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朱标的“点拨”,朱棣果然收敛了许多,不再日日往徐府跑,将更多精力投入京营军务与自身武艺兵法的锤炼上,只是偶尔在校场“偶遇”徐妙云时,眼神中的热切与关注,却是藏也藏不住。
朱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觉得时机已然成熟。这日,他来到坤宁宫,向朱元璋与马皇后提起了四弟朱棣与徐达长女徐妙云之事。
“父皇,母后,四弟年纪渐长,婚事也该考虑了。”朱标开门见山,“儿臣观其与徐帅长女妙云,性情相投,志趣相近。四弟勤奋上进,妙云小姐英慧贤淑,徐帅更是国之栋梁,若两家能结秦晋之好,于国于家,皆是美事。”
朱元璋正拿着一份奏折,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放下奏折,看向马皇后:“秀英,你觉得呢?”
马皇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徐家那丫头,臣妾见过几次,确实是个好孩子,不像寻常闺阁女子那般娇弱,颇有英气,与棣儿那跳脱的性子,倒是相配。徐帅为人忠直,家教严谨,这门亲事,臣妾觉得甚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对徐达是百分百的信任,若能亲上加亲,自然乐见。他沉吟道:“天德的女儿,配咱的老四,倒也门当户对。标儿,既然你和皇后都觉得好,那便定下吧。找个时机,咱亲自跟天德说。”
朱标笑道:“父皇,母后,何必如此正式。不若明日,便以家宴之名,请徐帅入宫一叙。母后亲自下厨,做几道徐帅爱吃的家常菜,席间顺势将此事定下,既显亲近,又不失隆重。尤其母后那道拿手的烧鹅,徐帅可是念叨过好几次了。”
马皇后闻言,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重八,你觉得呢?臣妾也好久没亲自下厨宴客了。”
朱元璋想到老兄弟徐达,又想到那令人食指大动的烧鹅,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成!就依标儿说的办!明日坤宁宫设家宴,请天德过来,尝尝皇后的手艺!咱也好久没跟他好好喝一杯了!”
旨意传到徐达府上,只说是皇帝皇后念及旧情,设家宴一叙。徐达心中虽有猜测,但也不敢确定,怀着几分忐忑与期待,次日傍晚,准时入了宫。
坤宁宫内,灯火温馨,不似正式宴席那般奢华,却布置得十分雅致亲切。桌上已摆好几样精致小菜,居中一道,正是色泽红亮、香气四溢的烧鹅,令人垂涎欲滴。
朱元璋身着常服,与马皇后并坐主位,朱标陪坐一旁。见徐达进来,朱元璋笑着招手:“天德,快来坐!今日没有君臣,只有老兄弟叙旧!”
徐达连忙行礼,被朱标扶起,按坐在下首。
马皇后亲自为徐达布菜,夹了一块最肥美的烧鹅腿放入他碗中,慈祥地笑道:“天德,尝尝,看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徐达受宠若惊,连声道谢,尝了一口,外皮酥脆,肉质鲜嫩多汁,不禁赞道:“皇后娘娘手艺,更胜往昔!这味道,让臣想起当年跟着陛下打天下时,偶尔能打牙祭的日子!”
朱元璋哈哈大笑,举杯道:“是啊!那时候,能吃上这么一口,就是天大的美事!来,天德,咱哥俩先走一个!”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朱元璋放下酒杯,看着徐达,语气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天德啊,咱家老四,在你那儿也学了好几年了,你觉得这小子,如今成器了没有?”
徐达正色道:“陛下,燕王殿下天资聪颖,勤勉刻苦,更难得的是心怀将士,知兵善任,已然是可造之大才!假以时日,必是我大明栋梁!”
“嗯,”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那……把你家那个宝贝闺女,许给咱家这愣小子,你觉得咋样?”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徐达心中还是一震,他立刻起身,躬身道:“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厚爱,臣……臣感激不尽!小女顽劣,恐高攀了燕王殿下……”
“哎,什么高攀不高攀的!”马皇后打断他,温言道,“妙云那孩子,我们喜欢得很。棣儿能娶到她,是他的福气。只要你没意见,这门亲事,咱们今日就定下了。”
朱标也笑道:“徐帅,四弟对妙云小姐的心意,您也知晓。若能得您首肯,实乃天作之合。”
徐达看着座上笑容真挚的皇帝、皇后和太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激动。这不仅是皇家的恩宠,更是对他徐家满门的信任!
他不再犹豫,深深一揖:“臣,徐达,谢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隆恩!臣……替小女应下这门亲事!”
“好!哈哈哈!”朱元璋开怀大笑,“那就这么说定了!选个吉日,把婚事办了!以后,咱们就是亲家了!”
马皇后也满面笑容,又给徐达夹了一筷子菜:“太好了!天德,多吃点!”
朱标举起酒杯:“恭喜父皇、母后,恭喜徐帅!”
坤宁宫内,欢声笑语,鹅香与酒香弥漫。一场关乎两位年轻人未来、也牵连着帝国顶级将门与皇室关系的姻缘,就在这温馨家常的氛围中,一锤定音。
消息传出,徐府上下自然是一片欢腾。而尚在京营的朱棣,很快也从大哥朱标那里得到了这个让他心花怒放的消息。他强忍着立刻冲去徐府的冲动,对着皇宫方向,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开启崭新的篇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哥的成全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