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的成功进化,为陆远在黑暗的金融迷宫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探照灯。这三个新生的虫族单位,如同最精密的活体算法,以远超生物副脑的效率解析着“收割者序列”在资本市场上留下的每一丝痕迹。它们不仅找出了对方违规操作的证据,更开始尝试一种更加激进的战术——主动植入金融病毒。
这种“病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代码,而是由“织网者”利用其信息编织能力,精心构造的、蕴含逻辑陷阱和心理暗示的毒信息包。它们将这些信息包伪装成利好消息、内幕情报或看似偶然的市场噪音,通过隐秘渠道,精准投送到“收割者序列”第七收购部那些被标记的交易员和分析师的决策链条中。
效果立竿见影。
一名负责做空GAIA-734的交易员,在接收到一段关于“蚊帝集团获得神秘注资”的伪造信息后,产生了误判,提前平仓止损,导致部分空头头寸亏损。
一名风险控制分析师,在处理一份被植入了矛盾数据的报告时,系统评估模型出现紊乱,错误地调低了对另一项与第七收购部相关的投资风险评估,埋下了隐患。
甚至有一位中层管理者,在连续接收到暗示“上级对其业绩不满”的伪造通讯后,心态失衡,在后续的决策中变得冒进和短视。
这些“金融毒素”如同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缓慢地侵蚀着第七收购部的决策效率和内部稳定。虽然单次影响微乎其微,但积少成多,量变逐渐引发质变。第七收购部的市场操作不再像以往那样精准狠辣,失误开始增多,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与此同时,陆远指挥“织网者”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一系列精妙的操作。它们利用有限的资金,配合释放的真假难辨的信息,在GAIA-734的股价波动中高抛低吸,不仅稳住了股价,还小赚了一笔,稍微缓解了资金压力。
然而,就在陆远以为可以凭借“织网者”逐渐扳回劣势时,“收割者序列”的反击,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到来了。
对方似乎察觉到了这种无形的、针对决策层的干扰。他们没有试图去追踪和清除那些无形的“金融毒素”——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是采取了更直接、更粗暴的应对策略:算力碾压和规则壁垒。
第七收购部启动了他们庞大的、基于量子计算和灵能预测的“命运织机”金融分析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模拟无数种市场可能,并拥有一定程度的短期未来预知能力。在“命运织机”的加持下,第七收购部的市场操作恢复了之前的精准和高效,甚至更加难以捉摸。陆远和“织网者”释放的虚假信息和市场噪音,大部分被系统识别并过滤掉,难以再产生有效影响。
更麻烦的是,“收割者序列”动用其影响力,推动几个主要的星际交易所修改了部分交易规则,增加了对“异常信息干扰”和“跨市场操纵”的监管条款。这些新规则针对性极强,虽然没有明指蚊帝集团,但却极大地限制了“织网者”那种依靠散布真假信息来影响市场的行为空间。一旦被抓住证据,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交易权限被剥夺的风险。
“织网者”的优势被迅速削弱。金融毒素的投放变得困难,市场操作的利润空间也被压缩。双方再次回到了凭借硬实力(资金、技术、规则影响力)正面碰撞的轨道上,而这恰恰是蚊帝集团最大的短板。
眼看刚刚打开的突破口又被堵上,陆远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新的破局点,等“收割者序列”完全适应了“织网者”的战术,并调动更多资源碾压过来时,等待他的将是彻底的失败。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三个在数据流中沉默游弋的“织网者”。它们是基于“源知单元”和规则干涉诞生的奇迹,难道就只有干扰市场和寻找漏洞这点能力吗?
“分析‘命运织机’系统的运作原理和潜在弱点!”陆远对“织网者”下达了新的指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它们无法预测、或者无法快速应对的攻击方式!”
“织网者”们停止了无意义的市场骚扰,将全部算力投入到对“命运织机”系统的逆向工程中。它们分析了该系统过往所有的操作记录、公开的技术文档(极少)、以及其依赖的基础规则。
数日后,它们向陆远反馈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命运织机”系统并非无所不能。它的预测能力基于对已知数据和规则的推演,对于完全超出其数据库范畴的、基于未知规则或纯粹混乱逻辑的事件,其预测准确率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完全失效!
换句话说,它害怕“意外”,尤其是基于“未知”的意外。
而这个“未知”,恰恰是蚊帝集团可能拥有的最大优势——无论是那混乱的星球意志,还是那蕴含着无尽可能的“源知单元”,甚至是血月那古老而诡异的力量,都代表着秩序侧文明难以完全理解和预测的“变量”!
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在陆远脑中成型。他要制造一场“命运织机”无法预测的“意外”,一场针对第七收购部核心利益的、基于“未知规则”的打击!
他首先想到了星球意志。如果能引导一部分星球意志的混乱力量,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直接冲击“收割者序列”的某个重要资产……但风险太大,且难以控制,很容易引火烧身。
他又想到了“源知单元”。那些混乱的数据碎片中,是否蕴含着某种可以被激活的、具有实际破坏力的规则片段?但这需要时间和运气去筛选和试验。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道暗红色的链接上——血月。
血月的力量,无疑是一种强大的、秩序侧难以理解的“未知”。如果能说动血月出手,哪怕只是制造一点小小的“意外”……
陆远再次连接了血月,这次,他换上了合作者的姿态。
“尊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共同敌人,‘收割者序列’,似乎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抵御我们的‘小麻烦’。”陆远将“命运织机”系统的情况和它的弱点信息传递过去。
“一种……依靠推演和预知的玩具?”血月的意念中带着一丝不屑,“在真正的‘混沌’与‘变数’面前,任何推演都是徒劳。”
“那么,您是否愿意……为我们共同的‘投资’(指蓝星),制造一点他们无法预知的‘变数’呢?”陆远小心翼翼地提议,“目标,可以是对他们某个重要但非核心的产业,造成一次不大不小、但足够让他们肉疼和混乱的打击。这能极大缓解我们面临的压力,确保您未来的‘收益’更加稳定。”
“代价?”血月直接问道。
“下次‘生命收割权’支付,减免10%。”陆远开出了价码。
血月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评估利弊。最终,那道暗红色的意念传来:
“……可。目标……由我选择。”
“记住,你欠我一次。”
协议达成。陆远不知道血月会选择哪个目标,会以何种方式出手,但他能感觉到,一股庞大而晦涩的力量,正顺着那道链接,悄然流向未知的远方。
数日后,星际新闻中播报了一条不起眼的消息:“收割者序列”旗下负责某个偏远星域稀有气体开采的子公司,其主矿星的地核能量核心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惰化”现象,整个星球的工业生产陷入停滞,预计损失惨重,原因正在调查中。
这条消息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在第七收购部内部,却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因为这次事故完全超出了“命运织机”系统的预测范围,系统日志显示,在事故发生前,没有任何相关风险预警!这在他们依赖“命运织机”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一次无法预测的“意外”,如同一根毒刺,扎进了第七收购部依赖的“全知”幻觉中。他们开始怀疑系统的可靠性,内部对某些高风险操作的争议也变得激烈起来。
陆远看着这条新闻,知道血月出手了。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但效果立竿见影。
“织网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第七收购部因此事而产生的决策迟疑和市场信心的细微动摇。它们趁机再次活跃起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更加精准和隐蔽的市场操作,进一步扰乱了对方的节奏。
金融战场上的天平,似乎又微微向陆远这边倾斜了一丝。
然而,陆远心中并无太多喜悦。他深知,依赖血月的力量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这次交易他付出了代价,也进一步加深了与血月的捆绑。而“收割者序列”在遭受这次“意外”打击后,其报复也必将更加猛烈和不可预测。
他与“织网者”站在虫巢深处,看着星图中那代表各方势力的光点,复眼中充满了警惕。
“织网者”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也引来了更强大的对手和更复杂的局面。这场金融与规则的游戏,正在变得更加危险和扑朔迷离。
而他这只蚊子,必须在这张越来越复杂的巨网中,找到那个能让他吸到血、并且活下去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