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暗流汹涌。
林墨和苏晚晴获得了更高的权限,可以调用“烛龙”计划内部分关于意识科学和前沿物理的研究资料。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对那个“标记”的研究中。
苏晚晴负责主观感受的记录和分析。她像一个精密的人体传感器,详细记录着“标记”每一次微弱的波动,以及随之涌入意识的信息碎片。这些碎片杂乱无章,有时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几何符号,有时是一段扭曲的物理常数,有时则是一种纯粹的逻辑关系表达。她凭借着自己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尝试将这些碎片拼凑、归类,试图逆向推导出其背后的规则体系。
林墨则负责外部支持和理论构建。他结合苏晚晴提供的数据,在“记忆图书馆”中寻找可能的对应模型,并利用“烛龙”的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推演。他发现,这个“标记”的运作方式,极其类似某种高级的“模因病毒”或者“意识蠕虫”,它在缓慢地改写苏晚晴的底层思维逻辑,使其更倾向于用那个古老存在的“视角”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好消息是,由于苏晚晴自身意识的顽强抵抗,以及林墨不断为她提供“反制思维训练”(主要是用人类独有的、非纯粹理性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去冲击那种冰冷逻辑),同化的速度非常缓慢。
坏消息是,同化确实在持续进行,无法阻止。而且,随着苏晚晴对信息碎片理解的加深,她偶尔会脱口而出一些超越当前人类认知的科技名词或物理概念,其精准度和前瞻性令偶尔参与讨论的专家都感到震惊。这证明“标记”不仅在侵蚀她,也确实在向她“输血”,只是这“血液”是否带有剧毒,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对木星异常体的监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长时间、多波段的持续观测,“烛龙”的科学家们发现,那个巨型结构并非完全静止。它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吸收着木星磁场和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未知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更令人不安的是,结构表面偶尔会闪过一丝微弱的、规律性的能量纹路,其模式与苏晚晴意识中“标记”的某些波动特征,有着高度相似性!
“它在充能,”雷负责人在一次高度保密的情报汇总会议上指出,“而且,它可能与苏晚晴同志意识中的标记存在某种……远程联系或同步机制。”
“它在通过晚晴,观察我们?”林墨的心沉了下去。
“不排除这种可能。”陈负责人面色凝重,“也可能是在为下一次‘互动’做准备。根据林墨同志之前带回来的情报(指逻辑之海的经历,林墨以隐喻方式部分汇报),那个存在似乎对‘容器’和‘修复’很感兴趣。”
会议决定,加强对苏晚晴的隔离性保护(尽管她知道这意义不大),并加速研究从“馈赠”中破解出的几项关键技术,尤其是与能量护盾和超光速通讯相关的基础理论。时间,变得越来越紧迫。
这天晚上,林墨正在协助苏晚晴进行每日的“思维固锚”训练(通过回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记忆来强化自我意识边界),苏晚晴突然停下了动作,眼神出现了一瞬间的恍惚。
“林墨,”她轻声说,声音带着一丝异样,“我‘听’到了……一个声音。不是通过耳朵,是直接出现在意识里的。”
林墨心中一凛:“什么声音?是那个标记传来的?”
苏晚晴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似乎难以准确描述:“很模糊……像是很多人在低语,用的是一种……我无法理解,但又隐约觉得熟悉的语言。他们好像在……争论?或者……在计算着什么?其中一个声音……感觉很……古老,很疲惫。”
古老而疲惫的声音?林墨瞬间想到了逻辑之海深处那个浩瀚的意志!
难道苏晚晴意识中的标记,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信息通道,更是一个……双向的, albeit 极其微弱和不稳定的,通讯器?她开始能接收到来自那个古老存在内部的一些“杂音”?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意味着苏晚晴与那个存在的连接正在加深!
“能分辨出他们在争论什么吗?”林墨急切地问。
苏晚晴努力集中精神,眉头紧蹙,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碎片……只听到几个词……‘平衡’……‘代价’……‘苏醒’……还有……‘吞噬者’……”
吞噬者?!
这个词让林墨浑身汗毛倒竖!这听起来绝不像是什么友好的词汇!
他还想再问,苏晚晴却突然闷哼一声,脸色煞白,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再次陷入了昏迷!她太阳穴处的皮肤下,那个无形的“标记”位置,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淡蓝色光芒,随即隐没。
“晚晴!”
林墨抱住她,立刻呼叫医疗团队。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愤怒。
那个存在,不仅留下了标记,现在更是通过标记,开始直接对苏晚晴的意识造成影响和负担!
而它内部似乎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争论,甚至提到了“吞噬者”这样令人不安的词汇。
情况正在以无法预料的速度,滑向更深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