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子立刻松开了手:“阿爷。”
“你俩这是闹哪一出?老婆子你闲着没事,别耽误大狗子读书。”
“阿爷,是我拦着阿奶,不让她去大伯家。”
孟老头转向孟柳氏:“你去老大家做什么?”
这一问,孟柳氏顿时又气又委屈。
等她噼里啪啦说完,孟老头听完,脸色一沉。
“老大一家也太不像话了,这不是糟蹋钱吗?”
大狗子对这话毫不意外,他坚定地说:“阿爷,您也不能去大伯家。”
孟老头一挥手:“你专心读你的书,不用管这些。那是你亲大伯,帮你是应该的。家里这么多孩子要读书,哪样不花钱?家里那点活还请什么人?都是贱命,挣几个钱就摆起谱来了,我可不能惯着他这毛病。”
“阿爷!”
大狗子觉得,必须让家里人认清现实了。
上次分家已经和大伯家生了隔阂,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成仇人。
他提高音量,语气严肃:“我们有爹娘,有阿爷阿奶,我们本来就不是大伯一家的责任。”
“可你书读得好,先生都夸你。把你供出来,他也跟着沾光……”
“六狗子和小狗子书读得也很好!”
大狗子不愿,却不得不承认两个堂弟的优秀。
“阿爷阿奶,大伯一家已经分出去了,我们不能还指望跟没分家时一样。”
孟老头直直地盯着大孙子,突然问:“大狗子,你今天去你大伯家,到底看见什么了?仔细跟我说说。”
见两位长辈总算冷静了些,大狗子轻轻松了口气:“阿爷阿奶,我们现在和大伯家只是分家,要是再继续指手画脚,往后可能就要结仇了。”
说到这儿,他自嘲地笑了笑:“六狗子和小狗子都很聪明,特别是小狗子,可能是我们兄弟里最聪明的。大伯和伯娘怎么可能放着自家孩子不管,反过来供我们读书?”
如果两个堂弟资质平庸,那大伯资助他们读书,将来他们回报,倒也说得过去。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还抱着以前的念头,未免太不知好歹。
他没法装作看不见,更不想和大伯一家结仇——准确地说,是不想和长姐结仇。
以前他总觉得读书太难,想出人头地更难。
学堂里,他们这些农家子弟谁都能踩一脚,谁都能看不起。他拼命学,想用成绩证明自己,赢得尊重,可成绩越好,受到的排挤打压反而越厉害。
受伤之后,他很迷茫,甚至怀疑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可是,看到六狗子和小狗子后,他既羡慕又困惑。
以前他们还不如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他们不用在外受气就能得到最好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像极了他在外面见过的那些家境好的孩子,底气十足,自信张扬。
而这一切,都是长姐带给他们的。
他的长姐,和他曾有过一面之缘的世家子弟一样,从容淡定,骨子里透着一股雍容气度,让人忍不住想亲近也不敢轻视。
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人即便衣着朴素,也难掩一身风华。
这样的人,绝不简单。
“大狗子,你才是家里最出息的孩子……”
孟老头和孟柳氏见不得大孙子这般妄自菲薄,孟柳氏更是急着反驳。
大狗子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那是一种认清现实后的释然:“阿爷,阿奶,我以前也这么觉得。可事实摆在眼前,六狗子资质比我好,小狗子更是聪明。往后,我会去跟他们一起听江先生讲课。”
“那个江先生能答应?” 老两口很是诧异。
大狗子点头:“长姐点头,江先生就应下了。”
“那个江先生跟你长姐……”
孟柳氏下意识接口,话里带着探究。
“阿奶!” 大狗子罕见地疾言厉色,立刻打断了她,“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在他心里,江先生虽好,长姐更好!
他甚至觉得,江先生根本配不上长姐。
孟老头瞪了老伴一眼,孟柳氏也意识到自己失言,神色讪讪:“我…我就是随口一说……”
大狗子神情依旧严肃:“阿奶,事关女子清誉,万万不能随口乱说。”
孟老头放缓了语气:“大狗子,那你往后就多跟你大伯家走动。等你弟弟们从休沐回来,你也多带你弟弟们去你大伯家走动。”
听阿爷这语气,大狗子明白他已经暂时打消了去干涉大伯家的念头,便不再多言。
他清楚阿爷的盘算,但他自己绝不会主动去开这个口,弟弟们若想去,自己走去便是。
“阿爷,阿奶,我回来是拿书的,这就过去了。”
“嗯,快去吧。”
看着大孙子走远,孟柳氏忍不住低声抱怨:“六狗子和小狗子能有多聪明?怎么看都比不上我大孙子一根指头。”
“行了!” 孟老头低喝一声,“孩子知道主动跟老大一家交好,这才是真聪明!”
“啥意思?”
“咱这孙子啊,比你我都有远见!”
大狗子跟老大家处好了关系,将来他若需要帮衬,老大一家看在情分上,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这比他们老两口豁出脸面去强求,效果要好得多。
嗯,往后也让二狗子他们几个,多去老大家走动走动。
大狗子走进书房,里面空无一人。
不用猜,肯定是结伴上山去了。
他将书放下,犹豫片刻,还是翻开了书页,沉下心开始学习。
此时,山上的小院里正一片热闹。
谷子娘听说冬娘跟自己一样是来帮工的,很是热情。
得知冬娘和两个孩子还没吃午饭,她赶忙和惠娘一起去张罗。
冬娘将两个女儿放下来,这是一对双生女,才两岁,却因营养不良,瘦瘦小小的,看着只有一岁左右的模样。
谷子和大壮拿着点心,熟练地哄着两个小妹妹玩。
慕知微领着冬娘去洗脸,并简单告知了她家中的格局和各类物品的摆放位置。
冬娘洗完脸后,没有跟着慕知微去堂屋,而是径直去了露天的灶房。
午饭时间已过许久,惠娘和谷子娘商量着,做疙瘩汤比较快,再煎上三个鸡蛋,配上中午剩下的酸豆角,够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