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皇家园林,如今已是大变样,有了一个秦风取、长乐公主钦定的新名字——“沁芳园”。
这一日,沁芳园张灯结彩,仆从如云,气氛庄重而又带着一丝喜庆。因为今日,大唐帝国的皇后娘娘,长孙无垢,应爱女长乐公主之邀,凤驾亲临,要亲眼看看这座被女儿和那位“传奇县公”寄予厚望的园子。
长乐公主一早便盛装打扮,在园门处翘首以盼,心中既期待又紧张。秦风作为园子的设计者,自然也早早到场,陪同在公主身侧,神色从容。
辰时三刻,皇后的凤驾在羽林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抵达沁芳园。长孙皇后在宫女的搀扶下,步下凤辇。她今日穿着常服,气质雍容华贵,眉宇间带着一丝审视与好奇。
“儿臣恭迎母后!”长乐公主连忙上前行礼。
“臣秦风,恭迎皇后娘娘凤驾!”秦风亦躬身施礼。
“平身吧。”长孙皇后温和地说道,目光首先落在了女儿身上,见她气色红润,眉眼间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欢欣,心中先是一宽。随即,她的目光转向秦风,带着几分探究和考量。
“早闻蓝田公不仅善于营造,更精于诗书,心思奇巧。丽质这园子,劳你费心了。”长孙皇后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皇后娘娘谬赞,此乃臣之本分。”秦风恭敬应答。
“母后,快随儿臣进来看看吧!秦公将这园子设计得可有趣了!”长乐公主迫不及待地挽住母亲的手臂,引着她向园内走去。
踏入园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不再是传统的照壁或空旷庭院,而是一片疏朗的竹林,一条蜿蜒的碎拼石小径(运用了水泥和彩色卵石)引向深处,耳边已能听到隐隐的水声。
“这是静思区,”长乐公主介绍道,“秦公说,竹能清心,此处适合读书、品茗。”
穿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一道清澈的溪流自假山石间潺潺流出,汇入一个小巧的池塘,几尾锦鲤在其中悠然游弋。溪流上架着一座小巧的水泥拱桥,造型简约而优美。最引人注目的是,溪流旁有一个依靠水力缓缓转动的微缩水车模型,发出轻柔的吱呀声,平添几分生趣。
“引水为魂,果然别致。”长孙皇后微微颔首,这水景的灵动,确实非寻常园林可比。
继续前行,是四季花园区,不同时节的花木被巧妙地分区种植,确保四季皆有景可赏。接着是那片让长乐公主最为喜爱的“活动区”,光滑的滑梯和结实的秋千让长孙皇后也露出了讶异之色。长乐公主亲自示范了一下荡秋千,那欢快的笑声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最后,是那片“实验田”。此时田里正生长着一些绿油油的、长孙皇后从未见过的蔬菜(秦风利用暖棚技术提前培育的),还有几株挂着红彤彤果实的“西红柿”(秦风通过系统兑换的种子,极为稀少),看得长孙皇后啧啧称奇。
“此物名为西红柿,酸甜可口,既可做菜,亦可当水果生食。”秦风介绍道,并亲自摘下一个洗净呈上。长孙皇后尝了一小口,眼中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游览完毕,在临水的“沁芳榭”中休息时,长孙皇后看着眼前这既保留了古典园林韵味,又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奇思妙想的园子,看着女儿那发自内心的、如同这园子一般生机勃勃的笑容,心中终于做出了决定。
她端起那杯由长乐公主亲自冲泡的“秦氏清茶”,轻呷一口,对秦风说道:“蓝田公,这园子,本宫很满意。你有心了。”
这一句“很满意”,无疑是对秦风最大的肯定,也意味着她正式认可了秦风与长乐公主之间的关系。
秦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躬身道:“谢皇后娘娘夸赞。”
长孙皇后放下茶盏,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你才华横溢,志向高远,这是好事。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身处漩涡中心,当知进退,明得失。有些事,欲速则不达。”
这是在提醒秦风,锋芒不要太露,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臣,谨记皇后娘娘教诲。”秦风虚心受教。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走来,禀报道:“娘娘,公主,蓝田公。弘文馆王绩学士在外求见,说有要事寻蓝田公。”
秦风微微一愣,王绩此时找来,所为何事?
长孙皇后摆了摆手:“既是王学士寻你,必有要事,你去吧。”
“臣告退。”秦风行礼后,退出沁芳榭。
在园门外,王绩正焦急地等候着,见到秦风,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激动而又严肃的神情。
“秦小友,大喜事,也是大麻烦事!”王绩压低声音道,“陛下今日在弘文馆,与诸位学士论及你的拼音与蒙学之法,馆中争执不下。陛下最终决定,三日后,在弘文馆举行一场讲学辩论,由你亲自登台,向馆中所有学士、博士,乃至受邀的国子监大儒,阐述你的‘格物致知’与‘拼音蒙学’之理!若能说服众人,陛下或可下旨,准你在更大范围内试行!”
秦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该来的,总归要来。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决定拼音和他教育理念命运的正面交锋!
面向大唐帝国最高学术权威的讲学辩论……这无疑是他穿越以来,在文化领域面临的最终极挑战!
“有劳王学士告知。”秦风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凝重而又充满斗志的神情,“秦风,定当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