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入京城城门时,春日的暖阳正洒在朱红的城墙上,映得琉璃瓦闪闪发亮。温庭远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见到我们,立马笑着迎上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陛下特意交代,让你们先在驿站歇两天,养足精神再去宫里见他。”
驿站早已收拾妥当,房间里摆着新鲜的水果和点心,还有太医院送来的滋补药材。小艾力和阿卜杜几个孩子刚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温庭远问京城医馆的样子,眼里满是好奇。温庭远笑着说:“别急,明天就带你们去太医院参观,让你们见识见识京城的医术。”
第二天一早,我们跟着温庭远去了太医院。太医院的院子里种满了名贵的草药,长廊上挂着历代名医的画像,不少太医正围着一张桌子讨论病例。见到我们,太医院院正赶紧迎上来,握着萧承嗣的手说:“萧先生,沈先生,久仰大名!你们编的《中西医术合编》,我们都反复研读,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跟着院正参观太医院的药房和诊室,小艾力和阿卜杜一边看一边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向太医请教。有个老太医看着阿卜杜手里的草药图谱,忍不住称赞:“这孩子年纪不大,对草药的了解却不少,以后肯定是个好大夫。”
第三天,陛下在宫里召见了我们。宫殿里庄严肃穆,陛下坐在龙椅上,笑容温和:“萧承嗣,沈清和,你们在青柳镇做的事,朕都知道。能用医术连接中原、草原、西域,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功不可没。”
萧承嗣躬身道:“陛下谬赞,草民只是做了医者该做的事。此次‘医道大会’,草民还带来了草原和西域的医者,希望能让天下的医术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陛下点了点头,笑着说:“好!朕就喜欢你们这种心怀天下的医者。‘医道大会’召开时,朕会亲自去参加,听听你们的见解。”
“医道大会”如期在三月初十召开,来自中原、草原、西域的名医齐聚一堂。萧承嗣第一个上台,分享了我们在青柳镇用中原医术结合草原、西域草药治病的经验,还展示了《中西医术合编》的修订版,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接着,草原的巴特尔和西域的买买提也先后上台,讲述了医术交流给草原和西域带来的变化。当巴特尔说到“现在草原的百姓再也不用为了看病奔波千里”时,台下不少名医都感动得红了眼眶。
小艾力和阿卜杜几个孩子也没闲着,他们在会场外摆了个小摊位,展示自己画的草药图谱和整理的病例记录,不少名医都驻足观看,称赞他们是“医道未来的希望”。
大会最后一天,陛下亲自为我们颁发了“天下仁医”的牌匾,还下旨让太医院与青柳镇医馆分校建立长期交流机制,每年派太医去青柳镇讲学,也让青柳镇的学生来京城学习。
离开京城那天,温庭远和苏婉来送我们。苏婉给孩子们每人送了一本精美的医书,笑着说:“以后要常来京城,我们还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呢。”
马车驶离京城时,小艾力趴在车窗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城门,轻声说:“沈奶奶,萧爷爷,以后我们一定要把青柳镇的医馆办得更好,让天下的人都知道,这里有最好的医术,最善良的医者。”
萧承嗣握住我的手,眼里满是温柔:“会的,我们会的。只要我们心怀仁心,坚守医道,青柳镇的药香,一定会飘遍天下。”
马车一路往青柳镇驶去,春风拂过车窗,带着淡淡的花香。我知道,我们的医道之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在一起,只要身边有这些可爱的孩子和真诚的朋友,这条路上就永远不会孤单。这药庐的春深,会永远温暖,永远充满希望,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属于医者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