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冯三保笑道:
“郡城离这里也就几十里路,原本我还以为它再大也大不了哪去,但真没想到它其实还真的挺大的!”
钟鸣点点头,“详细说说。”
冯三保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琵琶郡是扬州的七十郡中的一个小郡,而吉平县又只是琵琶郡十五县中的一个小县,郡城离这里特别近,这里既然如此之小,那郡城又能大的了哪去?
所以这事还挺出乎人意料的。
与附近这几个贫穷村落比起来,郡城那真是太大了!
据冯三保所说,郡城的正名叫作宜宾城,它至少有二十个广安城那么大,人口没有一个确切的数,但大概是多达百万。
钟鸣微微惊讶道:
“竟然这么大?这么多人口?”
冯三保点点头,“嗯,比起这里的话,宜宾城确实挺大的。”
钟鸣又问道:
“人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
冯三保缓缓说道:“用先生之前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那里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富饶的位于东方,以郡首府为中心,朱门高楼,人来人往,比广安城繁华得多;但往西边走,景象就愈发不同,农田、农户越来越多,人们的穿着越来越破,腰背越来越弯......”
钟鸣接话说道:
“也就是一方人养另一方人!”
冯三保轻轻点头道,“嗯,是这样的,先生这话总结的很到位。”
钟鸣话锋一转,问道:
“三保,你们进城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了很多要进城的农民?”
冯三保一愣,随即点头:“是啊先生,虽然进城便需要交钱,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进城,正如您刚才说的一样,看起来大都是农民......不过,您是怎么知道的呢?”
钟鸣没回答,而是又问:
“你们进城时,做过信息登记之类的事吗?那些要进城的农民,也登记了?”
冯三保皱着眉想了想,缓缓说道:“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是进城做买卖的交两百文就成,不用做什么登记;但如果是想进城定居,只要提供了户籍证明,还可以得到五十文钱的赏钱!”
钟鸣听后叹道:
“唉,生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听到这话,冯三保和张普跃相视一眼,他们都没有听懂,保持沉默,有等待先生解释的意思。
钟鸣耐心解释着:“养一座宜宾城这么大的城池,难度远超过广安城。特别是要维持少部分人优越的生活水平,光靠从周边乡下纳粮、收税,大概率是不够的......城里的有权有势的人们便持有私田,田地需人打理,自然要往外招人。只是那城里的日子究竟怎样,也得真进去了才能明白......”
两人听后,没表现得有什么意外。
甚至他们心里想的是:
“租田农种,这不是很正常吗?先生莫名其妙地在叹息什么?”
屋内安静了一会儿。
钟鸣又开口问道:“你们在城里待了一天,里面的东西卖的贵不贵?”
“嘿嘿!”
此话一出,冯三保笑了起来。
“唉!”
张普跃则是一脸肉疼的模样:“那何止是贵啊?简直就是抢劫,一碗面一百文块钱?比广安城贵了十倍......我们仅仅只待了一天,就花了我一两银子又三百文钱!”
...
三人聊了很久才散。
整个过程就是钟鸣在问,另外两个在答,然后前者听完就思考一下,随后说一些让人不清不楚的话。
钟鸣问这么多,是想再确定一下。
他从自己的经历,看到了吉平县是怎么样的;又在冯三保的小说中,读到了镇北王府是什么样子的;今晚又从二人的口中,听到了郡城是什么样。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无论远近,大抵都一样。
以前农民们搬进郡城,赏钱给的是一百文,现在变成了五十文,可能是后面发现就算给得少些,进城的农民还是很多。
反正在那时,说是只要进城了,不但直接有赏金,还有房子、田地可以种。如此策略,顿时吸引了很多在乡下受了灾,或者想换个地方居住的农民。
但进城之后农民便不是民了。
‘民’字从此就换作了‘奴’...
意识迟钝的他们,在拿到田地的时候才意识到,同样是种地,他们的头上除了官以外,还多了一个主——由于是给农奴土地种的主,所以被称为土主。
土主们的土地确实都是好地。
一亩连着一亩,土地平整肥沃,不像在山里那样,东一块西一块,长出来的庄稼又稀又小,还得上坡下坡,东奔西跑。
有地种,农奴们便能活下去。
更何况,还是这般肥沃的好地。
他们的日子就是围着土地转,种完这片耕那片,土地就像不要钱似的。
庄稼熟了,他们要上交八成,只留两成,可即便这样,也够填肚子,甚至存下比在乡下的时候更多的粮食。
这日子,已经够好了吧?
一个‘奴’字而已,又算得了什么呢?
起初确实如此,就像打人前先递颗甜枣,等你浸在这点甜头里美滋滋的,根本察觉不到绝望正悄悄爬来。
人哪有不生病的?
尤其是常年累月劳作落下的劳碌病。
等生病的农奴攥着仅有的粮食想去换钱买药,才猛然发现,经他们手卖出去的粮食,竟然如此低贱——郡城里土主们的粮能卖十文一斤,他们的粮却只能按一文一斤贱卖。
不卖了?人家还不屑收呢!
至于看病的钱,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你没钱了,人家不会可怜你反而会趾高气扬的鄙夷道:“农奴也配看病?得了病,那就是你的命!”
除了病,人还会老。
老了就没力气干活,就没了用处。
没用了,又能怎样呢?
除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倦。
说的并不只是农奴们的疲倦,还有土主们的厌倦,在他们那高贵的眼里,从来容不得半粒沙子。哪户交得粮食要是少了,那必定就是你偷懒了,不好好干活,没有好好努力,又怎配活着?
不够努力吗?不够努力吗?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都是同样的话。
那能咋的?就这样呗!
活着呗,哪怕像牲口一样。
不要!!!
其实,其实可以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