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章
一、急人之危的程芸老师
程芸老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国立三中读六年一贯制高中时的英语教师。她教书十分认真,经常抱病给同学上课、补课、到自习堂上辅导。她要求学生非常严格,我们每天早上都把读英语作为第一大事,因而,全班的英语成绩都比较好,为后来考取大学打下了良好的外语基础。
程老师家庭收入微薄,本人一身疾病,还有一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生活是相当艰难的;但她为人慈善和蔼,关心学生。有一次,我不幸患病,且病情较危急,又系逃难异乡,家庭经济来源断绝,完全无钱医治,不能继续上课。程老师得知后,马上伸出慈母的援助之手,从她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中抽出一部分来给我治病。在程老师的接济下,我的病情转危为安,使学习得以继续。我不仅当时感激涕零,而且至今不能忘怀!
敬爱的程老师,您既是我的恩人,又是我为人行事的榜样,在我有生之年将永远铭记您、怀念您、尊敬您,把您这美德做为行动的指南。
二、受人尊敬的钱凤锜老师
钱凤锜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教书认真、热爱青年学子、一心扑向教育事业、不惜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好老师。他在担任实验部主任期间,为改革教学、提高质量,呕心沥血不知疲倦地日夜操劳,在实验中学“六年一贯制”工作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每天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早自习、晚自习,经常亲自检查、辅导学生学习。他管理严格,坚持每天晚上就寝前集合好队伍,抽号点名,以防学生无故外宿。他讲授的几何课透彻明白,通俗易懂,连我这数学成绩一向较差的学生,也得过满分。为使学生学得更扎实,他还特地将全部作业自做一遍,贴在教室内,让学生对照检查更正。为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成绩,他实行背诵一篇课文达熟练程度时记小功一次的办法。每天早晨,他坐在办公室专候学生前去背诵。在这一措施的鼓励下,学生朗读之声传遍校内每个角落以及学校附近的山头,形成了勤奋读书的好风尚。此外为使学生有活动场所,他亲自带领师生劈山建操场;为美化校园,他规定每人种树一株,挂上牌子定期检查,保证种活。更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秋,我们那批来自沦陷区的教养院的难童学生,因经济来源断绝,无力交纳膳食费,面临不能注册报到,将被拒之校门外的危难,是他让学生担任学校的一些杂务,如:分发农具、清洁用具、油灯(那时候自习用的是桐油灯),管理图书阅览室、小卖部等,每月发给一定报酬(类似半工半读)。这样,我们每月收入除交膳食费外还有少量尾子,可买点文具什物。就这样,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游子又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我们那批同学每当谈及这件事时,无不万分感激拯救我们的钱老师。他是那样地关怀,爱护青年学子,使我永志不忘。后来,我自己也从事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我常常以钱老师为榜样,努力把严谨治学、勤奋工作的精神予以继承和发扬。
吴鸿章,男,河南禹县人。1941年秋入国立三中六年一贯制第二班,1946年复员离校。曾任中学校长、文教局长等职,现已离休。通讯址:河南省郑州市法院东街143号郑州市第43中学邓天佑转。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