现出一片祥和富庶的样子。
除了对北海以北的那片原始丛林仍然在继续勘探开发,孟凡也在集中大量人口,陆续向西部推进,只不过此处地貌太过广阔,要想把它完全治理过来,估计还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