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苏念的办公桌上投下细长的光带时,她已然端坐在电脑前。昨晚那短暂的深度睡眠似乎洗去了连日来的疲惫,只留下一种经过淬炼的清醒与冷静。她再次检查了演示所需的所有设备、文件备份,甚至确认了会议室投影仪的接口兼容性。一切就绪,只等开场。
团队其他成员也陆续到达,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同浓度的紧张和期待。张辰默默地将调试好的VR设备在演示区摆放整齐,林薇最后一遍擦拭着VR头盔的镜片,赵倩则将打印好的精简版材料再次清点份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交流,无需多言,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此刻的职责。
“还有半小时。”苏念看了一眼时间,声音平静,目光扫过她的伙伴,“记住,我们准备得足够充分。接下来,只需要把我们最好的状态,我们为之付出的心血,清晰地呈现出来。”
张辰用力点头,林薇深吸一口气,握了握拳,赵倩则递给大家一人一颗薄荷糖,试图缓解紧绷的气氛。
与此同时,总裁办公室内。
陆时衍站在穿衣镜前,一丝不苟地系着领带。深灰色的西装剪裁合体,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冷峻。他的目光掠过镜中自己略显苍白的脸——昨晚处理完海外事务后又审阅了几份紧急文件,睡眠不足四个小时。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不见丝毫倦怠,只有惯有的锐利和掌控感。
他的指尖在挑选领带时,有那么一刹那的停顿,脑海中闪过昨晚那通简短的内线电话。他并不常做这种看似“多余”的关怀,尤其是在重大项目演示前,他更需要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但想到苏念那在疲惫中依然强撑镇定的声音,一种微妙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情绪,让他拿起了话筒。
他说的话,句句在理,是作为上级最标准的提醒。但他知道,在那个特定的时间,以那种方式传达,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工作范畴。那是一种无声的肯定,一种站在她身后的暗示。
助理敲门进来,提醒他十分钟后演示会即将开始,几位核心高管已陆续前往会议室。
陆时衍敛起心神,将最后一丝私人情绪压回心底,恢复了那个杀伐决断的集团总裁模样。他拿起桌上的平板,里面存有“VR瞰景”项目的全部资料,包括苏念昨晚提交的最终版演示文稿。他会在会议开始前,最后快速浏览一遍。
创科大厦的另一层,李晓晴的办公室。
她今天特意选择了一套宝蓝色的套装,妆容精致,气场十足。她对着镜子补了补口红,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那份《关于“VR瞰景”项目资源投入与潜在风险评估报告》已经安静地躺在她的公文包里,并且,她早已通过内部系统,将报告的摘要部分,“适时”地发送给了几位与她交好、或对项目持保守态度的董事会成员。
她不需要在演示一开始就发难,那会显得太具攻击性,容易引起反感。她会在苏念展示完项目的“美好蓝图”后,在各位高管情绪被调动,陆时衍也可能表示认可之际,再以一副忧心公司全局、冷静负责的姿态,抛出她的“风险提示”。她要做的,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埋下怀疑的种子,让“谨慎”、“控制”、“再评估”这些词汇,成为高层讨论这个项目时绕不开的基调。
“时候差不多了。”李晓晴拿起公文包,步履从容地走向会议室。她仿佛已经看到,当她那数据翔实、逻辑严谨的风险报告被摊开在会议桌上时,苏念脸上那努力维持的镇定将会出现怎样的裂痕。
最大的会议室“启明厅”内,气氛庄重。
椭圆形的长桌旁,已经坐了七八位集团核心高管,包括主管战略投资的副总裁、技术总监、财务总监等。他们低声交谈着,偶尔将目光投向正在连接设备的苏念团队。
陆时衍最后一个步入会议室,他的出现瞬间让整个房间安静下来。他径直走向主位,步伐沉稳,目光与在座的各位高管微微颔首示意,掠过苏念时,没有任何多余的停留,仿佛昨晚那通电话从未发生过。
苏念在他进来的那一刻,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拍,但她迅速调整呼吸,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设备和讲稿上。她不能分心。
“各位,早上好。”陆时衍坐下,声音低沉而富有穿透力,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由市场部‘VR瞰景’项目组提交的mVp演示及下一阶段资源申请。项目负责人苏念,开始吧。”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苏念身上。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苏念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但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走到演示区前方,向各位高管微微鞠躬。
“尊敬的陆总,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我是‘VR瞰景’项目负责人苏念。接下来,将由我和我的团队,为大家展示我们过去三个月努力的成果,以及我们对‘VR赋能地产营销’这一模式的初步探索与未来构想。”
她的声音起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变得清晰而流畅。她操控着电脑,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呈现出精心设计的ppt封面。
演示正式开始。
苏念按照昨晚演练了无数遍的逻辑,从市场痛点分析入手,结合真实的用户调研数据,清晰地阐述了“VR瞰景”项目诞生的必要性和市场潜力。她避开了华而不实的辞藻,用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链条,一步步引导着高管的思路。
当她讲到技术实现路径时,张辰适时上前,配合演示,流畅地展示了VR瞰景平台的核心交互功能和背后稳定的技术架构。林薇则协助各位高管佩戴VR设备,亲自体验已经优化过的样板间虚拟漫游。
一时间,会议室里响起了细微的惊叹声。一位负责财务的高管甚至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个沉浸感确实很强,比看平面图纸和效果图直观太多了!”
苏念心中稍定,她抓住时机,开始阐述项目的商业逻辑和未来盈利模式。她引用了徐莹指导补充的行业对标数据分析,详细推导了用户转化率提升、营销成本降低、以及潜在的平台化服务收入等关键指标。她的推导过程严谨,参考来源清晰,显示出背后扎实的功课。
陆时衍坐在主位上,手指无意识地轻点着桌面,目光始终落在苏念身上,听着她条理清晰的阐述,看着她面对高管偶尔提问时沉着应对的样子,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欣赏。她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清晰的逻辑和稳定的发挥。
然而,就在苏念的演示接近尾声,会场气氛逐渐倾向于认可之时,一个声音不疾不徐地响起了。
“苏经理的演示非常精彩,团队的努力也值得肯定。”李晓晴微笑着开口,声音温和,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听了苏经理的讲述,确实让人对VR在地产营销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略带凝重:“不过,作为一个需要对公司整体资源投入和风险负责的管理者,我在为项目前景感到兴奋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这样一个技术驱动型项目,在目前阶段,其技术迭代的周期和成本是否可控?市场对VR看房的接受度,是否真的能达到我们预期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项目一旦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所需的研发、内容制作、市场教育投入,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量级?是否会过度挤占我们其他核心业务的资源?”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容地从公文包里取出了那份打印好的风险评估报告,示意助理分发给在座的各位高管,包括陆时衍。
“这是我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和风险管理角度,整理的一份关于‘VR瞰景’项目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里面针对我刚才提到的几点疑虑,以及更多潜在风险,做了一些粗略的数据分析和推演。希望能帮助各位领导在决策时,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刚刚被苏念点燃的热情,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冰,温度骤降。高管们低头翻阅着李晓晴那份装帧精美、数据详实的报告,脸上露出了思索甚至疑虑的神情。
苏念的心猛地一沉。该来的,终于来了。她看着李晓晴那看似公允、实则步步紧逼的姿态,看着高管们表情的变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出,只是没想到,李晓晴选择的时机如此刁钻,准备的材料如此“冠冕堂皇”。
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回应,却听到主位上,那个低沉的声音先她一步响起。
陆时衍甚至没有翻开那份刚送到他手边的风险评估报告,只是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晓晴,语气听不出喜怒:
“李经理考虑得很周全。风险管理,确实是决策的重要一环。”
他微微停顿,目光转向苏念,带着一种纯粹的、上级对下级的审视:
“苏经理,对于李经理提出的这些‘风险’,你的项目方案里,应该有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阶段性验证指标吧?既然选择了创新,就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重要的是,团队是否清楚风险在哪里,以及,是否有能力和预案去管理它、化解它。”
“现在,请你针对李经理的疑问,结合你的项目规划,逐一进行回应。”
瞬间,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苏念一身。
这不是解围,这是将她推到了直面质疑的风口浪尖。但奇怪的是,苏念并没有感到慌乱,反而有一种被点燃的战意。陆时衍没有偏袒,也没有压制李晓晴,他只是将这场“交锋”拉回到了它应该存在的维度——基于事实和方案的理性辩论。
她迎上陆时衍的目光,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好的,陆总。李经理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在我们的项目规划和风险评估中,也确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完善的预案设计。接下来,我将逐一为您和各位领导阐述我们的应对策略……”
演示会的真正考验,此刻才刚刚开始。苏念挺直脊梁,眼神明亮,她知道,这才是证明她和团队价值的,最关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