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南京城的秋阳本该浸在喜气里。野狐岭大捷的露布自北疆飞驰而来时,朱雀大街上的酒旗都飘得比往日张扬 —— 百姓们提着竹篮买醉,孩童围着报信的驿卒追逐,就连平日里端着架子的京官,上朝路上也会忍不住与同僚交换一句 “北疆定矣”。

可这份热闹,却像被一层无形的冰壳裹着,进不了乾清宫的朱墙。

朱允炆站在殿内,指尖捏着那份捷报,墨字上的 “大破北元” 还带着驿马的温热,眼底却无半分笑意。案头压着另一叠卷宗,最上面那页写着 “血色宫宴余党查核”,墨迹早已干透,却似还沾着那晚宫变的血腥气。

他想起宫宴上叛军刀光映着烛火的模样,想起那些勋贵暗中递出的眼神 —— 那不是臣子对君主的敬畏,是旧势力攥着既得利益、不肯松手的贪婪。

“北疆胜了,可这朝堂里的‘蛀虫’不除,新政就是沙堆上的楼阁。”

朱允炆对着空无一人的殿内低语,指尖在卷宗上划过,“他们敢在宫宴上动刀,就敢在新政里作祟。如今军威正盛,正是清道的时候。”

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落,飘在汉白玉栏杆上,像极了即将被清扫的尘埃。一场比北疆厮杀更冷的风暴,正从乾清宫悄然蔓延,朝着大明官场的每个角落吹去。

这场清洗的刀锋,没交给刑部的惊堂木,也没交给锦衣卫的绣春刀,而是握在两个鲜为人知的新机构手里 —— 统计审计司与情报统计局。

这两把 “双刃”,一把靠算珠斩贪腐,一把靠密探抓奸邪,刚一出鞘,就让整个官场发颤。

统计审计司的衙门藏在户部西侧的小巷里,门楣上没挂显眼的匾额,只刻着 “考成” 二字。

可就是这不起眼的院落里,进出的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官员,每人手里抱着的账本比砖头还厚,指尖沾着的墨汁里,藏着能掀翻官场的力量。

这些人多是格物书院出来的,精通朱允炆亲授的 “复式记账法”—— 一笔银子的来龙去脉,要在 “收、支、存、耗” 四本账里记得明明白白,哪怕是一两银子的偏差,都能顺着账本的纹路揪出猫腻。

他们不跟官员周旋,也不搞刑讯逼供,只对着账本 “死磕”。

就像盐运司的案子。盐政改革推行时,侍郎李嵩总以 “盐商难缠” 为由拖延,审计司的小官沈青带着三本账册找上门时,李嵩还端着茶碗笑:“沈主事年轻,怕是不懂盐务的繁杂。”

可当沈青把账本摊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 “损耗” 条目说:“大人这月盐引损耗比上月多了三成,可盐场的出盐量没增,盐商的缴银却少了五万两 —— 这笔银子,总不能是盐粒自己长腿跑了吧?”

账本上的数字像串好的锁链,一环扣一环,把李嵩在盐政里捞的好处全锁了出来。

沈青没多说一句话,只把审计报告放在桌上,李嵩端茶碗的手就开始抖,茶水洒在账本上,晕开的墨痕倒像他脸上的冷汗。

三日后,李嵩被押进诏狱的消息传开,京里的官员才惊觉:这些握算盘的年轻人,比锦衣卫的诏狱还可怕 —— 刑讯能扛,可账本上的铁证,扛不住。

若说审计司是明面上的刀,那情报统计局就是藏在暗处的刺。

它的总部不在朝堂,而在格物书院地下的密道里,入口藏在书院的藏书阁书架后,推开一本《天工开物》,才能看见向下延伸的石阶。

这里由朱允炆最信任的太监王钺管着,手下的人更是鱼龙混杂 —— 有曾在北疆侦查的 “天眼” 队员,能在人群里一眼辨出密探;有江湖上的 “听风客”,能隔着墙听出纸张翻动的声响;还有格物书院的学子,能用简单的铜丝装置,截听驿站里的信号。

他们盯的不只是外敌。宫变后,王钺就带着人把南京城织成了一张网:江南士绅给翰林周文彬送的银票,被密探记在小册子里;都指挥使赵成与北疆部落往来的信件,在驿站被截下,信纸背面的暗号经学子破译,成了通敌的铁证;就连勋贵们在茶楼里议论新政的话,都被 “听风客” 一字不落记了下来。

有次,密探发现周文彬总在深夜去城南的茶馆,便扮成茶童守在那儿。

直到第三晚,才看见江南士绅的管家偷偷塞给周文彬一个锦盒。密探跟着管家回府,查出那锦盒里装的是三千两银票,而周文彬前几日刚在朝堂上弹劾新政 “扰民生”。

当王钺把银票和弹劾奏折放在朱允炆面前时,朱允炆只说了句:“让他致仕吧,别污了翰林院的地。”

没有搜捕的喧闹,没有审问的哭喊,情报统计局的人像影子一样,把证据摆在当事人面前,让他们连辩驳的力气都没有。

朱允炆的清洗从不是乱砍滥杀,他的规矩很明确 —— 首恶必办,胁从分流,底层不问。就像园丁修剪果树,只砍那些蛀空了树干的枝桠,不伤那些还能结果的嫩条。

建文二年秋的南京菜市口,比往常多了几分肃杀。

梧桐叶落在地上,被风吹着贴在行刑台的木柱上,像极了那些即将伏法的勋贵的命运。

这次被押上刑台的,是 “血色宫宴” 的核心策划者 —— 前军都督府佥事张承、礼部侍郎王显,还有三个世袭的伯爵。他们在宫宴上暗通叛军,想趁朱允炆不备夺权,如今证据确凿,再无翻身的可能。

行刑那天,菜市口围满了百姓。张承被押上台时还想挣扎,对着人群喊 “我是功臣之后”,可当锦衣卫把他与叛军往来的信件念出来时,百姓的骂声就盖过了他的嘶吼。

“功臣之后也不能谋逆!”“陛下待你们不薄,你们却想害陛下!” 骂声里,刽子手的刀落了下来,鲜血溅在地上,很快被秋风卷着的落叶盖住。

抄家的队伍随后去了张承的府里,从地窖里搜出了三万两银子、几十匹绸缎,还有写给北元的密信。这些东西被抬在街上示众时,京里的官员都攥紧了手里的朝笏 —— 他们终于明白,朱允炆要动的,是真的敢触红线的人。

比起菜市口的血腥,更多的清洗是在静默中完成的,像秋风扫落叶,悄无声息却不留余地。

户部侍郎刘安是第一个 “静默退场” 的。审计司查出他在漕运改革中收受了两万两贿赂,还把漕运的粮食挪给了自己的亲戚。

没有传讯,没有审问,只是一个清晨,锦衣卫上门,把审计报告递给刘安,然后架着他进了诏狱。他的家人想哭闹,却被锦衣卫拦住:“陛下有旨,只惩首恶,不株连,别闹得难看。”

接着是翰林周文彬。情报统计局查出他收了江南士绅的银票,还替他们写奏折弹劾新政。那天早朝后,太监传朱允炆的口谕:“周翰林身子弱,江南水土养人,还是回故里休养吧。”

周文彬站在朝堂上,脸白得像纸,连 “谢恩” 的声音都发颤。他知道,这是皇帝留了情面,若是再犟,怕是连故里都回不去了。

最让人震动的是都指挥使赵成。

他手里握着京营的兵权,却暗中和北疆的部落做生意,把明军的兵器卖给对方。情报统计局截到他的信件后,朱允炆没立刻抓他,而是在朝会上突然问:“赵将军,近日京营的兵器库,怎么少了五十把长刀?”

赵成刚想狡辩,王钺就把截来的信件递了上去。看着信上自己的字迹,赵成 “噗通” 一声跪下,连话都说不出来。

最后,他被解除兵权,调去了南京城郊的粮库当闲职 —— 没杀他,却让他从手握兵权的将军,变成了管粮食的小官,这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

没有大规模的株连,没有无差别的抓捕,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得像射箭,箭箭都扎在官员的要害上。

朝堂上的官员们虽然人人自危,却没人敢说半个 “不” 字 —— 皇帝手里的证据摆得明明白白,用的是大明的律法,走的是正规的程序,就算是最能挑错的御史,也找不出半点瑕疵。

清洗像一场大雨,把朝堂上的旧尘都冲得干干净净。原来那些空出来的位置 —— 户部的郎中、地方的知府、京营的校尉,很快就被

一批新面孔填满了。朱允炆没选那些资历深的老臣,而是从格物书院、营造司里挑了些年轻干吏。

这些人里,有个叫林墨的,之前在营造司管水利,因为提出 “分段修堤法” 把黄河的溃堤堵了,被破格提拔为山东按察使。

他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山东的税册重新核了一遍,查出十几个虚报灾情的县令,全给参了。

有人劝他 “别太较真,得罪人”,林墨却指着案头的《考成法》说:“陛下让我们来,是干事的,不是混日子的。”

还有个叫陈砚的,格物书院出身,懂算术,被派去管江南的盐运。

他到了盐运司,没先开会,而是把近三年的盐引账本全翻了一遍,用复式记账法查出里面的假账漏洞,还制定了 “盐引编号制”,每个盐引都刻上独一无二的编号,防止私盐流通。不到三个月,江南的盐税就比之前多了三成。

这些年轻人没有老臣的推诿圆滑,做事雷厉风行。

原来朝堂上的 “议而不决” 没了,取而代之的是 “今日议,明日行”;原来官员们的 “空谈新政” 少了,更多的是 “走基层,查实情”。有次早朝,讨论北疆的军粮运输,之前的老臣们还在争论 “该走陆路还是水路”,年轻的兵部主事李岩直接拿出了格物书院做的 “运输成本表”,把陆路的耗损、水路的时间都算得清清楚楚,当场就定了方案。朱允炆看着下面争论变少、实干变多的官员,眼底终于有了笑意。

这场清洗持续了一个月。当最后一个阻碍新政的勋贵被流放时,南京城的秋意也浓了。朱允炆站在乾清宫的露台上,俯瞰着脚下的紫禁城 —— 夕阳把宫殿的琉璃瓦染成金色,梧桐叶落在宫道上,被宫女扫成整齐的小堆,像极了被理顺的朝堂。

王钺站在他身后,递上一本奏折:“陛下,各地新提拔的官员都上了奏报,山东的水利、江南的盐运,都有起色了。”

朱允炆接过奏折,翻了几页,指尖在林墨、陈砚的名字上顿了顿:“这些年轻人,没让朕失望。”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钟山,目光深邃:“朕不是要杀人,是要扫清路障。旧势力不除,新政推不动;路不清干净,大明怎么往前走?”

王钺低声道:“如今朝野上下,再没人敢违逆陛下的意志了。”

“这不是目的。” 朱允炆摇了摇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朕要的不是顺从,是大明的强盛。现在路清干净了,接下来,该画蓝图了 —— 修水利、改税制、强军备,还有格物之学,都要推到全国去。”

夕阳渐渐沉下去,把朱允炆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露台上的青砖上。

他想起野狐岭大捷时,北疆的将士们举着大明的旗帜欢呼;想起统计审计司的年轻人抱着账本熬夜的模样;想起林墨在山东修堤时沾着泥的靴子。

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成了他心中 “大明蓝图” 的模样。

“帝国的肌体已经清创了。”

朱允炆轻声说,像是对王钺说,也像是对自己说,“接下来,该给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它跑起来了。”

晚风拂过露台,带着秋日的凉意,却吹不散朱允炆眼底的坚定。

这场 “清道夫” 的风暴已经过去,而属于大明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