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复耕拓土与帆影初筑
丰收的余韵还未在荒岛消散,谷仓里堆叠的金黄麦垛与饱满稻穗,散发着谷物特有的醇香,这是顾牧和程一琳数月辛劳的见证。但荒岛的生存节奏从不停歇,第一季作物收割后的田地还残留着成熟的气息,两人已着手筹备第二季耕种。晨光微熹时,田埂上便印下了他们的身影,带着对土地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开启了新的劳作篇章。
“第一季小麦和水稻收得不错,但土壤肥力也耗得厉害。”顾牧蹲下身,指尖捻起一把泥土,感受着其中的湿度与松散度,“幸好之前攒的秸秆和牲畜粪便都沤好了,正好给土地补补劲。”他望向不远处的堆肥区,几座半人高的粪堆被塑料布覆盖着,经过两个多月的发酵,早已变成了黑褐色的有机肥,散发着淡淡的腐殖质香气。
程一琳背着装满种子的竹筐,走到他身边,目光扫过空旷的田地:“第二季咱们还是以小麦和稻谷为主吧?再种些高粱,耐旱又高产,刚好填补粮食储备的多样性。”她弯腰将竹筐放在田埂上,拿出准备好的镰刀,开始清理田间残留的作物根茎。
两人默契分工,顾牧负责翻耕土地,程一琳则处理残茬与施肥。顾牧扛着锄头,大步走进田间,锄头高高扬起,又重重落下,带着千钧之力嵌入泥土,随着他的动作,一块块坚实的土块被翻起,露出下方肥沃的土层。程一琳将割下的残茬剁碎,均匀撒在田地上,再推着简易木车,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撒开来。黑色的肥料与金黄的泥土相互交融,仿佛在孕育着新的生机。
四头黄牛被拴在田埂边的老槐树下,悠闲地啃食着青草,时不时甩动尾巴驱赶蚊虫,目光追随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它们的粪便正是堆肥的重要原料,每一次排泄都在为田地的肥沃贡献力量。大黄和小灰在田间穿梭,时而追逐嬉戏,时而趴在一旁晒太阳,偶尔对着远方的丛林吠叫几声,为宁静的劳作时光增添了几分活力。
正午的阳光愈发炽热,烤得地面微微发烫,汗水顺着两人的额角滑落,滴在泥土里,瞬间被吸收。程一琳停下手中的活计,从竹筐里拿出水壶,拧开盖子递给顾牧:“歇会儿吧,喝口水再干,别中暑了。”
顾牧接过水壶,仰头灌了几口,清凉的溪水驱散了些许燥热。他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道:“没事,趁现在天气好,多干点活,争取早点把种子种下去。”话虽如此,他还是拉着程一琳走到老槐树下的阴凉处,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羊奶糕,分给她一块。
短暂的休息过后,两人再次投入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耕好的田地越来越多,有机肥也均匀地覆盖在土壤表面。顾牧用耙子将土地整平,划出整齐的沟壑,程一琳则跟在后面,将种子小心翼翼地撒入沟中,再用泥土轻轻覆盖。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虔诚,仿佛在播种着希望的火种。
播种完毕后,程一琳提着水桶,沿着田埂上的引水沟浇水。清澈的溪水顺着沟壑流淌,滋润着刚种下的种子,也滋润着两人的心田。顾牧则在田间搭建起简易的遮阳棚,用树枝和茅草编织而成,既能遮挡烈日,又能防止鸟类啄食种子。
日常的劳作依旧充实而规律。天刚蒙蒙亮,程一琳便提着木桶来到鸡舍。十几只鸡已经醒了,见她进来,纷纷围了上来,发出“咯咯”的叫声。她熟练地打开鸡舍的门,将食盆里装满谷物和切碎的青草,然后开始捡拾鸡蛋。温热的鸡蛋带着鸡体温的余温,一个个被放进木桶里,很快就攒了小半桶。“今天的鸡蛋真不少,中午可以做鸡蛋羹,再炒个鸡蛋炒青菜。”程一琳笑着说道,将鸡蛋小心翼翼地收好。
紧接着,她来到奶牛的栖息地。两头奶牛早已习惯了她的到来,温顺地低着头,任由她将奶头对准木桶。乳白色的牛奶缓缓流入桶中,带着淡淡的奶香,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两桶。程一琳将牛奶提到洞穴附近,一部分煮沸杀菌后分装到陶碗里,留作早餐和午餐的饮品;剩下的则用来制作奶酪。她按照既定的步骤,将牛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加入酵母发酵,待牛奶凝结后,用纱布过滤掉多余的水分,再放在通风处晾干。几天后,一块块质地紧实、奶香浓郁的奶酪就做好了,成为两人闲暇时的美味零食。
顾牧则忙着割草喂牛羊和野猪。他背着竹筐,提着砍刀来到草场,挥舞着砍刀割取新鲜的青草。刀刃划过青草的声音清脆利落,很快就割满了一筐。他将青草分别送到羊圈、猪圈和牛群栖息地,看着牲畜们大口大口地吃着,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对于野猪,他还会在青草中混合一些谷物和红薯藤,保证它们的营养均衡。每隔几天,他还会清理一次牲畜的粪便,将其运到堆肥区,与秸秆混合在一起发酵,为后续的耕种储备肥料。
随着农耕和养殖的日益稳定,两人决定进一步扩大耕种面积。顾牧考察了岛屿的地形,发现岛的东边有一片地势平坦的土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开垦。“我们把东边那片地开垦出来吧,多种些谷物,以后就更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顾牧和程一琳商量道。
程一琳表示赞同:“好啊,有黄牛帮忙,开垦起来应该会轻松很多。”
开垦新土地的工作再次展开。顾牧将之前制作的木犁套在两头体型壮硕的黄牛身上,自己扶着犁的扶手,程一琳则在旁边牵引着黄牛,引导方向。“驾!”顾牧轻喝一声,黄牛迈开沉重的步伐,木犁的犁铧深深插入泥土中,翻起一道道整齐的土垄。坚硬的土地在黄牛的牵引下变得松软,比人工挖掘效率高出数倍。
遇到顽固的树根和石头,顾牧就用砍刀将树根斩断,用锄头将石头清理出来。程一琳则跟在后面,将翻松的土地整平,去除杂草。两人配合默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黄牛的助力下,一片片荒地逐渐变成了肥沃的良田。虽然没有精确丈量,但看着不断扩展的耕地,两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估算着总面积比之前增加了不少,足以支撑更多作物的种植。
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粮食储备的充足,顾牧心中建造木船的想法愈发强烈。上次登顶时看到的周围七八座小型海岛,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大海中,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我们得造一艘船,这样才能去那些小岛看看,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的资源,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片海域。”顾牧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程一琳。
程一琳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又有些担忧:“造一艘船?可是我们从来没有造过,能成功吗?”
“放心,我之前在书上看过一些造船的知识,而且我们有工具和材料,慢慢摸索总能成功的。”顾牧信心十足地说道,“我们就造一艘七米左右的单桅小帆船,这种船操控相对简单,适合在附近海域航行。”
造船的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步是寻找合适的木材。顾牧和程一琳深入丛林,寻找粗壮、坚硬且耐腐蚀的树木。经过几天的寻找,他们终于在丛林深处发现了几棵高大的橡树,树干笔直,直径足有半米,材质坚硬,非常适合作为船身的主料。
砍伐橡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顾牧用锯子和斧头轮流作业,程一琳则在旁边帮忙清理树枝,为他递水擦汗。橡树的树干异常坚硬,顾牧挥汗如雨,手臂酸痛难忍,每锯一下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程一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时不时提醒他休息片刻。经过整整三天的努力,两棵高大的橡树终于轰然倒地。
接下来是将树干运到岸边。两人用绳索将树干捆绑好,然后将绳索的另一端套在黄牛身上,借助黄牛的力量,慢慢将树干拖拽到岸边的开阔地带。这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便于造船和后续下水。拖拽过程中,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丛林中的障碍物,生怕损坏树干,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将两棵橡树安全运到目的地。
处理木材的过程同样繁琐。顾牧用斧头将树干的枝丫砍掉,然后用刨子将树干表面刨平,打磨光滑。对于船身的弧度,他用绳子和墨斗在树干上画出标记,再用锯子和斧头小心地切割、雕琢。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精准度,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可能影响船身的稳定性。程一琳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扶木材,时不时用湿布擦拭顾牧额头的汗水。
船身的建造是最关键的环节。顾牧将处理好的橡木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木钉将它们拼接成船身的主体。为了确保船身的密封性,他在拼接处涂抹了大量的树脂,这种树脂是从岛上的松树中提取的,粘性极强,能够有效防止漏水。他还在船身底部安装了龙骨,增强船身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程一琳则负责准备造船所需的辅助材料。她收集了大量的坚韧藤蔓,用来编织船帆的框架;将之前从帆船上收集的帆布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作为船帆;还寻找了一些坚硬的木材,制作船舵和桅杆。桅杆选用了一根笔直的杉木,高度约五米,牢牢地固定在船身中部。船舵安装在船尾,通过绳索与船身连接,便于操控方向。
造船的过程异常艰苦,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顾牧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甚至不小心被斧头划伤了几次,伤口愈合后留下了淡淡的疤痕。程一琳的胳膊也因为长时间编织和裁剪帆布而变得酸痛,但她从未抱怨过,每天都充满干劲地投入到工作中。
闲暇之余,顾牧会给程一琳讲解一些航行的知识,比如如何观察风向、如何操控船舵、如何应对简单的风浪。程一琳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大黄和小灰也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白天在造船场地周围玩耍,夜晚则守在旁边,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一艘七米长的单桅小帆船终于建造完成。船身主体呈流线型,线条流畅优美,桅杆笔直挺拔,帆布洁白整齐,看起来十分坚固耐用。顾牧和程一琳站在船边,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成果,眼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我们的船造好了!”程一琳兴奋地说道,忍不住伸手抚摸着光滑的船身,感受着木材的纹理。
顾牧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是啊,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练习驾船了,等熟练了,就去探索那些小岛。”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开始在附近的浅海域练习驾船。顾牧负责操控船舵和调整船帆,程一琳则在旁边帮忙观察风向和海面情况。起初,船在海面上摇摇晃晃,很难控制方向,好几次都差点偏离航线。但他们没有气馁,一次次地尝试和调整,逐渐掌握了驾船的技巧。
随着练习的深入,他们的驾船技术越来越熟练。顾牧能够根据风向快速调整船帆的角度,让船顺利前行;程一琳也能准确地判断海面的情况,及时提醒顾牧避开暗礁和浅滩。小船在海面上灵活地穿梭,像一条游鱼般自由自在。每当夕阳西下,两人驾着小船返回岸边,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回到岛上后,两人依旧忙碌。他们会仔细检查船身的状况,修补可能出现的破损,确保船只的安全。同时,第二季的作物也在茁壮成长,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预示着又一次丰收的希望。日常的捡鸡蛋、挤牛奶、喂牲畜等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构成了荒岛生活的温馨日常。
夜色渐浓,星光点点,顾牧和程一琳坐在洞穴前的火堆旁,望着不远处停靠在岸边的小帆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这艘船承载着他们的探索梦想,也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知道,只要彼此相伴,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在这座荒岛上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探索更多未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