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长沙城的青石板路被初夏的雨洗得发亮,朱允炆踩着积水走进藩王府时,檐角的铜铃正随着穿堂风轻轻摇晃。这座始建于洪武初年的府邸带着南方特有的潮湿气息,廊柱上爬满了暗绿色的苔藓,正厅的匾额忠孝传家四个字被雨水洇得有些模糊——那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此刻却像在无声地审视着这位初来乍到的皇长孙。

殿下,湖南布政使司的官员们已在偏厅候着了。内侍总管王钺躬身回话,他是朱元璋特意派来辅佐朱允炆的老人,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几十年的官场智慧。

朱允炆摘下沾着雨珠的斗笠,露出一张尚带稚气却透着坚毅的脸。他今年刚满二十,玄色藩王常服的袖口还卷着未及整理的褶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马皇后临终前给他的遗物,暖玉的温度透过衣襟渗进皮肤,让他想起临行前朱元璋在奉天门的嘱托:长沙乃楚地咽喉,你要替朕看好这片水土,莫学那些只知享乐的纨绔。

偏厅里的气氛比外面的雨天还要凝滞。湖南布政使周用站在最前,他身后跟着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十余人,官帽上的孔雀翎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这些人里有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勋贵,也有通过科举上来的文臣,此刻都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位空降的皇长孙。

诸位大人久等了。朱允炆在主位坐下,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本宫初到长沙,对地方事务尚不明了,今日请各位来,是想听听实情。

周用往前一步,拱手道:殿下千岁,长沙近年风调雨顺,赋税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只是......他顿了顿,眼角瞟向身旁的都指挥使吴良,只是军卫方面偶有拮据,还望殿下体恤。

吴良是吴祯的胞兄,早年跟着常遇春镇守过北疆,此刻按捺不住粗声说道:周大人这话太体面了!什么叫偶有拮据?去年冬天的军饷到现在还拖着没发,弟兄们戍守城门冻裂了手,连副像样的棉甲都凑不齐!

朱允炆指尖在案几上轻轻点着:军饷为何拖欠?

回殿下,周用面露难色,去年湖广遭了水灾,藩库银子都拿去赈灾了,实在腾不出余钱......

赈灾款项有账可查吗?一个清朗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众人回头看见个身着青衫的年轻文士,手里捧着一卷账册,正是朱允炆的伴读方孝孺。他刚从藩库查账回来,袖口还沾着墨迹,方才卑职查了去年的账,赈灾银下拨后,长沙县丞张谦擅自挪用了三千两,说是修缮文庙,实则填了他自家赌场的窟窿。

吴良猛地拍向案几:我就说不对劲!张谦那厮上个月还在湘江边盖了新别院,原来是中饱私囊!

周用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方先生可有证据?

方孝孺将账册呈给朱允炆:账目上的领款签字笔迹与张谦平日手札不符,且文庙修缮的工头说,只收到五百两银子。

朱允炆翻着账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想起在南京时,黄子澄曾告诫他地方吏治败坏,多起于微末,当时只当是老生常谈,此刻才真切感受到刺在肌理里的脓疮。

王钺,他合上册子,声音冷得像窗外的雨,传本宫令,即刻将长沙县丞张谦收押,查抄家产,追回挪用的赈灾银。

殿下三思!周用急忙劝阻,张谦是韩国公李善长的远房表亲,虽说李公已过世,可军中还有不少旧部......

李善长?朱允炆抬眼看向吴良,吴将军觉得,军饷和私情哪个重要?

吴良挺直脊背:自然是军饷!殿下若能为弟兄们讨回公道,末将这双拳头任凭殿下差遣!

那就不是三思,是必须办。朱允炆站起身,雨水顺着回廊的缝隙溅进来,打湿了他的袍角,本宫在南京时,父皇曾说律法面前,无人能例外。别说他是李善长的亲戚,就是皇亲国戚犯了法,也得按大明律处置。

三日后,张谦被押赴刑场的消息传遍长沙城。百姓挤在街道两侧,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县丞戴着枷锁走过,有人扔出烂菜叶,有人哭着喊还我夫君命来——据说张谦为了掩盖亏空,逼死了揭发他的粮房小吏。

朱允炆站在藩王府的角楼上看着这一切,方孝孺在身后轻声道:殿下此举虽震慑了宵小,但也得罪了不少勋贵。方才收到消息,吴良将军说,长沙卫的千户们都在议论,担心军饷的事会牵连到自己。

牵连?朱允炆转过身,雨已经停了,天边透出一抹青灰色的光,本宫查的是贪腐,不是军卫。传下去,挪用的赈灾银追回后,优先补发去年的军饷,另外......他沉吟片刻,从藩王府的用度里匀出两千两,给守城的士兵添置棉甲和冻疮药。

方孝孺愣了愣:殿下,藩王府的年例本就有限,这样一来,怕是连中秋的节礼都......

节礼不重要。朱允炆望着城墙下巡逻的士兵,他们穿着打补丁的甲胄,手里的长枪在暮色中泛着冷光,父皇派我来长沙,不是让我当锦衣玉食的藩王,是让我看着这些保家卫国的人不寒心。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超他的预料。五日后,吴良怒气冲冲地闯进书房,将一份军报拍在案上:殿下您看!刚收到的消息,湖广都司把咱们的军饷调拨文书压下来了,说什么长沙藩王无权直接干预卫所事务

朱允炆展开文书,落款处盖着湖广都司使康茂才的朱印。康茂才是跟着朱元璋渡江的老将,向来直管军卫,如今显然是不满一个黄毛小子插手军务。

他们还说,吴良气得脖子发红,若殿下执意妄为,就要上书南京,请陛下治您侵夺兵权之罪!

方孝孺眉头紧锁:康都司是军中宿将,又是周德兴的亲家,硬顶怕是不妥。不如......他压低声音,咱们先缓一缓,等摸清了地方势力的底细再做打算?

朱允炆指尖划过文书上的朱印,忽然想起临行前黄子澄教他的以文抑武之策——用文官集团的监察权制衡军卫势力。他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落在长沙卫的演武场上,士兵们操练的呐喊声隔着雨雾传来,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

方先生说得对,不能硬顶。朱允炆忽然笑了,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王钺,备笔墨,本宫要给父皇写折子。

方孝孺面露疑惑:殿下要告康茂才?

朱允炆提笔蘸墨,笔尖在宣纸上落下沉稳的字迹,本宫要请父皇在长沙设立衙门,专管军民事务。

吴良不解:这跟军饷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朱允炆写完最后一笔,将折子吹干,巡抚衙门直属中枢,既管民政也管军卫监察,到时候别说查军饷,就是康茂才本人,也得受其节制。

方孝孺眼睛一亮:殿下是想借着设立新衙门,把军卫的监督权握在手里?

父皇常说,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朱允炆将折子折好放进锦盒,康茂才不是说本宫无权干预吗?那本宫就请父皇给个的名分。

窗外的暮色越来越浓,演武场的呐喊声渐渐平息。朱允炆望着远处卫所的营房,那里还亮着零星的灯火,像散落在黑夜里的星辰。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长沙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而他必须学会在暗流里站稳脚跟,才能对得起临行前朱元璋那句替朕看好这片水土。

三日后,快马带着朱允炆的折子奔向南京。吴良站在藩王府的门廊下,看着信使的身影消失在官道尽头,忍不住问方孝孺:方先生,您说陛下会准吗?

方孝孺望着天边掠过的雁群,轻声道:咱们这位殿下,看着温和,骨头里可是带着明太祖的硬气呢。

此时的朱允炆正在书房里翻看吴良送来的军卫名册,册子里的士兵籍贯五花八门,有从淮西跟着来的老兵,也有本地征召的子弟。他在这个名字旁停住笔——那是周德兴的侄子,现任长沙卫的百户,据说在军饷拖欠时,偷偷变卖了自己的战马给士兵买过冬的棉衣。

王钺,他扬声喊道,备些伤药和粮食,本宫要去卫所看看。

雨又开始下了起来,这次带着初秋的凉意。朱允炆披着蓑衣走出藩王府时,听见街角传来小贩的吆喝声,卖的是长沙特产的糖油粑粑,甜香混着雨气飘进鼻腔。他忽然想起南京的童年,马皇后总在雨天给他们兄弟做这个,那时朱允熥总抢着把最大的那个塞进他手里。

走吧。朱允炆收回思绪,踩着积水向卫所走去。他知道,从踏入长沙的那一刻起,他和朱允熥之间那条看不见的线,已经在楚地的风雨里,悄悄绷紧了。

卫所的营房比他想象的更简陋,茅草屋顶在雨中透着水光,士兵们正围着篝火烤着湿透的鞋袜,看见藩王仪仗时都愣住了。周骥匆匆从营房里跑出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袍,胳膊上还缠着绷带——那是上个月清剿山贼时被砍伤的。

末将参见殿下!周骥单膝跪地,身后的士兵们也慌忙跟着行礼。

朱允炆扶起他,目光落在那处渗着血的绷带:伤还没好?

小伤不碍事!周骥挺直腰板,殿下怎么亲自来了?

来看看弟兄们。朱允炆走进营房,角落里堆着发霉的稻草,空气里弥漫着草药和汗味,军饷的事,本宫已经上奏父皇,很快就会有结果。

一个年轻士兵忍不住问:殿下,真的能发棉甲吗?去年冬天冻死了三个弟兄......

朱允炆看着他冻得发紫的耳朵,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能。不仅有棉甲,本宫还请父皇恩准,在长沙设巡抚衙门,以后军卫的粮饷、军备,都由巡抚盯着,谁也别想再克扣。

周骥猛地抬头:殿下是说......要设巡抚?他在军中多年,深知军卫被地方官掣肘的苦,若真有巡抚专管军民事务,士兵们的日子就能好过太多。

父皇还没批,但本宫会坚持。朱允炆环视着满屋士兵,不过在那之前,本宫藩王府的库房里还有些御寒的衣物,王钺,你带人去取来分了。

士兵们的眼睛亮了起来,灰暗的营房里仿佛照进了光。朱允炆走出营房时,周骥跟了出来,低声道:殿下,康都司那边......您要多当心。末将听说,他已经派儿子康铎来长沙了,说不定就是来盯着您的。

朱允炆望着雨幕中的长沙城墙,轻声道:本宫行得正坐得端,不怕谁盯。倒是你,他拍了拍周骥的肩膀,变卖战马的钱,记着去藩王府账房支领,就说是本宫赏的。

周骥愣住了,看着朱允炆的身影消失在雨里,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吴良说这位殿下跟别的藩王不一样。

回到藩王府时,方孝孺正等着他,手里拿着一封密信:殿下,南京来的,是黄大人的信。

朱允炆拆开一看,黄子澄在信里说,康茂才已经抢先上书,弹劾他越权干预军卫,意图培植私人势力,朱元璋虽未表态,但户部尚书郁新在朝堂上提了句藩王不宜与军卫过从甚密。

果然来了。朱允炆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火苗舔舐着信纸,映出他平静的侧脸,方先生,你说父皇会信康茂才,还是信我?

方孝孺望着跳动的火焰:陛下信的,从来是江山稳固。殿下只要让陛下看到,设巡抚是为了长沙安稳,为了军卫齐心,陛下自然会准。

火焰熄灭后,朱允炆走到窗前,雨丝斜斜地打在窗纸上,像无数细密的针。他知道,康茂才的弹劾只是开始,长沙的暗流才刚刚涌动,而他必须在这场漩涡里站稳脚跟——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那些在雨夜里冻得发抖的士兵,为了街角卖糖油粑粑的小贩,为了这片他要守护的楚地水土。

夜色渐深,藩王府的书房还亮着灯,朱允炆铺开宣纸,开始写第二封奏折,详细罗列长沙卫的军备亏空,附上吴良和周骥的证词,每一笔都写得格外用力,仿佛要在纸上刻下誓言。窗外的铜铃又开始摇晃,这一次,听着竟有了几分坚定的意味。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