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儿,你……”杜夫人觉得儿子太冲动了,“娇雪二人的确犯了错,你要罚便罚,没必要把所有人都赶出去啊。”
当着神威将军的面,杜夫人没说出口的是,若是把满府的姬妾都赶走了,杜星寒的子嗣要怎么办?
“母亲,我意已决,您不必再劝。”杜星寒立场坚定道。
“她们跟了你这么多年,你就一点都不念旧情?”杜夫人试图动摇儿子的决定。
“母亲觉得我与她们之间有旧情?
这些女子,要么是母亲选的,要么是别人送来的,没有一个是儿子自己挑中的。
对儿子来说,她们与书案上的镇纸、几上的花瓶没多大分别。
儿子从始至终对她们都并无感情。
不过看在她们跟了儿子一场的份上,儿子会给她们一笔丰厚的遣散费,足够她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杜夫人恍然大悟:“原来你早已经想好了。
你早就有此打算了是不是?”
“知子莫若母,母亲果然是了解儿子的。”杜星寒承认了。
杜夫人看着杜星寒,一瞬间觉得十分陌生,她这才发现,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儿子。
“你是铁了心要如此?”杜夫人知道若是杜星寒执意如此,她阻止不了,只是心中还存了一丝侥幸。
“母亲需要儿子立誓吗?”
杜夫人只觉得一阵眩晕,身子晃了几晃,还是身边的杜星寒及时伸手扶住了才没有摔倒。
她甩开杜星寒的手,怒气一点点上涌,冲的她头有些疼:“你已经成家立室了,自己院子里的事完全能自己做主,不需要我这个当娘的插手了。
既然郡主尚未苏醒,我也就不进去打扰了,这就回府去了。”
杜夫人说完就要走。
“母亲留步,”杜星寒将人拦住了,“母亲,郡主已经怀了身孕,儿子马上就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那是您的孙辈。
将来这孩子还会有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这样不好吗?”
“好,当然好。
你有自己的主意了,不需要过问我的意见。
左右你也不会听,便自己做主吧。”杜夫人显然生气了。
“母亲疼爱儿子,儿子自然是知道的。
可有些事,不是母亲觉得对儿子好就当真是在对儿子好的。”杜星寒不想因此与杜夫人之间产生隔阂。
“合着都是我自己一厢情愿是吗?
是我不顾你的感受了是吗?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我自己!”
杜星寒的话令杜夫人的怒火再也压不住。
她有种像是被人剥干净了站在街上被人围观的难堪。
她心里最隐秘之处的伤痛,无数个夜里折磨得她痛苦至极的往事一遍一遍地在她眼前浮现。
眼前的杜星寒仿佛与当年的杜相重合在一起。
她当然知道杜相的坚决,也比任何人都更明白他对她的深情。
若是她不松口,她相信杜相一定会与家族抗争到底。
这世上哪有女子会心甘情愿地给丈夫纳妾?
除非她完全不爱那个男人,甚至对他厌恶至极。
可深深爱着她的丈夫,如何会愿意与别的女子分享他?
可她能怎么办?
婆婆的软硬兼施,妯娌的连哄带劝,公公虽然没有直白的说过什么,但那看她时越来越冷的眼神,同她说话时越来越冰冷的语气,无不彰显着对她这个儿媳妇的不满。
到后来,她娘也来劝她,说什么妻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为丈夫延续香火。
她问娘,她生下了儿子,已经为丈夫延续了香火,为什么还要给丈夫纳妾?
她娘说,一个儿子怎么够?
那个大家族是只有一个儿子传承的?
她的丈夫年纪轻轻已经身居高位,将来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这样的男子,怎么可以只有一个儿子?
如今年轻,不觉得有什么,对你仍旧爱重,但是将来呢?
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你年老色衰,当他眼见别人儿孙绕膝,自己膝下,女儿出嫁,身边只有一个儿子的时候,他会埋怨你的。
倒不如你自己大度一点,主动为他张罗,即便他真的宠爱了妾室,也会记着你的好。
你们是少年夫妻,感情自然深厚,不是一两个狐媚女子就能破坏的……
她知道杜相独自对抗公婆、对抗杜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些都是明面上的,被人知道了也只会夸他深情,夸他有担当,夸他是当世难得的重情之人、好丈夫。
可私底下她所承受的一点儿也不比他少,甚至要更多。
可外头那些人是怎么说的?
说她不识大体、善妒、不容人,为了独占杜相不准他纳妾,甚至挑唆他与家里翻脸。
说她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不管丈夫的血脉延续。
说她心机深,转柔弱博同情……
总之没一句好话。
人言可畏,她实在没有办法了。
她出门一趟,就连路边的小摊贩都对她没个好脸色,外头的唾沫星子都快把她淹死了。
而这一切,杜相知之甚少,或者说丝毫不知。
她的处境,实在是太艰难了。
除了妥协,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办。
她的枕头湿透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她只能顺了婆婆的意。
那段日子,可真难熬啊。
如今,马上三十的儿子还没有一个孩子,哦,不对,是即将迎来第一个孩子。
可那怎么能行呢?
他的妻子几乎与他同岁,两个人之间又能孕育几个子女呢?
苏家人是一定会生女儿的,可万一只生女儿的话,她儿子不就断了香火吗?
她原本已经做好了儿子这辈子都不能有正妻的打算,想叫妾室们停了避子汤,为他生儿育女了。
没成想皇帝居然给杜星寒赐婚了,对方还是大顺最尊贵的贵女苏天乙。
无论身份、样貌都与他儿子顶顶般配,唯一令她感到忧虑的就是她的岁数。
比起十五六岁的少女,二十八九即将三十的女子,在怀孕生子一事上没法不让她担忧。
杜夫人想着,大了点就大点吧,好歹儿子有了正妻,怎么说都能有嫡出子女了。
至于生几个都不打紧了,还有那么多妾室通房不是,害怕孩子不多吗?
可谁能想到,他的儿子在这件事上竟然随了她的丈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一心为儿子着想,儿子不仅不感激,反而对她生出了怨怼。
杜夫人觉得,自己这辈子,简直活成了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