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以一种既有规律又充满新鲜感的方式铺陈开来。
林墨和苏晚晴都选择了住校,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不同的是,林墨的宿舍很快就被他的三位室友“供”了起来——没办法,谁让室友之一正是《全职高手》的骨灰粉,另外两个也被《三体》圈粉,林墨在他们眼中简直是行走的传奇。
“墨哥,下次更新能不能剧透一下,罗辑到底想干啥?”
“北辰巨,《三体II》的实体书能不能给个签名版?”
“林墨,‘荣耀’内测码搞得到不?求带飞啊!”
面对室友们热情的“骚扰”,林墨哭笑不得,只能以“剧透死全家”、“签名书找青果”、“内测码看官网”等标准答案应付过去。好在大家也只是开玩笑,分寸把握得很好,宿舍氛围轻松融洽。
苏晚晴那边则安静许多。她清冷的气质和出色的容貌在开学初就引起了不小关注,但她对此一概淡然处之,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或计算机机房,迅速适应着大学的学习节奏。
两人的专业不同,课程安排也大相径庭,但总会默契地在固定的时间一起吃饭,或在没课的下午,约在图书馆僻静的角落,他写他的《三体II》,她啃她的编程算法,偶尔抬头交流几句,氛围安静而美好。
就在这平静的校园生活背景下,《三体II:黑暗森林》正式在星辰阅读网开启了连载。
开篇承接第一部,描绘了人类在得知三体舰队入侵、基础物理被锁死后的众生相——恐慌、绝望、混乱,以及最终形成的、倾尽全球资源打造的“太空舰队”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与盲目自信。
然后,面壁计划启动。
四位被赋予极大权限、以完全不透明的方式思考对抗三体文明策略的“面壁者”登场。前三位或是着名的战略家,或是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的计划或宏大,或诡异,引得全球瞩目。
而第四位面壁者——罗辑,一个玩世不恭、对世界和自己都缺乏责任感的社会学家,他的当选显得如此突兀和儿戏,引发了全世界的嘲笑与不解。
评论区再次被引爆,但这一次,质疑的声音远超前作。
【读者“逻辑至上”】:“搞什么?罗辑?他凭什么?前面三位大佬的计划虽然看不懂,但感觉好厉害,这罗辑除了泡妞还会干啥?”】
【读者“忧国忧民”】:“北辰老大是不是写崩了?这么关键的设定,选这么个废柴当主角?看着憋屈!”】
【读者“从叶文洁来的”】:“我相信北辰巨!罗辑肯定不简单!记得叶文洁最后跟他说的话吗?那肯定是伏笔!”】
就连苏晚晴在看完最新章节后,也忍不住问林墨:“罗辑的破局点,真的在于叶文洁给他的那两个概念吗?‘宇宙社会学’和‘猜疑链’?”
林墨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神秘地笑了笑:“看下去就知道了。罗辑的‘悟道’,需要时间,也需要……代价。”
他刻意放缓了《三体II》前期的更新节奏,将更多的笔墨用于描绘人类社会在“大低谷”时期的挣扎与反思,以及罗辑那看似荒诞不经、沉溺于享受的面壁者生活。这种“憋屈”感,被他刻意地营造和放大。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一件小事,却意外地与小说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荣耀”游戏开启了首次限量内测。凭借腾龙科技寄来的内部账号,林墨和苏晚晴也登录了游戏。
凭借着对原着设定的深刻理解和远超当前版本玩家的操作意识,林墨操控的“战斗法师”和苏晚晴操作的“枪炮师”在初级副本和竞技场中,几乎所向披靡。他们默契的配合和精妙的战术,很快在内测玩家中小有名气。
某次竞技场,他们匹配到了一支由某知名游戏主播带队、装备精良的队伍。对方显然研究过他们的打法,开局就采取了针对性的压制战术,一度让林墨和苏晚晴陷入苦战。
队伍频道里,临时匹配来的队友已经开始抱怨和指责。
就在这时,苏晚晴在队伍频道里打出了一连串复杂的指令和战术调整方案,冷静地分析了对方的战术漏洞和技能循环空档。林墨立刻心领神会,放弃了硬拼的打算,转而执行苏晚晴提出的、一种极其刁钻的迂回穿插战术。
最终,他们以微弱的优势险胜。
战斗结束后,那个主播在公屏上打出了一连串的问号和“???这战术谁想的???”。
苏晚晴淡淡地回复了两个字:“猜的。”
退出游戏,林墨看着身旁依旧平静的苏晚晴,忍不住笑道:“你这‘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运用得不错啊。”
苏晚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是在调侃《三体》里的概念,不由莞尔:“本能反应。分析对手行为模式,预判其后续策略,本就是算法逻辑的一种。”
两人相视一笑。
小说里,罗辑在伊甸园的湖边,对着星空喃喃自语,试图抓住那一闪而逝的灵感,构建他的宇宙社会学模型。
现实中,他们则在虚拟的“荣耀”世界里,用战术和逻辑,演绎着小小的“黑暗森林”法则。
理论与现实,宏大与微小,在此刻形成了有趣的共鸣。
林墨知道,《三体II》前期所有的铺垫和压抑,都将在罗辑参透“黑暗森林”真相的那一刻,迎来石破天惊的爆发。他期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