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与灵悦回到书院,一路上还在讨论着武艺。回到房间后,陶若虽有些疲惫,但心情格外舒畅。她坐在桌前,正准备整理今日对战的心得,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声响。她警觉地起身,走到窗边查看,却只看到一片寂静的夜色。陶若皱了皱眉,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安,却不知这是否与李夫人兄长的阴谋有关。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陶若的脸上。她从睡梦中缓缓醒来,伸了个懒腰,昨日习武的疲惫感已然消散。想起昨日窗外那奇怪的声响,她心中的疑虑仍未散去,但很快,她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今日的书院生活中。
陶若简单洗漱后,匆匆赶往课堂。课堂上,苏先生面色略显憔悴,他在讲台上踱步,神情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苦恼。
“近日,我一直在研究一个学术难题,关乎古今礼仪制度的演变与差异,本以为已有眉目,却不想在关键之处陷入了困境,多日来苦思冥想,始终没有头绪。”苏先生说着,轻轻叹了口气。
陶若听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好奇与挑战的欲望。她向来对这类学术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更何况,凭借自己现代知识与古代学问相结合的独特思维方式,或许能为解决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下课后,陶若主动找到苏先生。“苏先生,不知您能否详细讲讲那难题,或许我能帮上一些忙。”陶若恭敬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与自信。
苏先生微微一愣,他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学生,心中虽有些怀疑,但还是将难题的来龙去脉详细讲述了一遍。原来,这难题在于如何调和燕朝现行礼仪制度与古代典籍记载之间的矛盾,诸多学者各执一词,尚无定论。
陶若听完,陷入了沉思。她脑海中迅速梳理着现代历史知识与在书院所学的古代礼仪内容,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与突破口。
回到住处,陶若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行动。她先是在书架上翻找出各种与礼仪制度相关的书籍,一本本仔细研读,时而在纸上记录下关键信息,时而皱眉思考。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堆满书籍的桌上。陶若坐在桌前,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古籍,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她的眼神紧紧盯着书页,时而因为有所发现而微微一亮,时而又因遇到困惑而眉头紧锁。
这时,灵悦走了进来,看到陶若忙碌的模样,轻声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这么专注。”
陶若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但又透着兴奋:“灵悦,苏先生遇到了一个学术难题,我想试着帮他解决。你来得正好,快来帮我一起想想办法。”
灵悦走到桌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书籍,不禁咋舌:“这么多书,你要看到什么时候?这难题听起来可不简单,你确定能行吗?”
陶若笑了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觉得从现代历史研究的角度,结合我们所学的古代礼仪知识,或许能找到答案。”
于是,两人开始一同探讨。灵悦虽对学术研究不如陶若精通,但她思维敏捷,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为陶若提供了不少启发。
接下来的几天,陶若和灵悦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沉浸在解决难题的研究中。她们穿梭于青山书院的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线索。图书馆内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一排排书架高耸林立,阳光从狭小的窗户透进来,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灰尘在光柱中飞舞。
陶若在书架间仔细搜寻,眼睛不放过任何一本可能有用的书籍。她的手指在书脊上轻轻滑过,最终停留在一本落满灰尘的古籍上。她小心翼翼地将书取下,吹去上面的灰尘,翻开书页,仔细阅读起来。
“灵悦,你看这本,这里面关于古代祭祀礼仪的记载,或许和我们要解决的难题有关。”陶若兴奋地说道。
灵悦凑过来,两人一起研读着书中的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她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陶若的思路也愈发清晰起来。
经过几天的努力,陶若终于有了一些思路。她将这些天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文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她的分析与见解。
陶若拿着文稿,匆匆去找苏先生。在苏先生的书房里,她将自己的思路和发现详细地讲述给苏先生听。苏先生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眼中流露出惊喜与赞赏。
“陶若,你的思路果然独特,这些见解让我眼前一亮。按照你的想法,或许真的能解决这个难题。”苏先生说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陶若心里明白,虽然有了思路,但难题尚未完全解决。文稿中的一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而且在后续的研究中,说不定还会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她能否成功帮助苏先生解决难题,一切还是未知数。
此时,陶若站在苏先生的书房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隐隐有些担忧。接下来的研究之路,想必不会一帆风顺,她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