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春。
即便再迷茫与焦虑,指针依旧转动,划过黎明与黄昏。
萧瑟的灰白转为勃发的青枝,绵绵的雨在毕业季仿佛多了层别样的意味。
窗外的雨下了已是快两周,每天来学校时路上都是湿漉漉一片,直至现在还是没有要停的迹象。
现在下下倒是无所谓,只要过后的高考不下就行。阴天光线昏暗,容易使人心情低落,从而影响状态跟发挥。
这话听着很扯,但其实还算有逻辑,现实中更多人事是没办法用逻辑思考的。
这种例子就多的是了,她在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由于不用考虑分数问题,洛余安的高三生活平淡居多,写完作业之余就跟温晴贴贴一会,嗯,倒是意外的不错。
而且这学期是毕业点歌季,每当大课间体操结束后都能听见“一首xx送给x班的xxx”,大部分都是些流行歌,但也有比较抽象的,之前就听到一首丑八怪跟凤凰传奇。
又因为广播站那边只读什么歌送给谁,被点到的人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个送的,全靠自己猜,倒也不失为一种趣味。
洛余安本来说想送首歌给沈青鱼的,可到广播站那边才发现送歌那个小本本都排了快十几页,就算写了也轮不到,干脆放弃了。
所幸在上面没有看到她的名字,就怕有人突然犯什么文青,只远远地看过自己几眼,除了名字一无所知,结果头脑一热,决定在毕业前不留遗憾,献歌一首,那洛余安真的会想笑。
除了点歌外,近来学校还弄了个“名人堂”贴在高三每层楼接水处旁边的墙上,跟之前的校前榜类似,但又有那么点不同。
名人堂上面只展示照片、名字跟个人名言,前两者还好,最后一点可就大有文章了。
在老周找到自己说这个事时,洛余安一度想要玩梗整活,但最终还是中规中矩地写了句“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
她能想到的其他人自然能想到,并且还付诸行动。这时就到了不得不品的一个环节了——看别人的名言。
韦彧平时总在群里冷不丁冒出来跟杨辰斗嘴,这次的名言也是没令人失望,照片上戴着眼镜,双手环胸,下面却写着句广告位出租,当时洛余安一路看到这儿时差点笑出声。
方小楼看似明媚开朗,实际也是个爱玩的性子。她的个人名言是“求求楼上别再凹了”,配上其双手合十,一脸恳求的搞怪小表情,让一众爱慕者怀疑他们女神是不是被掉了包。
不得不说,萧中风气有时还是挺自由的,不然大伙也看不到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这个名人堂搞得还挺有意思,学校本意是让同学们将其作为榜样学习,实际上绝大部分都在瞅谁最会整活。
成绩反倒不重要,大家都默认上面的是大佬,反正比自己厉害就对了。
当然这话只能由他们自己在心里说,要是真有哪个夸夸其谈的话,即便说的是事实,也会招来反感。
有些东西只能让别人说,不能自己开口,你不说那就是你牛逼,你说了就是你装逼。
名人学生某种程度上跟那些明星差不多,大家更愿意看到一个谦虚幽默的,而不是整天说自己有多大成就的。
反正就是要贴合群众,不能把自己的地位摆太高,要高情商一些,如今的基本准则就是这样。
除这两件事以外,这段日子好像还真没什么特别记得住的。
噢不对,今天下午确实有这么一件,她要到大礼堂进行模范学生发言,应该是高考前最后的动员会了。
学生发言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余还有很多,比如学长学姐的祝福视频、家长老师的祝福,叽里呱啦至少也要2个多小时,所以才专门安排了一个下午。
而模范学生除了洛余安,还有黎晏,一个理科第一,一个文科第一,分量拉满。
上台这事她现在已经不怎么怕了,也就提前背下演讲稿,整理下着装。
洛余安没打算穿得太正式,就平日的常服就行,黎晏那边她在qq上问过一两句,对方的想法跟她差不多,于是两人一合计,就这般定了下来。
慢慢接近高考,有人却是压不住躁动,总想提前开香槟,已经在计划暑假要去哪旅游了。
老师其实压力也挺大的,不过他们不能放松,更不能乱发脾气,他们顶不住那就真完了。
对于学生而言,只要熬过这一年就好,而高三的老师们,如果一直不换班的话,得一直熬到退休......
虽然很苦,但每当教师节时有曾经的学生回来看望自己,看到他们逐渐成熟的面孔,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可偶尔也会有尴尬的情况出现,比如忘了某某同学的名字,只好旁敲侧击,好半天才灵光一闪想起来。
老师其实能记得的人不多,要么是那些成绩特别好的,要么是成绩特别差的,还有就是那些喜欢搞怪话又多的。
而像那些中间成绩不上不下又不怎么发言的,老师只会觉得有点面熟,两届过后一般就记不清楚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殊,每个人却又很普通。
像洛余安的话,大概率会成为“邻居家的孩子”,下一届继续被拿出来念叨,说你们曾经有个学姐如何如何,总归不是反面教材就行。
所以最后还是别惹老师,他们虽不能拿你怎么样,却能让你的事迹一直流传下去...
恍了恍神,将视线重新聚焦回白板上。老周还在上面讲着一些阅题型技巧,见底下闷不吭声,不确定他们到底听进去多少。
就算心里没底,也还是得继续教,万一押中了呢是吧,只要有一个人记住,那就是赚的。
高考押题也算每年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老师学生都喜欢,打开卷子看到自己记过相似的题目,那种激动是难以言喻的。
所以啊,还是继续刷题吧,在无法得知具体题目的情况下,也只好这般了。
......
下午的动员会场面很壮观,从礼堂舞台往下看去,一排排座位上人头攒动,交头接耳,喧杂声弥漫在各处。
洛余安今天也是混到了第一排,坐在她左边的是黎晏,右边则是一位女老师,之所以坐这么靠前,自是为了待会上台方便。
她跟黎晏接触不多,不过此时也能寒暄几句。当问到对方想报考的学校时,洛余安有些惊讶:“景城师范大学?黎晏你以后想当老师啊?”
“嗯,”黎晏微微颔首,“我觉得当个老师挺好的。”
黎晏看着安安静静的一个人,没想到也想走上讲台;而沈青鱼跟她性格恰恰相反,却也想当老师,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包容性真挺强的。
洛余安点点头,没说什么,至于旁边的老师,更不会有什么意见了,眼神包容地看着她俩,脸上一直带着些许微笑。
从投资角度而言,两人的地位其实能跟普通教师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些,毕竟从各方面来看,两人未来的成就都不会差。
说不定其中某位,未来就会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者自己顶头上司的上司,交好不交恶,释放善意总不会坏事。
上面的老师还在调试话筒,一个后勤部老师先拍了拍话筒安抚情绪,随后“喂喂”两声,见没什么问题,重新放回桌上。
校长跟几位领导落座后,大会正式开始。前面照常是些套话,众人兴致缺缺,直至副校长喊出那句:“下面,让我们有请优秀学生代表,6班洛余安上台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前排几个男生顿时精神一振,一边鼓掌一边道,:“来了来了,终于到洛神演讲了,真是服了教导主任,一句话能隔成三句讲,差点没坚持住。”
跟黎晏招呼一声,洛余安起身走上舞台,虽没到信步闲庭的程度,但比当初大方了许多。
扫过那一双双眼睛,她先鞠个躬,又抬抬话筒,声音平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距离高考还有最后一段时间,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悦耳流畅的声音在场中徐徐回荡,这次下面没人再笑或者起哄。台上的女孩依旧耀眼,但不是元旦惊艳的耀眼,而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耀眼。
“......最后,愿我们都能在盛夏交出一份无愧于心的答卷。谢谢大家。”
不过千字的演讲稿几分钟就已结束,洛余安再次鞠躬,台下已是掌声如潮,洛余安走回座位的路上,碰上正过来的黎晏。
黎晏微微一笑:“很厉害呀。”
洛余安握拳小幅度地挥了下:“你也加油。”
短着数语,身影交错而过,她回到座位上,准备欣赏这一场的演讲。
不过也该是最后一回,毕竟再下一次,便是考场上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