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山方向的阴云(陈志远的勘探队)和“雅风居”遭遇的暗箭(福记投毒)都暂时平息,韩风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最核心也最紧迫的研究上——地下能量节点与落鹰涧星图。
书房里,【地脉微震动监测仪(高精度多通道)】的屏幕幽幽亮着。自从布设以来,这台仪器日夜不停地工作,捕捉着来自“关山雅筑”地下及周边区域的极其微弱的地壳震动信号。这些信号,在韩风的猜想中,很可能是地下深处能量流扰动岩石层所产生的“涟漪”。
屏幕上,代表着不同传感器位置的光点不时闪烁,记录着一条条细微的震动波形。数据繁杂而庞大。韩风结合【星图解密手册】中关于能量网络拓扑映射的理论,以及韩雪那晚模糊感知到的“弯曲线条(能量流)汇聚到蓝色池塘(节点)”的描述,尝试着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震动信号进行关联分析。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且需要高度专注和空间想象力的过程。韩风调动起全部的精神力,如同最精密的计算机,将不同传感器捕捉到的震动信号的时间差、强度、频率特性进行比对、筛选、组合。手册中的理论晦涩难懂,他只能一边摸索一边验证。
时间在笔尖与图纸的摩擦中流逝。一张巨大的坐标纸上,渐渐被铅笔勾勒出一些曲折、断续的线条。这些线条以代表安全屋裂缝节点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线条的粗细代表着韩风推测的能量流强度,方向则根据震动信号的传播方向和韩雪的感知描述综合判断。
草图极其粗糙,许多地方是断开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猜测。但一个模糊的、树根状或脉络状的网络雏形,正在缓缓呈现!能量似乎并非均匀分布,而是沿着某些特定的、蜿蜒曲折的“通道”在流动,最终汇聚向安全屋节点(蓝色池塘),而节点又似乎有更细微的“支流”流向…苍莽山的方向?
“三哥!你在画小河吗?”不知何时,韩雪放学回来了,趴在书桌旁,好奇地看着韩风笔下那弯弯曲曲的线条。
韩风心中一动,指着草图中心:“小雪,你看这里,像不像你那天晚上梦到的蓝色池塘?”
韩雪歪着小脑袋看了一会儿,点点头:“嗯!圆圆的!在这里!”她用小手指着代表节点的中心区域。
“那这些弯弯曲曲的线呢?像不像流到池塘里的小河?”韩风引导着。
韩雪仔细地看着那些线条,小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忽然,她指着草图上一处韩风画得比较直的线段:“这里不对!小河到这里应该拐个大弯的!像…像这样扭一下!”她用小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个“S”形。接着又指着另一处断开的线条:“这里…好像还有一条很小很小的岔路,通到旁边去了…”
韩风心中剧震!立刻按照韩雪的指点,在草图上进行修改。将那条直线改成流畅的“S”弯,并在她指的位置添加了一条细微的分支。修改后的草图,线条的走向顿时显得更加自然流畅,也更符合某种地质构造的规律!
“破译进度:2%… → 3%!” 脑海中的提示再次出现!
韩雪的感知,竟然能直接修正他基于仪器数据推导出的图谱错误!她与地下能量网络的连接,比最精密的仪器还要敏锐直观!
“小雪真棒!帮了哥哥大忙了!”韩风由衷地赞叹,揉了揉妹妹的脑袋。韩雪得到夸奖,开心地笑了。
看着手中这份经过韩雪“校正”、虽然依旧模糊但结构上似乎更趋合理的“梧桐里局部地脉能量流趋势草图”,韩风心中充满了激动。这不仅验证了他关于能量网络的猜想,更让他对地下节点的状态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同时,草图隐隐指向苍莽山的能量关联,也为理解落鹰涧的秘密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份粗糙的图谱,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