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录 · 第六十章:
遗骸秘辛与往昔回响
幽暗的溶洞内,磷光诡谲,映照着那具盘坐于石台之上的去世的人,
那是骨骼呈不祥黑紫色的僧人遗骸,以及匍匐在前、发出哀鸣的灵虎。
空气中凝固的怨毒,与岁月沉淀的悲怆,几乎令人窒息。
妙善立于洞口,心中波澜涌动,却强行令自己镇定下来。
恐惧与厌恶于此无益,唯有明了前因后果,方能找到化解之道。
她目光扫过那具遗骸,注意到其结成的古怪法印,骨骼上弥漫的黑紫色,并非均匀分布,
而是自心口位置开始,如同蛛网般向周身蔓延,最浓郁处正是心口与结印的指骨。
这绝非寻常中毒或诅咒,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自我施加的某种禁术反噬,或是为了封印某种东西,而付出的极端代价!
而那些散落在地的、刻满扭曲符文的黑色木牌碎片,更是散发出与遗骸同源、却更为阴邪诡诈的气息。
这似乎是……某种引动或放大负面能量的邪门法器?
一个模糊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推测在妙善心中逐渐成型。
她并未立刻靠近,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哀鸣的灵虎。
此刻,它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与回忆之中,对妙善的到来并未表现出敌意,
只是用它那巨大的头颅,轻轻蹭着石台的边缘,琥珀色的虎目中竟滚落大颗大颗浑浊的泪珠。
它在悲伤。为这死去的僧人?还是为它自己被扭曲的命运?
妙善尝试着,将一股更加柔和、充满抚慰意味的宁静意念传递过去,并非针对那怨毒,
而是直接传递给灵虎本身的精神核心。
“我知道你很痛苦,”她在心中默语,“我知道你并非自愿如此。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这具遗骸,是谁?”
她没有期待它能用语言回答,而是希望通过这种精神的连接,
能够捕捉到一些它,记忆深处的碎片回响。
或许是此地特殊的环境,或许是遗骸与灵虎之间本就存在的深刻联系,
也或许是妙善的至诚之心,与灵虎此刻毫无防备的悲伤状态产生了共鸣——
刹那间,一幕幕模糊而破碎的画面、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洪流,如同决堤的江水,猛地冲入了妙善的识海!
· 画面一: 一位面容清癯、眼神却带着一丝偏执与狂热的老僧,正是石台上这具遗骸生前的模样。
他身处一间点满烛火的密室(似乎是金光寺曾经的某处禅房),
正对着那些黑色的木牌和复杂的阵法念念有词,周身缭绕着不稳定的、暗紫色的能量。
他在进行某种危险的仪式,试图沟通或掌控某种远超凡俗的、禁忌的力量!
· 画面二: 仪式失控!暗紫色的能量如同毒蛇反噬,瞬间侵入老僧体内。
他发出凄厉的惨叫,七窍中溢出黑血,原本慈和的面容,变得狰狞扭曲。
他拼尽最后修为,结成了那个古怪的法印,似乎想将失控的力量强行封入自身!
· 画面三: 一头年幼的、毛茸茸的金色虎崽(正是眼前灵虎的幼年),天真懵懂,循着异常的气息闯入密室,
恰好接触到那逸散出来的、最精纯的怨毒能量核心!
虎崽发出痛苦的嘶鸣,倒地翻滚,金色的皮毛上瞬间沾染了,那抹不祥的黑紫!
· 画面四: 老僧在彻底失去理智前,凭借最后一丝清明,抱着已被侵蚀、痛苦哀嚎的虎崽,
踉跄闯入这个溶洞,坐在石台上,以自身残存的生命力,和那诡异法印,试图将虎崽体内的怨毒吸回,
却最终力竭,与部分无法吸纳的怨毒一同凝固于此,化作了这具怨骸。
——
【怨恨,在佛学中称为“嗔恨心”,乃三毒之一,其害如燎原之火,先焚自身,再及他人,终至业海沉沦,永失清凉。
嗔恨初起时,不过一念之不平,如火星落于枯草。
然此念若不及时熄灭,便会被无明滋养,瞬间燃起熊熊怒火。
心本如明镜,怨恨一来,镜上便蒙尘垢,照不见事物本相,只见他人过恶、自身委屈,
于是正念消散,智慧隐没,唯余贪嗔痴三毒翻腾。
此时人如被魔障附身,言语如刀,行为如兽,纵是至亲挚友,亦能反目成仇——这便是嗔恨对当下心性的直接戕害:
它让心失去清明,沦为情绪的奴隶,在痛苦中打转,却以为是在“讨公道”。
更深层的危害,在于其造下的恶业。佛学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怨恨所发的每一句恶言、每一个恶念、每一次恶行,皆是在阿赖耶识中种下恶因。
此因一旦成熟,便会感召恶果:或为人际疏离,常遇怨憎会苦;
或为身心失调,病痛缠身(佛经云“嗔恚生百病”);
若嗔恨极重,临终时此心未灭,更会堕入修罗道、地狱道,
受刀山火海之苦——这便是嗔恨的“现世报”与“来世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更可悲的是,怨恨实是“自缚之绳”。你以为在恨别人,实则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日夜被怨恨缠绕,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心无片刻安宁,如背着千斤枷锁行走,步步皆苦。
佛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障门”不仅是外在的厄运,更是内在的修行障碍:
嗔恨与慈悲对立,与菩提心相悖,若心中有恨,纵修千年禅定,亦难证得初果,更遑论究竟解脱。
须知,世间本无绝对的“加害者”与“受害者”,一切相遇皆是宿业感召,一切恩怨皆是因缘聚合。
若执于怨恨,便是在业力的循环中画地为牢,生生世世与怨敌纠缠不休。
唯有观照“怨从何生”——不过是我执太重,不肯放下“自我”的得失荣辱——方能将嗔恨之火化为慈悲之水。
毕竟,能真正伤害你的,从不是他人的行为,而是你对行为的执着与怨恨。
放下怨恨,不是放过别人,而是解开自缚的绳索,让心重归明镜台,照见本自具足的清凉与圆满。】
而虎崽,虽侥幸未死,却从此被怨毒侵蚀心智,与这怨骸形成了共生又对抗的诡异联系,日夜受其煎熬,性情大变。
· 画面五: 后续多年,偶尔有金光寺的僧人发现此洞,
或感知到异常前来探查,皆被已心智迷失、守护在此(或者说被怨骸无形束缚在此)的灵虎攻击、驱赶,
甚至……从一些更加血腥模糊的画面碎片来看,可能确有僧人不幸罹难。
“猛虎叼僧”的恐怖传闻,由此而生。
画面至此戛然而止。
妙善脸色微微发白,额角渗出细汗,接收这些充满负面情绪的记忆碎片,对她自身亦是极大的负荷。
但她终于明白了!
一切的根源,在于这位法号可能为“玄晦”的老僧(她从记忆碎片中捕捉到这个模糊的法号),
因妄求禁忌之力而遭反噬,自身化作怨毒之源,并意外牵连了这头灵虎。
灵虎并非加害的元凶,而是第一个,也是最长久的一个受害者!
它后来的“恶行”,皆是在怨毒侵蚀心智下的失控之举,而其内心深处,
依旧保留着对旧主(玄晦)的眷恋与守护,以及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痛苦与悔恨!
这双重叠加的悲剧,因贪婪与妄念而起,因失控与意外而加剧,因时光的沉淀而愈发难以化解。
妙善看向那灵虎的眼神,充满了无尽的悲悯。它承受了太多本不该由它承受的痛苦。
而眼前的难题,也变得更加清晰且艰巨。
要化解此厄,必须同时超度玄晦法师,那充满痛苦与执念的怨魂,并净化灵虎体内根深蒂固的怨毒。
两者同源,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可能引动怨骸内积攒的庞大能量,彻底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她需要更强大的助力,或者,一个万全之法。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那具黑紫色的遗骸,
以及那些断裂的黑色木牌上。
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就隐藏在这些遗留之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