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船顺着汴水南下,船桨划破浑浊的河水,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两岸景色缓缓后退,从洛阳附近的繁华村镇,逐渐过渡到略显萧索的田野。大多数随行官员或在舱内休息,或三三两两聚在甲板上,忧心忡忡地讨论着前方的灾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对未知的焦虑。
然而,林砚却将自己关在了分配给他的狭小舱室内。一盏油灯,一叠素笺,一支狼毫,便是他此刻的全部。码头上苏婉儿强忍泪水的模样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被他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文书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是新潭码头力夫疲惫麻木的眼神,是数十万流民在洪水中挣扎求生的想象。
他知道,空有悲悯毫无用处,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张崇将参赞机宜,筹划方略的重任交给他,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来自一个拥有更高效组织方式和危机应对经验的时代,他有责任将这些知识,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此。
他提笔,在纸笺顶端写下赈灾实务纲要六个字。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他奋笔疾书,将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想法条分缕析地落在纸上。
核心,便是以工代赈。
他详细阐述了其优势:若直接施粥放粮,流民无所事事,易生怠惰,且聚集成群,徒耗粮食,稍有不慎便滋生事端,甚至被奸人煽动酿成民变。而若以工代赈,则化消极为积极。组织青壮疏通河道、加固堤防、清理废墟、修建临时居所,老弱妇孺亦可从事编织、缝补、炊事等辅助劳作。如此,一则可使灾民凭自身劳力换取生存所需,保全其尊严,避免坐吃山空之惰性;二则能借助这数十万劳力,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事半功倍;三则人各有事,心思安定,可极大减少治安隐患,利于管理。
接着,他细化了劳力分工与积分兑粮制度:将所有能劳作的灾民按年龄、体力、技能登记造册,分编为营、队。青壮主司土木工程、物资运输;妇女可负责炊事、缝纫、照料孤幼;老者亦可从事工具看管、场地清洁等轻省事务。每人每日依据劳动强度、完成情况,记录,凭工分兑换相应口粮、食盐乃至必要的生活物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仅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救济,以此激励生产,杜绝懒汉。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卫生防疫条例:强调饮用水必须煮沸,划定固定排污区域,垃圾集中处理,人员密集处定期洒扫焚烧艾草等驱疫药物,发现病患立即隔离诊治,严防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安全巡逻制度:由周平麾下禁军督导,以州县府兵为主导,从灾民中遴选可靠青壮辅助,分班次日夜巡逻,维护秩序,防火防盗,打击趁乱劫掠、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信息核查机制:防止虚报冒领,对所有登记在册的灾民进行定期核对,对物资发放建立严格的签收台账,确保钱粮物资真正用到灾民身上。
他写得极为专注,窗外天色由暗转明,又由明渐暗,他都浑然未觉。直到赵虎敲门送来晚膳,他才惊觉一日已过。匆匆用过饭食,他又挑灯夜战,将各项制度的执行细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预案一一补充完整。
次日清晨,船队在一处码头临时停靠补充给养。林砚顶着微红的双眼,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却精神奕奕地将厚厚一叠手稿呈到了张崇面前。
相爷,这是学生草拟的《赈灾实务纲要》,请相爷过目。
张崇接过那墨迹犹新的手稿,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很快,他的神色变得无比专注,时而凝神细看,时而抚须沉吟,眼中不时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看得极慢,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将这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手稿看完。
妙!妙极!张崇猛地一拍案几,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赞赏,安之,此纲要高屋建瓴,思虑周详,实乃老夫生平所见最完备、最可行之赈灾良策!尤其是这以工代赈之策,可谓一举数得,直指要害!
他当即下令,召集所有核心幕僚及周平、王显派来的协调官员,到他的座船上议事。
宽敞的官舱内,众人传阅着林砚的手稿,反应各异。
陈知远抚掌赞叹:林参军此策,将纷繁复杂的赈灾事务梳理得条理清晰,尤其是这分级管理、积分兑粮之法,若能严格执行,必能杜绝许多弊端!
周平也点头道:以府兵为主,再辅以灾民自管,确能有效维持秩序。末将以为可行。
然而,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穆青峰眉头紧锁,率先发难:林参军想法虽好,但未免过于理想。数十万流民,鱼龙混杂,如何能确保他们乖乖听从分工?这记录,又需要多少胥吏才能完成?若执行不力,反成笑柄!
孙文焕也面露忧色:此举虽能减少单纯放粮的消耗,但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恐怕不小。且各地情况不一,此纲要是否都能适用?
面对质疑,林砚从容不迫,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站起身,向众人环揖,然后清晰有力地阐述:
穆先生所虑极是,管理确是大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借助周将军的军威,以及从灾民中遴选出的可靠之人,建立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的管理架构。至于记录工分,无需过多胥吏,可培训军中识字的士卒或灾民中稍通文墨者,采用简单符号或印章即可,关键在于制度公开透明,让所有人监督。
他转向孙文焕:孙先生担心成本,但请细想,若放任流民无所事事,其消耗的粮食是纯粹的消耗,且随时可能酿成暴乱,镇压暴乱的成本何其高昂?而以工代赈,粮食变成了恢复生产的,我们收获的是疏通的河道、加固的堤防、清理出的良田,这些长远效益,远大于那点管理投入。至于各地情况,此乃总体纲要,具体执行时自当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但其核心原则——化被动救济为主动建设,当一以贯之。
他环视众人,最后看向张崇,语气坚定:诸位,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循旧例,无非开仓放粮,设棚施粥,然后坐等流民生乱,或疫病横行,再疲于应付。此法或许前期繁琐,但却是将灾祸转化为重建契机的唯一途径!既能救民于水火,又能为国蓄力,何乐而不为?
舱内一时寂静。林砚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反对的意见一一化解,更指出了旧法的弊端与新法的长远益处。
张崇静静听着,目光扫过众人,见无人再提出更有力的反对,便缓缓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安之所言,深得吾心!此《赈灾实务纲要》理念超前,谋划周密,实乃应对此次灾情之不二法门!传令:即刻组织人手,将此纲要抄录多份!以八百里加急,先行送往受灾各州县,令地方官员仔细研读,预先筹备!我等抵达之后,便依此方略,全力施为!
众人齐声应诺。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整个船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林砚站在船舷边,看着手下官员和书吏们忙碌地抄录文书,看着传令的快船如离弦之箭般驶向南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即将播撒在饱受创伤的土地上。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但至少,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