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城回来,青柳镇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这份平静里,多了些不一样的暖意——镇上的老人们路过药庐,总会探头进来问一句“沈大夫吃了没”,孩子们更是把药庐当成了游乐场,一放学就跑到后院,围着那些草药打转。
这天清晨,我刚把药架上的甘草整理好,就听见院门口传来一阵吵吵嚷嚷的声音。探头一看,是小石头领着四五个半大的孩子站在门口,一个个背着小背篓,手里还拿着小锄头,眼巴巴地看着我。
“小石头,你们这是要干啥去?”我笑着问。
小石头挠了挠头,红着脸说:“沈大夫,我想跟你学医!还有他们,也想跟你学!”他指了指身边的孩子,“我们想帮你采草药,还想学着给乡亲们看病,像你一样厉害!”
我愣了一下,转头看萧承嗣,他正坐在石桌旁磨药杵,闻言抬头笑了:“这可是好事,咱们药庐正好缺帮手。”
“真的可以吗?”孩子们眼睛一亮,齐刷刷地看着我。
“当然可以!”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不过学医可不是容易事,得先认识草药,记住它们的名字和用处,还得不怕苦、不怕累,你们能做到吗?”
“能!”孩子们齐声喊着,声音响亮得差点把院角的麻雀惊飞。
从那天起,药庐的后院就热闹起来了。每天清晨,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后山药田,教他们认识草药——“这是薄荷,性凉,能治感冒发烧”“这是当归,补血的,女人们生孩子后用得上”“这是半夏,有毒,得炮制过才能用,你们可别随便碰”。
孩子们学得认真,一个个拿着小本子记下来,遇到不懂的就追着我问。小石头最机灵,记东西也快,没过几天就认全了药田里的二十多种草药,还能帮着陈默给患者抓药。
这天中午,我正在给一个咳嗽的大娘诊脉,小石头突然跑进来,着急地说:“沈大夫!不好了!张奶奶家的小牛生病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您快去看看吧!”
我赶紧放下脉枕,拿起药箱:“别急,我这就去。萧承嗣,你跟我一起去看看?”
“好。”萧承嗣放下手里的活,跟着我往外走。张奶奶家在镇东头,我们到的时候,张奶奶正坐在牛棚门口抹眼泪,她家的小牛躺在地上,喘着粗气,嘴角还流着白沫。
我蹲下来,摸了摸小牛的鼻子,又检查了它的眼睛,皱起眉:“这像是吃了有毒的草。张奶奶,您最近是不是给小牛喂了新的草料?”
张奶奶点点头,哽咽着说:“是啊,昨天我去后山割草,看到一种绿油油的草,看着挺嫩,就割了些回来喂它,没想到……”
“您说的是不是这种草?”萧承嗣从门口的草堆里拿起一把草,叶子呈锯齿状,开着小黄花。
“对!就是这种!”张奶奶说。
我叹了口气:“这是‘断肠草’,看着嫩,其实有毒,牛吃了就会这样。幸好发现得早,还有救。”我从药箱里拿出几味草药,“萧承嗣,你去烧点热水,把这些草药煮了,给小牛灌下去。”
萧承嗣应了声,赶紧去烧水。我又让张奶奶找来一根竹筒,准备给小牛灌药。小石头和几个孩子也跟着来了,一个个围在旁边,紧张地看着小牛。
“沈大夫,小牛会好起来吗?”小石头小声问。
“会的,只要喝了药,过几个时辰就好了。”我摸了摸他的头。
没过多久,萧承嗣把药煮好了,我们一起把药灌进小牛嘴里。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小牛果然慢慢站了起来,虽然还是有点虚弱,但已经能走路了。张奶奶激动得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道谢:“沈大夫,真是太谢谢你了!这小牛可是我们家的命根子啊!”
“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笑着说,“以后您割草的时候,要是不认识的草,就先拿点来问我,别再让小牛误食了。”
从张奶奶家回来,孩子们对学医更有兴趣了。晚上,他们还特意跑到药庐,让我教他们认“断肠草”,说以后要帮着镇上的乡亲们看着,别再让家畜误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学得越来越认真,陈默和林丫儿也把他们当成了小帮手,有时候抓药、晒药,都会让他们搭把手。萧承嗣则忙着帮镇民们处理各种事——东边的李家和王家因为宅基地吵架,他去调解;西边的赵大叔买药材被人骗了,他去帮着把钱要回来;就连镇上的粮价涨了,他也会去和粮商讨价还价,让粮商把价格降下来。
这天傍晚,我正在后院教孩子们辨认草药,萧承嗣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封信:“清和,温庭远寄来的信。”
我接过信,打开一看,里面说他已经彻查了李嵩和王克己的余党,朝廷里的风气好了很多,还说皇上很惦记我们,让我们有空去京城玩。信的最后,他还说要给我们送一批药材来,都是京城里的上好药材,让我们好好经营药庐。
“温庭远倒是有心了。”我笑着说,把信递给萧承嗣。
萧承嗣看了信,也笑了:“他现在是户部尚书,忙得很,还能想着我们,也算不错。对了,他说送药材来,正好我们药庐的一些药材快用完了,正是及时雨。”
过了大约半个月,温庭远送的药材果然到了,满满两大车,都是些平时很难买到的珍贵药材。镇上的乡亲们听说了,都跑来看热闹,一个个都说我们药庐以后更厉害了。
陈默和林丫儿忙着整理药材,孩子们也跟着帮忙,把药材分门别类地放在药架上。我看着院子里忙碌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
就在这时,老周突然跑了进来,着急地说:“沈大夫,萧大哥,不好了!镇外的山上着火了!火势很大,怕是要烧到镇上来了!”
我们都愣住了,赶紧跟着老周跑到镇口。远远地,就看到镇外的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风一吹,火势还在往镇上蔓延。
“怎么会着火呢?”萧承嗣皱起眉。
“听说是几个猎人在山上抽烟,不小心把干草点燃了!”老周说,“现在风大,火越来越大,镇上的乡亲们都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萧承嗣立刻说:“老周,你去通知镇上的乡亲们,让大家都拿上水桶、水盆,去镇外的河边打水,我们去山上救火!陈默,林丫儿,你们带着孩子们在镇上守着,别让孩子们乱跑,要是有老人或者孩子不舒服,就赶紧诊治!”
“好!”大家齐声应着,立刻行动起来。
我和萧承嗣带着镇上的青壮年,拿着水桶、锄头,往山上跑去。山上的火势很大,树木被烧得“噼里啪啦”响,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我们一边打水灭火,一边用锄头挖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有人喊:“不好了!有个孩子被困在山上了!”
我心里一紧,赶紧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被困在一棵大树下,周围都是火,吓得哇哇大哭。
“那是赵家的小儿子!”萧承嗣说,“我去救他!”
“不行,太危险了!”我拉住他,“火势太大,你过去会被烧伤的!”
“没关系,我有办法!”萧承嗣说完,从旁边拿起一件湿衣服,披在身上,朝着孩子跑去。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很担心,赶紧和身边的人一起,朝着他的方向泼水,试图把火势压下去。萧承嗣跑得很快,很快就跑到了孩子身边,抱起孩子,朝着我们这边跑来。
就在他快要跑出火海的时候,一根燃烧的树枝突然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背上。萧承嗣踉跄了一下,但还是紧紧抱着孩子,继续往前跑。
“萧承嗣!”我大喊着,赶紧跑过去接住他。
萧承嗣把孩子递给我,笑了笑:“我没事,就是有点烫。”他的背上已经被烧伤了,衣服也烧破了,露出了红红的皮肤。
我赶紧从药箱里拿出烧伤药,给他涂上:“都这样了,还说没事!以后不许这么冒险了!”
“好,听你的。”萧承嗣笑着说。
经过大家的努力,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赵家的人抱着孩子,一个劲地给萧承嗣道谢,萧承嗣只是笑着说:“别客气,都是应该的。”
回到药庐,我又给萧承嗣的伤口换了药,叮嘱他好好休息,别再乱动。孩子们也跑来看他,一个个围在床边,给她递水、递水果,还说要给她讲故事,让他快点好起来。
萧承嗣看着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我坐在旁边,看着他和孩子们,心里满是幸福。虽然这次救火很危险,但也让我看到了青柳镇乡亲们的团结,看到了萧承嗣的勇敢和善良。
我知道,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在一起,只要有青柳镇的乡亲们在,我们就能克服一切。而我们的“药庐春深”,也会在这份团结和温暖中,继续传递着医者仁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