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屏幕亮起,对面是三位身着便装但坐姿一丝不苟的中年人。背景是一间朴素的会议室,没有任何标识。居中那位,眼神锐利而沉稳,自我介绍姓“陈”,是此次交流的主要负责人。
没有寒暄,陈负责人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林墨同学,你提交的关于‘信息透明与战略稳定’的思考,很有见地。我们尤其关注你提出的‘技术奇点前的博弈困境’这一概念。”
林墨心神一凛,对方果然精准地抓住了他最核心的担忧。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沉稳应答:“这只是基于现有科技发展趋势的一种推演。当某个文明,或者某个实体,可能即将获得颠覆性能力时,它与其他尚在‘爬科技树’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异常微妙和危险。猜疑链会在技术爆炸的阴影下急剧缩短。”
“很像你书中‘黑暗森林’的某种……前置状态?”旁边一位戴着眼镜,学者气质的女士开口,她姓吴,是战略分析专家。
“可以这么类比,但尺度不同。”林墨谨慎地组织语言,“书中的尺度是光年和文明,而现实中,可能体现在某些关键技术的研发竞赛上。核心矛盾在于,一方无法判断另一方的意图是自卫还是征服,而先发制人的诱惑会空前强大。”
陈负责人微微颔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屏幕上切换出一张高度抽象、去除了所有具体标识的图表,上面勾勒着几条交织上升的曲线和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如果我们告诉你,你构想的这种‘困境’,并非遥远的科幻,而是某些领域正在逼近的现实呢?”
林墨的瞳孔骤然收缩。尽管有所预感,但亲耳听到官方人士近乎承认这一点,带来的冲击力依然巨大。他感到自己的手心微微渗出汗意。苏晚晴坐在镜头之外,但林墨能感觉到她瞬间绷紧的呼吸。
“您的意思是……”林墨的声音依旧保持平稳。
“我们注意到,你在cERN的报告,以及《三体》系列,都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最大的危险并非来自已知的威胁,而是源于认知的盲区和对底层规则的无知。”陈负责人的目光如炬,透过屏幕牢牢锁定林墨,“我们认同这个观点。因此,我们需要能够跳出固有框架,进行‘超前沿’、‘超维度’思考的头脑。不是为了预言,而是为了……构建韧性,识别风险。”
吴女士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一丝探究:“林墨同学,你构建‘黑暗森林’体系所展现出的逻辑架构能力和想象力,正是我们目前在某个特定项目上所急需的。我们想邀请你,以特别顾问的身份,参与一些非核心的、概念层面的推演和评估工作。”
特别顾问?参与国家级战略项目的概念推演?
这个邀请的重量,远超林墨的想象。这不再是文学层面的认可,而是直接触及了现实世界运行规则的核心层。
他没有立刻回答,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其中的机遇与风险。这扇门一旦踏入,他所接触的世界将彻底改变,平静的校园生活和创作节奏也可能被打破。
陈负责人似乎看穿了他的犹豫,补充道:“请放心,这完全基于自愿原则。你的学生身份和创作自由会得到充分尊重,所有参与都将在严格保密框架下进行,不会对外公开。我们看重的是你未被体制束缚的思维模式。”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第三位负责人,一位气质更偏向技术工程领域的男士,忽然操作了一下他面前的设备。林墨这边的屏幕一角,弹出了一个小的数据流窗口,里面是几行不断滚动的、极其复杂的符号和能量读数,其模式怪异,完全不似已知的任何物理现象。
“林墨同学,”工程负责人开口,声音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在你看来,一个超出当前理论模型解释范围的……‘异常信号’,它最有可能是什么?”
林墨的目光瞬间被那诡异的数据流吸引,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他原本以为对方只是看重他的战略思维,但现在看来,他们手中,似乎掌握着某些……更具体、更超出常理的东西。
他看着那不断跳跃、仿佛蕴含着未知信息的符号,一个足以让所有读者屏住呼吸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