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的联盟会议室,坐满了人。墙上的大屏幕,正播着能量库的最后探测画面 —— 探测器从能量库里拖出个银色的备用核心,淡蓝色的光带绕着转,屏幕下方跳着白字:“能量库探测完成,获备用核心 1 枚,文明数据 120 条,信号坐标 1 组”。
林辰站在台前,手里捏着个黑色的遥控器,指尖敲了敲桌面:“各位,能量库的事告一段落,但新的事来了 —— 远古数据里的‘冥王星外侧信号’,咱们得追。”
这话刚落,底下就有人小声议论。德国专家科恩推了推眼镜,先开了口:“林先生,追信号?冥王星外侧是什么情况,咱们根本不知道!超低温 - 230c,还有未知的引力源,探测器飞过去,说不定刚到就散架了!”
美国代表也跟着点头,手里翻着份报告:“还有钱的事!初步算下来,造追踪探测器、建信号接收站,至少要 8000 亿美金。现在捐赠企业刚恢复投资,谁愿意掏这么多?”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有人说 “风险太高”,有人说 “不如先研究手里的备用核心”,连之前一直支持的俄罗斯代表沃夫冈,都皱着眉没说话 —— 他也觉得这事有点悬。
林辰没急着反驳,把遥控器往空中一抬,大屏幕 “唰” 地切了画面。黑色的背景里,一个银色的探测器模型转着圈,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参数:
“星追 - 1 号探测器:耐温 - 250c(超冥王星需求 20c),抗引力干扰模块(适配未知引力源),信号接收半径 500 万公里,能源核心 —— 远古备用核心改造版(续航 3 年)”
“这是咱们的追踪探测器原型,上周刚在实验室测完。” 林辰指着模型,声音透着力道,“抗寒用的是星寒 - 3 号升级版,加了远古核心的抗腐蚀涂层;抗引力模块,是按数据里的图纸改的,在模拟引力场里试了 10 次,没出过一次错。”
科恩凑到屏幕前,眯着眼看参数,嘴里嘀咕:“-250c?抗引力?这数据…… 有点夸张了吧?”
“是不是夸张,你们看这个。” 林辰又切了个视频 —— 实验室里,探测器模型放进 - 250c的低温箱,同时开启引力模拟器,模型外面的光罩亮了亮,屏幕上的 “设备状态” 始终显示 “正常”。视频最后,模型还接收了一段模拟信号,解码速度比现有设备快 3 倍。
沃夫冈看完,一下子坐直了:“林!这探测器能行!俄罗斯航天愿意出 1000 亿,参与后续改造!”
话音刚落,中国航天的周总师也举了手:“我们联合欧洲航天局,出 3000 亿!再调 10 个专家团队,帮着优化信号接收系统!”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之前质疑的人,现在都闭了嘴;有几家企业代表,偷偷拿出手机,给公司发消息说 “要追加投资”。
美国代表愣了愣,也改口:“那…… 美国航天局愿意出 800 亿,参与探测器的测试环节。”
林辰笑了笑,又点开个页面 ——“全球募资实时数据”,上面的数字还在跳:中国 3000 亿、俄罗斯 1000 亿、欧洲 2000 亿、企业募资 4000 亿…… 总金额已经到了 1.2 万亿,超了最初目标 4000 亿。
“钱的事,也解决了。” 林辰把平板往桌上一放,“现在全球 60 家航天企业、110 个国家,都愿意跟着干。至于未知引力源 —— 数据里说了,那是远古文明的信号中继站,不是什么危险东西,咱们只要按坐标找,安全得很。”
科恩的脸有点红,挠了挠头:“是我之前太谨慎了…… 这计划,我支持。”
台下的掌声 “轰” 地炸了。有人拍桌子,有人吹口哨,连门口的安保都跟着笑 —— 之前的担心,现在全没了。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林念清背着书包跑进来,手里攥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脸上有点红:“爸爸,我…… 我想读这个。”
是 “远古信号追踪承诺”。林辰点点头,把话筒递给他。林念清深吸一口气,站到台前,声音虽然有点抖,但很清楚:
“我承诺,会继续优化信号解码器,把远古数据里的中继站参数全解开;等探测器发射,我会每天盯着信号接收情况,不让任何一条信息漏掉;以后我要当航天工程师,去冥王星外侧,亲手摸一摸远古中继站。”
台下静了几秒,接着掌声更响了。沃夫冈对着林念清竖大拇指:“小伙子!好样的!以后俄罗斯航天的实验室,随时欢迎你!”
林辰也没闲着,抱着个画板挤进来,举得高高的:“爸爸!我画了探测器的卡通图!”
画板上,银色的探测器旁边,站着个黄色的小机器人,手里举着个信号接收器,指向远处的蓝色星球(冥王星),下面写着 “星追 - 1 号,找信号去啦!”。联盟的宣传部长一看就乐了:“这图好!明天就印在计划手册上,全球发!”
苏母也带着几个老太太走进来,手里拎着个红色的布包。她把包打开,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 “深空探测手工科普包”—— 有小机器人挂件、探测器模型零件、信号坐标图,全是老姐妹们一针一线做的。
“这是给全球 200 万学生准备的。” 苏母笑着说,“每个包里都有张纸条,写着‘跟着信号,探索宇宙’。咱们的公益基金,也升级成‘远古探索公益联盟’了,以后要让更多孩子喜欢航天。”
会议室里的人,都凑过来看科普包。有人拿起个小机器人挂件,上面还绣着 “2080 冥王星见” 的小字,忍不住说:“这手工,比买的还精致!”
当天下午,联盟发了正式声明:“远古信号追踪计划启动,目标 2080 年前抵达冥王星外侧中继站,解开远古文明信号之谜”。同时公布了星际能源残余势力的处理结果 —— 核心成员因 “破坏航天设施、伪造数据”,被判 10 年监禁,剩下的人也被列入全球航天黑名单,终身不能参与相关项目。
网上的评论彻底炸了。之前骂过的网友,现在都在刷 “期待 2080”“支持林总”;有个航天爱好者还发了条长文,说 “从土星到冥王星,看着计划一步步推进,觉得人类的未来真的在太空”,点赞超 100 万。
晚上,林辰带着全家去了探测器研发车间。银色的 “星追 - 1 号” 原型机,就放在车间中央,外壳上贴着林辰画的小机器人,眼睛亮闪闪的。工程师们围着原型机,在调试信号接收天线,焊枪的火花 “滋滋” 响,像星星在跳。
林念清趴在旁边的桌子上,用电脑模拟中继站的信号,屏幕上的波形一跳一跳,跟远古数据里的一模一样。林辰坐在他旁边,在画 “中继站卡通图”,把中继站画成个银色的小房子,门口站着个远古小机器人,手里举着 “欢迎” 的牌子。
苏清月和苏母,在给工程师们送热牛奶。苏母走到原型机旁,摸了摸外壳,笑着说:“这机器,可得争点气,把远古信号平平安安带回来。”
就在这时,车间的警报突然响了 —— 不是故障警报,是核心信号警报。林辰赶紧跑过去,盯着屏幕上的备用核心数据,眼睛一下子亮了。
备用核心的表面,突然泛起淡淡的红光,屏幕上跳出一行新的信号 —— 跟远古数据里的信号同源,坐标更具体了,还标着个小小的 “回应” 字样,指向冥王星外侧的中继站。
“它在回应!” 林念清跑过来,指着屏幕,“核心接收到了中继站的信号,还传了回应!”
工程师们都围过来,看着屏幕上的红光,没人说话,但脸上全是笑。这信号,就像远古文明递来的橄榄枝,在告诉他们 —— 路没走错,接着来。
林辰拿出手机,给联盟的人发了条消息:“中继站有回应,计划按原时间推进,2080 年,准时出发。”
车间里的灯,亮得像白天。原型机的天线转了转,像是在朝着冥王星的方向打招呼。林念辰把画好的中继站图,贴在原型机的外壳上,小声说:“等你回来,给你带远古小机器人的礼物。”
夜色慢慢漫进车间,外面的星星亮了。林辰抱着林念辰,苏清月牵着林念清,站在原型机旁,看着屏幕上跳动的信号波形。没人知道 2080 年会遇到什么,但所有人都清楚 —— 这场追着远古信号的旅程,已经开始了。
探测器的天线还在转,红色的信号指示灯一闪一闪,像在跟遥远的中继站对话。车间外的风,吹得窗户 “哗啦” 响,像是在喊:“2080,冥王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