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内,朱允炆正坐在御书房中,对着西南边境送来的军报愁眉不展。边境上与朱棣军队的摩擦不断,双方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内战。
“陛下,”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打破了屋内的沉默,“礼部侍郎求见,说是有十万火急之事禀报。”
朱允炆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让他进来。”
礼部侍郎匆匆走进书房,大礼参拜后,抬起头,神色慌张:“陛下,大事不好!据前方探子回报,外部的欧盟势力正调集大军,向我朝边境移动,看这架势,似有进攻之意!”
朱允炆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军报“啪”地掉落在地:“你说什么?欧盟为何突然异动?”
礼部侍郎赶忙答道:“具体缘由尚不清楚,只知其军队调动频繁,且有大量火器辎重随行。”
朱允炆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此时明朝内部因与朱棣的矛盾已耗费不少精力,若欧盟此时来袭,腹背受敌,局势将不堪设想。
“传我旨意,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到乾清宫商议对策!”朱允炆当机立断。
不多时,朝堂上已是一片嘈杂。大臣们听闻欧盟可能来袭的消息,纷纷交头接耳,神色忧虑。
“陛下,欧盟突然兴兵,来者不善。如今我朝与燕王的矛盾尚未解决,这可如何是好?”兵部尚书神色凝重地说道。
“哼,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先稳住燕王,集中兵力对付欧盟。”一位老臣出列进言。
“不可!燕王野心勃勃,此时若示弱,恐他更加肆无忌惮。”立刻有人反驳。
朱允炆听着大臣们的争论,眉头紧锁。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康茂才身上。康茂才久经沙场,对军事战略颇有见解,朱允炆问道:“康将军,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康茂才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欧盟来势汹汹,我朝若与燕王内耗,必难以抵御外敌。依末将之见,当暂时放下与燕王的矛盾,携手应对欧盟。待击退欧盟后,再解决内部纷争。”
朱允炆微微点头,觉得康茂才所言有理。但要与朱棣合作,谈何容易,他心中仍有顾虑。
此时,澳洲的朱棣也收到了欧盟异动的消息。他正在营帐中与廖永忠、朱文正等将领商议如何应对与朱允炆的紧张局势,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皆是一愣。
“殿下,这欧盟突然来犯,怕是个机会。”廖永忠率先开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朱棣皱了皱眉:“机会?何意?”
廖永忠上前一步,低声说道:“殿下与朱允炆僵持不下,若此时与他携手抗敌,既能显示殿下的大义,又可在战斗中观察他军队的虚实。待击退欧盟,再对付朱允炆,岂不是更有把握?”
朱棣沉思片刻,觉得廖永忠的话有几分道理。但他深知朱允炆对自己早有防备,合作之事,需谨慎对待。
“文正,你怎么看?”朱棣转头问朱文正。
朱文正抚了抚胡须,缓缓说道:“殿下,廖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朱允炆并非易与之辈。合作之事,需提前商定好条件,以免日后生出变故。”
朱棣点了点头:“你们所言极是。看来,得与朱允炆好好谈一谈了。”
与此同时,朱允炆也决定派使者前往朱棣营帐,商讨合作事宜。他挑选了能言善辩的中书舍人王景为使者,临行前,朱允炆叮嘱道:“王景,此次前往,务必说服燕王与我朝携手抗敌。但也要注意,不可轻易答应他的无理要求。”
王景领命而去。当他快马加鞭赶到朱棣营帐时,朱棣已得知他的来意。
“哼,朱允炆倒是沉不住气了。”朱棣冷笑道。
“殿下,来者是客,且听听他怎么说。”朱文正劝道。
朱棣整理了一下衣袍,端坐在营帐主位,让人将王景带进来。
王景走进营帐,见朱棣高坐主位,两旁将领神色威严,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上前参拜道:“燕王殿下,陛下得知欧盟有进犯之意,特派微臣前来,与殿下商讨携手抗敌之策。”
朱棣看着王景,似笑非笑地说道:“哦?朱允炆舍得放下身段与本王合作了?他就不怕本王趁机对他不利?”
王景赶忙说道:“殿下,此时欧盟大军压境,乃我朝共同之敌。若因内部纷争而让外敌得逞,恐有亡国之危。陛下深知其中利害,愿与殿下摒弃前嫌,共御外敌。”
朱棣沉默片刻,说道:“合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本王有几个条件。”
王景心中一紧,问道:“不知殿下有何条件?”
朱棣站起身,缓缓踱步:“其一,此次抗击欧盟,我军出兵出力,战后论功行赏,本王要占大头;其二,西南地区的治理,本王要有更大的话语权。”
王景面露难色:“殿下,这……恐怕陛下难以答应。”
朱棣脸色一沉:“难以答应?那这合作便无从谈起。朱允炆若想让本王出兵,就必须满足本王的条件。”
王景无奈,只得说道:“殿下容禀,此事关系重大,微臣不敢擅自做主。待微臣回朝,将殿下之意告知陛下,再做定夺。”
朱棣挥了挥手:“好,你回去吧。尽快给本王答复,否则,战机稍纵即逝。”
王景告辞后,快马赶回应天。朱允炆听完王景的汇报,陷入了沉思。朱棣的条件太过苛刻,若答应他,战后朱棣的势力必将进一步壮大,对自己的统治构成更大威胁。但不答应,又怕朱棣拒绝合作,难以抵御欧盟。
“陛下,燕王的条件确实过分,但此时若不与他合作,欧盟一旦攻来,后果不堪设想。”康茂才在一旁劝道。
朱允炆长叹一声:“朕又何尝不知。只是朱棣野心勃勃,朕实在放心不下。”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说道:“陛下,不妨先答应燕王的条件,待击退欧盟后,再做计较。”
朱允炆思索良久,最终说道:“传朕旨意,答应燕王的条件。但同时,要暗中加强防范,不可对他掉以轻心。”
于是,朱允炆再次派王景前往朱棣营帐,告知他答应合作的消息。朱棣得知后,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既然朱允炆答应了本王的条件,那本王自会履行承诺。你回去告诉朱允炆,让他尽快安排兵力部署,本王这边也会即刻准备。”
王景离开后,朱棣对廖永忠等人说道:“此次与朱允炆合作,我们既要全力抗击欧盟,也要留意朱允炆军队的动向。若有机会,可趁机削弱他的实力。”
廖永忠等人领命而去。一场应对欧盟的合作就此展开,但朱允炆和朱棣之间,却各怀心思。
在明朝的边境线上,士兵们正在紧张地加固防御工事。康茂才、周德兴等将领分别率领着朱允炆和朱棣的军队,按照商定的战略部署,准备迎接欧盟的到来。
“周将军,此次合作,还望你我齐心协力,共退外敌。”康茂才对周德兴说道。
周德兴哈哈一笑:“康将军放心,大敌当前,我等自会并肩作战。只是战后……”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康茂才一眼。
康茂才心中明白,说道:“战后之事,自有陛下定夺。如今还是先击退欧盟再说。”
此时,边境的探子不断传来欧盟军队的消息。欧盟军队装备精良,火器威力巨大,这让明朝的将领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报——欧盟先锋部队已抵达离边境百里之地!”探子来报。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康茂才大声下令。
朱允炆和朱棣的军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在这场与欧盟的战斗背后,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在悄然进行着。双方都在盘算着如何在抵御外敌的同时,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明朝的未来,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
随着欧盟军队的不断逼近,明朝边境的气氛愈发紧张。朱允炆和朱棣虽然暂时达成了合作协议,但各自内心的警惕并未消除。
“陛下,燕王的军队虽已按约定抵达指定位置,但臣听闻他们在暗中加强军备,似乎另有图谋。”锦衣卫指挥使向朱允炆密报。
朱允炆面色凝重:“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不可掉以轻心。此次与朱棣合作,实乃权宜之计。”
另一边,朱棣也在营帐中对廖永忠说道:“朱允炆表面上与本王合作,说不定也在算计着本王。你派些得力人手,盯着朱允炆军队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动,立刻来报。”
廖永忠领命而去。就在双方互相提防之际,欧盟军队终于兵临城下。
欧盟的主帅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将军,他身材高大,眼神锐利,望着眼前明朝的边境防线,嘴角露出一丝不屑:“这些东方人,以为凭这些简陋的防线就能挡住我们?”
他身旁的副官说道:“将军,听闻明朝内部并不团结,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
约翰点了点头:“先派人去试探一下他们的防线,看看虚实。”
于是,欧盟派出一支千人的骑兵部队,朝着明朝边境冲去。
“敌袭!”明朝边境的哨兵大声呼喊。顿时,号角声响起,康茂才和周德兴迅速指挥军队迎敌。
“弓箭手准备!”康茂才一声令下,无数利箭如雨点般射向欧盟骑兵。欧盟骑兵毫不畏惧,挥舞着手中的长刀,继续向前冲锋。
“放!”周德兴也下令发射火器。一阵轰鸣过后,欧盟骑兵阵脚大乱,一些马匹受惊倒地,骑手纷纷落马。
“杀!”明军趁势出击,与欧盟骑兵展开近身肉搏。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
约翰在远处看到这一幕,皱了皱眉:“没想到这些东方人如此顽强。传我命令,全军出击!”
随着约翰的一声令下,欧盟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明朝边境。明朝军队拼死抵抗,但欧盟军队凭借着先进的火器和强大的兵力,逐渐占据了上风。
“将军,敌军火力太猛,我们快抵挡不住了!”一名明军将领向康茂才喊道。
康茂才咬了咬牙:“坚守阵地!等待援军!”
就在明军陷入苦战之时,朱棣的援军及时赶到。朱棣亲自率领着精锐部队,从侧翼对欧盟军队发起攻击。
“杀!”朱棣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斩杀数名欧盟士兵。他的军队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欧盟军队。
欧盟军队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约翰见势不妙,连忙下令撤退。
“追!”朱棣大喊一声,率领军队追击。
这一战,虽然明军成功击退了欧盟的进攻,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朱允炆和朱棣深知,欧盟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而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否在这场危机中经受住考验,谁也无法预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一边继续抵御欧盟的进攻,一边暗中较劲,明朝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