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宫宴上“灯谜王”的称号,让秦风在长安文化圈的名声又镀上了一层金边。连带着,他那套曾被诟病为“旁门左道”的拼音和格物之学,似乎也因其主人的“才思敏捷”而显得顺眼了许多。毕竟,能瞬间破解魏王刁钻谜题的大脑,研究出来的东西总该有点道理吧?——这是不少士人私下里的想法。
然而,秦风自己却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太子李承乾那一闪而逝的阴霾眼神,像一根细微的刺,提醒着他身处权力中心的如履薄冰。他更加低调务实,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部和格物院的事务中,同时暗中加紧了对上元节袭击事件的调查。
时间平静地流逝,转眼到了年底。贞观六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按照惯例,除夕之夜,皇宫将会举行盛大的守岁宴,并在子时于承天门外燃放烟花(这个时代主要是爆竹和简单的烟火),与民同乐,共庆新春。
这一日,秦风被李世民召入宫中。
“秦风啊,除夕守岁,万民同乐。这烟火之事,向来由将作监负责,无非是些爆竹、起火(一种带响箭的烟花),年年如此,未免单调。”李世民捋着短须,眼中带着一丝期待看着秦风,“你素来奇思妙想最多,连八音盒那般精妙之物都能造出,可否在这除夕烟火之上,也弄些新花样?让朕与万民,也好好开开眼界?”
秦风闻言,心中一动。烟花?这可是他的知识库里有的东西!虽然详细的化学配方记不清,但黑火药的基本构成(“一硫二硝三木炭”)和烟花的大致原理(利用金属盐燃烧产生不同颜色)他是知道的。格物院现在有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陛下有命,臣自当尽力。”秦风拱手应道,“臣于格物院中,确实对些能发光发声之物略有研究,或可尝试制作一些不同于往岁的‘新式烟花’。”
“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李世民大喜,“需要什么物料、人手,尽管开口!”
接下这个任务,秦风立刻赶回格物院,召集了相关工匠,成立了“除夕烟花特别项目组”。
项目一开始,就充满了“意外之喜”。
秦风根据记忆,写下了黑火药的大致比例。负责配比的工匠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师傅,姓牛,大家都叫他牛师傅。牛师傅严格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小心翼翼地将三种粉末混合。
“大人,这……这黑乎乎的药粉,真能放出比爆竹还厉害的花火?”牛师傅看着陶盆里的黑火药,满脸怀疑。
“理论上……应该可以。”秦风也有点拿不准,毕竟比例可能不精确,“我们先取一小点,在空旷处试试。”
于是,一行人来到格物院后方的空地。秦风让所有人退后,自己拿着一个纸包着的小撮火药,用火折子点燃引信(一根浸了硝的棉线),然后迅速扔了出去。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一秒,两秒……纸包安静地躺在地上,冒着微弱的烟。
“呃……好像……潮了?”秦风有点尴尬。
就在这时——
“嘭!!!”
一声不算太大但极其突然的爆响炸开!那纸包猛地炸裂,腾起一小团黑烟,吓得旁边一棵老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全飞了。
站在最前面的秦风被溅了一脸黑灰,头发也被气流吹得竖起了几根。
现场一片寂静。
牛师傅目瞪口呆,喃喃道:“……额滴娘咧,这玩意儿……它……它延迟啊!”
身后一个年轻工匠下意识接了一句:“还……还爆头?”
秦风抹了一把脸上的黑灰,看着自己狼狈的样子和手下们想笑又不敢笑的表情,自己也忍不住乐了:“咳咳……效果是有了,就是这……这引爆时间不太稳定。牛师傅,记下来,引信材料和包裹方式需要改进!”
第一次试验,虽然过程有点滑稽,但证明了方向是对的。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调试过程。调整火药配比,试验不同的引信,设计烟花弹的结构……
期间又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次测试烟花弹的升空效果,因为发射筒的角度没算准,烟花弹拖着尾焰没有直冲云霄,而是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直奔格物院的食堂而去……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就见一个冒着火花的球体“嗖”地飞进食堂窗户,在里面“嘭”地一声炸开,虽然没什么威力,但五彩的烟火药粉喷了正在打饭的厨子和工匠们一身一脸。那天中午,格物院的员工们吃饭时,个个脸上都带着红绿蓝紫的颜色,互相看着,笑得前仰后合。从此,格物院食堂得了个花名——“彩霞阁”。
还有一次,试验一种能炸开后带哨音的“响雷”,结果音效是出来了,但声音尖利刺耳,如同鬼哭狼嚎,把隔壁养马苑的战马吓得集体炸了毛,差点引发马群惊跑,害得尉迟宝林带着金吾卫过来查探,还以为格物院在搞什么邪术……
经过一次次失败和搞笑的意外,在除夕前三天,新式烟花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制作出了能够稳定升空、并在夜空中炸开成黄色菊花形状的“金菊吐艳”,以及能连续爆响、声若惊雷的“平地惊雷”等几种新式烟花。
秦风看着夜空中那朵短暂却绚烂的金色菊花,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而欣慰的笑容。
“准备量产!注意安全!”他下达了命令。
整个格物院都沉浸在试验成功的喜悦和对除夕之夜的期待中。他们并不知道,一场针对这批新式烟花,或者说针对秦风本人的阴谋,正在暗中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