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九点半,“灵境”项目市场调研小组周会准时在第三会议室开始。
苏念提前到了会场,将ppt拷贝到会议电脑上,又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讲稿。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比平时快一些,手心里也微微出汗。这是她在项目组的第一次正式汇报,意义非同小可。
李晓晴坐在她斜对面,正低头玩着手机,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心情不错。孙倩和赵峰经理先后到场,赵峰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开始吧。”赵峰环视一圈,目光落在苏念身上,“苏念,先说说你试访谈的情况。”
“好的,赵经理。”苏念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前方,打开了ppt。
投影幕布上呈现出简洁清晰的页面。她没有赘述访谈过程,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各位同事,基于本周完成的两场试访谈,我将初步发现归纳为三个核心洞察和两点访谈提纲优化建议。”苏念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紧绷,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变得清晰而沉稳。
她首先展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用户画像剪影——“极致体验追求者”(王锐)与“务实价值关注者”(李老师),并配以关键的用户原话(quote),生动地呈现了两种用户群体的典型特征和关注焦点。
“首先,第一个核心洞察是:技术眩晕感是阻碍VR广泛应用的首要且最直观的瓶颈,但其解决程度直接决定了用户对VR应用场景想象空间的边界。”苏念切换ppt,展示了王锐关于眩晕感的详细描述,以及当假设眩晕感被解决后,他对于虚拟旅行、虚拟社交等场景的强烈兴趣。“这表明,攻克眩晕感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开启‘灵境’更广阔应用场景的钥匙。”
赵峰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
“第二个核心洞察:不同用户群体对‘灵境’的核心价值期待存在显着差异。”苏念对比了王锐追求的“沉浸感”、“新奇刺激”与李老师强调的“教学实用性”、“稳定性”和“易用性”。“这提醒我们,在产品定位和后续推广中,需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很难用一套价值主张覆盖所有用户。”
“第三个核心洞察:用户对‘灵境’的潜在担忧集中于隐私安全、设备便携性及内容生态构建。”苏念列举了两位用户都提到的对个人数据使用的顾虑,王锐对设备轻量化的期待,以及李老师对优质、匹配教材内容的迫切需求。“这些担忧并非新技术独有,但若处理不当,将成为用户接纳‘灵境’的隐性障碍。”
随后,她提出了两点优化访谈提纲的建议:“一是增加对‘技术痛点解决后’场景化需求的深入探索,引导用户进行更大胆的想象;二是在后续访谈中,更结构化地探询用户对隐私、成本、内容等具体顾虑的底线和接受度,为后续产品设计和商业策略提供更精确的输入。”
整个汇报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既有生动的用户原话支撑,又有提炼后的抽象洞察,最后还落到了可执行的建议上。汇报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干净利落。
苏念讲完后,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孙倩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不错。用户画像对比很鲜明,洞察也有深度,尤其是关于眩晕感与场景想象空间关联的那点,抓得很准。优化建议也很实际。”
赵峰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少了几分之前的审视,多了些认可:“嗯,思路是对的。能从有限的样本里提炼出这些点,说明你用了心,也动了脑筋。后续按优化后的提纲,扩大访谈用户范围和类型,尽快形成完整的用户洞察报告。”
“好的,赵经理。”苏念心下稍安,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李晓晴轻笑了一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放下手机,看向苏念,语气听起来很是“友好”:“苏念准备得确实很充分呢,ppt也做得漂亮。不过……”她话锋一转,“我有点好奇,这两位用户,一位是重度游戏玩家,一位是教育工作者,虽然代表了不同方向,但样本量毕竟太小了,而且似乎……缺乏更主流或者说更‘普通’的用户视角?比如,对科技不那么敏感的普通白领,或者家庭用户?他们的想法可能更代表大众市场的接受度哦。”
她的话听起来像是在提出建设性意见,实则暗指苏念的样本有偏差,结论可能片面,不足以代表更广阔的市场。
苏念早就料到可能会有人质疑样本问题,她并未慌张,从容回应道:“李姐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的两场试访谈,主要目的是验证访谈提纲的有效性和探索潜在的需求方向,确实在用户覆盖度上有所局限。在接下来的正式访谈中,计划纳入更多元化的用户背景,包括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接受度的普通白领、以及关注家庭娱乐或健康管理的用户,以确保我们洞察的全面性。感谢李姐的提醒。”
她不卑不亢,既承认了现阶段样本的局限性,又明确提出了后续的改进计划,完美地化解了李晓晴的质疑。
李晓晴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似乎没料到苏念应对得如此得体,她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赵峰却开口打断了:“样本问题后续注意覆盖就行。苏念这次的试访谈目的已经达到,汇报内容有参考价值。下一个议题……”
李晓晴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瞥了苏念一眼,眼神复杂。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其他模块的进展。苏念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这第一关,算是顺利通过了,而且表现应该超出了某些人的预期。
散会后,苏念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孙倩走过她身边,低声说了一句:“刚才应对得不错,继续努力。”
“谢谢孙姐。”苏念感激地笑了笑。
她回到工位,心情并未完全放松。她知道,李晓晴的质疑只是一个开始,职场上的明枪暗箭不会停止。那个李晓晴口中“重要的潜在合作方”也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引爆新的波澜。
她打开电脑,开始规划下一阶段更广泛的用户访谈名单和招募策略。她必须更快地成长,拿出更扎实、更无可挑剔的成果,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抓住可能出现的“机会”。
就在这时,她的内部通讯软件再次响起,这次是总裁办秘书处发来的正式通知:
“苏念经理:请于下周一上午十点,至第一会议室,参加‘灵境’项目阶段汇报会,并向陆时衍总裁及管理层汇报用户调研模块的初步发现与规划。请提前准备好汇报材料。”
苏念看着这行字,瞳孔微缩。
向陆时衍和公司管理层汇报?!
这比她预想的来得更快,舞台也更大了。刚刚通过小组内的小考,紧接着就要面对公司最高规格的检验。
压力如山般袭来,但苏念的眼中,却悄然燃起一簇更旺的火苗。
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她必须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