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景渊看着她眼中纯粹的欣喜,并无半分作伪,不禁问道:“你不觉得委屈吗?”
“委屈什么?”林兮瑶不解地抬眼。
“此次大捷,从将领到兵卒,乃至后勤官员皆论功行赏。就连工部兵器监,也因督造连弩有功,得了嘉奖。”穆景渊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她,“偏偏是你,这真正制作了连弩的关键之人,名字却未出现在任何封赏名录之上。你……心中就无半点不平?”
林兮瑶闻言,却是嫣然一笑,目光清亮地望向池中残荷:“这场来之不易的胜仗,边境得以安宁,百姓免遭战火,这本身不就是最好的奖赏吗?”
穆景渊微微一怔,看着她坦然豁达的侧颜,一时竟忘了言语。
他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回廊另一端传来的一阵急促脚步声打断。林兮瑶与穆景渊同时回头,只见一个小丫鬟提着裙角疾步而来。
“林小姐,可算找到您了,”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行礼,“夫人正让奴婢赶紧寻您过去呢。”
林兮瑶见是师娘身边的丫鬟,忙问:“可知师娘寻我何事?”
小丫鬟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刚刚府衙来了报喜的官差!今年乡试放榜,咱们落水县可是扬眉吐气了,一口气中了五位举人老爷!夫人高兴极了,让您快去前头一起听听喜讯呢。”
林兮瑶一听,心中先是一惊,随即涌上巨大的喜悦——她三叔今年也参加了乡试!师娘特意派人来寻,莫非……中了的人里,真有她三叔?
当下,她也顾不得其他,匆匆对穆景渊福了一礼:“穆公子,师娘相召,兮瑶先告退了。”
穆景渊微微颔首后,她便跟着小丫鬟快步离去。心中思绪翻涌,若她三叔真中了举人,那他们林家,便是真正要改换门庭了!
林兮瑶赶到花厅时,林安瑜身边已围了好几位前来道贺的夫人、小姐,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看到林兮瑶进来,林安瑜立刻笑着朝她招手:“兮瑶,快,到师娘这里来。”
林安瑜这话音一落,厅内说笑的声音静了一瞬,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林兮瑶身上。
林兮瑶稳了稳心神,走到林安瑜身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师娘,听说有了天大的喜事?”
“可不是天大的喜事!”林安瑜拉着她的手,喜上眉梢,声音清晰地传遍花厅,“今年咱们落水县文运昌隆,中了五位举人!你家的三叔,也高中了!”
虽然已有预感,亲耳听到确认,林兮瑶还是瞬间笑靥如花,激动得指尖微颤,连忙道:“恭喜师娘!这都是师傅和师娘文教有方,福泽乡梓。”
林安瑜听到她的话,笑容更加舒畅欣慰。
她怎能不高兴?落水县不比那些文风鼎盛的州府,在她丈夫赴任知县之前,此地文教凋敝,莫说举人,连考取秀才的都寥寥无几。丈夫到任后,力排众议重启四方书院,不惜放下身段,亲自写信四处延请致仕的翰林、有名的儒生来讲学,又千方百计筹措银钱改善束修。但文教振兴,绝非一日之功。过去几年,全县能出一位举人,他们便已要焚香告祖,深感欣慰。
这也正是她丈夫政绩上一直被人诟病“教化不力”之处。万万没想到,今年竟一口气考中了五人!
须知,本次乡试竞争远比往年激烈。全府参加秋闱的秀才逾千,而录取名额不过四十。庐陵府下辖十一县,其中望湖、富春、临川三县最为富庶,文教亦一直领先,往年科举,大半乃至三分之二的中举名额都出自这三县。剩余寥寥名额,才由其他八县争夺。今年落水县竟能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五个名额,堪称破天荒的壮举,无疑为丈夫的政绩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