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林辰的手机突然炸响,是负责南极服务站的周队长,声音裹着风雪,断断续续听得人揪心:“林总!完了完了!南极突发极端暴风雪,风速快到 30 米每秒,咱们服务站的设备全冻住了 —— 血压仪开不了机,取暖器直接罢工,连卫星电话都时断时续!”
“队员怎么样?” 林辰一下子坐起来,抓起外套就往公司跑。
“3 个队员出事了!” 周队长的声音带着哭腔,“老张有高原反应,现在头疼得直撞墙;小李和小王的手冻得发紫,已经肿起来了!咱们带的医疗物资就剩两盒冻伤膏,外面的救援队说风雪太大,根本过不来,再这样下去,真要出人命啊!”
林辰赶到公司时,研发部和应急部的人已经被紧急叫来了。技术总监老王拿着南极的实时天气数据,脸都白了:“林总,现在南极气温零下 58 度,暴风雪至少要持续 48 小时,普通无人机根本飞不进去,物资送不过去,服务站里的人只能硬扛!”
更糟的是,刘敏抱着平板冲进来:“林先生,西方媒体已经开始抹黑了!《华盛顿邮报》说‘未来科技的服务站就是劣质品,连南极的冷都扛不住,害科考队员送死’,还有几家极地国家发函,说要‘暂停南极服务站运营,重新评估安全性’!捐赠的几家户外装备企业也打电话,说要减少极地项目投入,怕担风险!”
“劣质品?” 林辰盯着屏幕上的抹黑新闻,冷笑一声,“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本事!老王,立刻改极地恒温设备 —— 把咱们之前研发的抗寒芯片装进去,做一套能快速加热的设备套装,再搞几个临时保温舱,必须在 2 小时内出样品!”
“2 小时?” 老王愣了一下,马上点头,“没问题!我们现在就拆之前的抗寒原型机,保证赶出来!”
应急部也没闲着,立刻联系无人机厂商,把普通无人机改成抗寒款 —— 加保温层、换低温电池,还装了防雪雷达,确保能在暴风雪里飞。林辰则盯着卫星地图,规划无人机航线:“从澳大利亚的科考站起飞,绕开暴风雪最猛的区域,分三批送物资,第一批先送冻伤药和加热设备!”
忙到早上五点,第一批极地恒温设备终于做好了 —— 巴掌大的加热模块,贴在设备上 10 秒就能升温到 20 度;临时保温舱像个大帐篷,展开后能自动充热气,里面温度能维持在 15 度。无人机编队也改装完毕,冒着夜色往南极飞。
可刚飞了一半,周队长又打来电话:“林总,老张的高原反应更严重了,呼吸都困难,咱们没血氧仪,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啊!”
林念清这时候也跟着来了公司(苏清月担心林辰,带孩子们过来的),听到这话,立刻跑过来说:“爸爸!用备用健康手环!我之前在科普课上学过,普通手环调一下模式,能测血氧!我教周叔叔怎么弄!”
林辰赶紧把电话递给林念清,小家伙拿着手机,语速飞快地说:“周叔叔,你找到服务站里的备用手环,按电源键 3 秒,出现菜单后选‘应急模式’,里面有血氧检测,让张叔叔把手指放在传感器上,等 10 秒就能出结果!”
周队长照着做,果然测出了老张的血氧值:“念清小老师,测出来了!82%,有点低,但能撑住!”
林念清松了口气,又补充:“让张叔叔靠在保温舱里,别乱动,多喝温水,我爸爸的无人机马上就到了!”
旁边的林念辰,看到哥哥帮上忙,也拽着林辰的衣角:“爸爸,我要给叔叔们唱儿歌,让他们不害怕!”
苏清月赶紧拿出手机,帮林念辰录视频 —— 小家伙穿着企鹅图案的睡衣,晃着小脑袋唱:“小企鹅,不怕冷,叔叔们,别担心,无人机,送温暖,健康平安等天晴!” 唱到最后还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可爱得不行。
林辰立刻把视频发给周队长,周队长在服务站里播放,队员们听着儿歌,原本紧绷的情绪都放松了不少。老张笑着说:“这小娃娃真可爱,听着歌,我头都不那么疼了!”
上午十点,无人机编队终于突破暴风雪,飞到了南极服务站上空。第一批物资顺利送达 —— 加热设备一贴上,冻住的血压仪立刻开机;临时保温舱展开,队员们终于能进去暖和暖和;冻伤药涂在手上,刺痛感明显减轻。
48 小时后,暴风雪停了,救援队也赶到了。3 名队员经过治疗,全都脱离了危险。周队长发来视频,队员们站在服务站门口,举着写有 “感谢未来科技” 的牌子,身后的南极冰原上,五星红旗和未来科技的旗帜一起飘着。
林辰立刻把救援过程和队员康复的视频,全发给了西方媒体和质疑的极地国家。之前抹黑的《华盛顿邮报》,只能偷偷撤下文章,还发了篇不痛不痒的道歉声明:“未来科技的抗寒技术符合南极需求,此前报道存在偏差。”
那些想减少投入的捐赠企业,看到视频后也改了口,不仅不减少投入,还追加了资金,说 “要帮未来科技把南极服务站升级成‘抗寒标杆’”。几个极地国家更是主动联系林辰,想在自己的南极科考站,也建未来科技的健康服务站。
苏母听说这事,也发动社区的老人们,织了 50 多条厚厚的围巾,寄给南极科考队。每条围巾上都绣着小企鹅,苏母笑着说:“咱们帮不上别的忙,织条围巾让孩子们暖和暖和,也是份心意。”
林辰把围巾的照片发给周队长,周队长感动得不行:“林总,您家人太贴心了!队员们收到围巾,都说这是最温暖的礼物!”
晚上全家吃饭时,林念清兴奋地说:“爸爸,下次南极服务站升级,我还想帮忙!我想设计一个‘南极健康监测小程序’,能实时看队员的身体情况!”
林念辰也举着勺子:“我还要给叔叔们写新歌,教他们认南极的小动物!”
苏清月笑着说:“你们父子仨,现在把公益都做到南极去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做到月球呢!”
林辰掏出手机,看着系统面板 —— 南极危机解决,服务站成南极标配,新增 10 家极地合作企业,系统奖励了
积分,加上之前剩下的
积分,现在有
积分。他琢磨着,下次兑换个【南极生态监测卡】,在服务站里加个生态监测模块,既能保护南极环境,又能给队员们增加点科研乐趣。
在南极服务站的升级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安装新的抗寒设备 —— 加热模块换成了更耐用的款,保温舱加了太阳能板,还多了个 “企鹅观测点”。周队长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配文:“有未来科技的技术,有林总一家的温暖,再冷的南极,也能变成‘健康驿站’!”
林辰看着照片,心里满是感慨 —— 危机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升级的起点。这次南极事件,不仅让服务站变得更强大,还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和担当。未来,不管是更冷的极地,还是更远的太空,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有团队的努力,他就能带着健康的种子,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让温暖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