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时,影视基地的摄影棚内已经灯火通明。林晚星站在搭建精致的厨房布景中,指尖轻轻划过光洁的不锈钢操作台。这是她第一次以演员的身份站在镜头前,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与新鲜食材混合的独特气息。
“紧张吗?”周寻导演走到她身边,递来一杯热茶。
林晚星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递到掌心:“比第一次直播时好多了。”
周寻笑了:“记住,你现在既是厨师也是演员。这场戏的重点不是完美的刀工,而是女主角初入餐厅时的忐忑与期待。”
场记板啪地敲响。
“《舌尖上的心跳》第一场第一镜,开始!”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走进镜头。按照剧本,她需要打开冰箱取出食材,却在看见空荡荡的冷藏室时露出失望的表情。这是女主角第一天来到这家高级餐厅工作的场景。
“停!”周寻从监视器后抬头,“晚星,你的表情太完美了。”
林晚星怔住:“太完美?”
“一个厨师看到空冰箱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失望,是愤怒。”周寻走到她身边示范,“眉毛会不自觉地皱起,嘴角会向下抿,这是职业本能。”
第二次拍摄,林晚星调整了状态。她打开冰箱的力度加大了些,眼神中的情绪从惊讶转为不满,又强压下去。
“很好!”周寻满意地点头,“保持这个状态。”
接下来的拍摄顺利推进。林晚星逐渐找到了在镜头前放松的秘诀——把注意力放在食材和厨具上,就像平时在工作室里一样自然。
中午休息时,剧组送来了盒饭。林晚星只简单吃了几口,便起身检查下午拍摄要用的食材和刀具。当她打开自己的专用刀具箱时,手指顿住了——那把刀柄松动的主厨刀不见了。
“道具老师,”她尽量保持平静,“我带来的那把主厨刀在哪里?”
负责道具的小伙子跑过来:“林老师,我看您的刀具箱里有把一样的刀,就拿出来放在操作台上了。”
林晚星的心微微一沉。她走到拍摄用的操作台前,果然看见那把刀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刀柄上细微的裂痕还在,但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下午的刀工戏,能用我备用的那把吗?”她问道。
道具小伙面露难色:“可是镜头已经拍过这把刀的特写了,突然换掉会穿帮。”
林晚星沉吟片刻:“那我先检查一下这把刀的状态。”
她拿起刀,仔细检查刀柄的松动程度。情况比她预想的还要糟——刀柄与刀身的连接处已经出现细微的偏移,这意味着在用力切剁时,整把刀都可能脱手。
“怎么回事?”周寻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走了过来。
林晚星如实相告。周寻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安全第一,这场戏往后调。”
“不必。”林晚星轻轻转动刀柄,“我可以调整切菜的姿势,用轻柔的刀法代替重剁。剧本里女主角本来就是在展示精细刀工,这样改更合理。”
周寻若有所思:“你确定能做到?”
林晚星点头。做厨师这些年,她早已学会在工具不称手时调整工作方式。这不过是将厨房里的应变能力带到镜头前罢了。
下午两点,苏软准时来到片场。这是她们第一次同场拍戏。
“晚星姐,请多指教。”苏软笑得甜美,伸手要与她相握。
林晚星刚好在整理围裙,自然地避开了这个动作:“互相学习。”
苏软的眼神微冷,但转瞬又恢复如常。
这场戏是两位女主角的初次交锋——餐厅老板要求她们同时制作一道创新菜,以决定谁将成为主厨。剧本要求林晚星展示精湛的刀工,而苏软则要通过台词施压。
“第五场第三镜,开始!”
林晚星站在操作台前,手指轻触那把有问题的主厨刀。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用力握紧,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轻巧的握法。当镜头推近时,她手中的刀如同被施了魔法,在胡萝卜上轻巧地游走,切出的细丝均匀如发。
“听说你以前是美食博主?”苏软按照剧本念台词,语气却比剧本要求的更加尖锐,“网络和现实终究是不一样的。”
林晚星没有抬头,继续手中的工作:“就像演戏,表面和本质往往相差甚远。”
这句临场发挥的台词让苏软明显顿了一下。监视器后的周寻露出赞赏的表情。
接下来是胡萝卜切丝的特写镜头。林晚星全神贯注,手中的刀轻盈起舞。突然,刀柄传来一阵异常的震动——裂缝在扩大。她不动声色地调整手指的位置,同时将原本要切完的胡萝卜轻轻推到一旁,取过一根白萝卜。
“换食材了?”摄影师小声问。
“创意需要。”林晚星微笑,手中的刀已经开始在白萝卜上雕刻花纹。这个临场应变不仅掩盖了刀具的问题,还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完美!”周寻喊道,“这条过了!”
休息间隙,陆时衍意外现身片场。他手中提着熟悉的保温袋,对迎上来的周寻简单点头致意,便径直走向林晚星。
“听说上午的拍摄很顺利。”他将保温袋放在休息区的桌子上。
林晚星好奇地看着袋子:“今天是什么?”
“你昨天说要留一份特别的,所以我带来了反馈。”陆时衍打开保温袋,里面是她昨天试做的醪糟慕斯,但造型有了细微调整,“我在想,如果加上一层薄薄的糖壳,会不会更像记忆凝固的瞬间?”
林晚星尝了一口,糖壳在口中碎裂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个创意很好,可以用在最后一场戏里。”
他们讨论着菜品改良的方案,没注意到苏软正在不远处冷眼旁观。
“陆总对剧组真是关心备至啊。”苏软端着咖啡走近,语气甜美依旧。
陆时衍头也不抬:“时光娱乐投资的项目,自然要用心。”
苏软的笑容僵了一下,很快又恢复自然:“晚星姐今天的表现真是出乎意料,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演戏。”
林晚星放下甜品勺:“就像做菜,用心就能做好。”
接下来的拍摄中,苏软明显加大了表演的力度。在一场对手戏中,她甚至擅自改了走位,试图挡住林晚星的关键镜头。但林晚星凭借对厨房布景的熟悉,自然地调整了动作方向,反而创造出了一个更精彩的画面。
“聪明的应对。”休息时,程琳老师不知何时来到片场,对林晚星轻声说道,“记住这种感觉,真实的反应往往比预设的表演更打动人。”
傍晚,拍摄进行到最后一场戏——林晚星需要在长镜头中一边处理食材,一边念出大段独白。这是对她体力和记忆力的双重考验。
镜头跟随她从门口走到操作台前,她必须在这个移动过程中完整地说出台词,同时开始准备一道汤品。在说到最关键的一句时,她需要利落地切开一个西红柿,汁液飞溅的瞬间恰好与台词的情感高潮重合。
第一次尝试,她切西红柿的时机早了半秒。
第二次,台词说错了两个字。
第三次……
当林晚星准备第四次尝试时,周寻叫了暂停:“大家休息十分钟。”
林晚星独自走到操作台前,拿起那个已经被切了三次的西红柿。她闭上眼睛,回想程琳老师的教导——让技艺成为本能。
再次开拍时,她的步伐更加从容。当镜头推到最近,她手中的刀落下,西红柿完美地一分为二,鲜红的汁液如同剧本描述的那样,“如同心尖滴下的血珠”。
整个摄影棚寂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周寻从监视器后站起来,难得地露出大大的笑容:“这条完美!”
收工时,夜色已深。林晚星仔细地收拾着自己的刀具,特别将那把有问题的主厨刀单独包装,准备带回工作室修理。
苏软早已离开,临走前还特意向周寻抱怨林晚星“临场改动太多”。但这些小动作似乎没有影响到任何人对林晚星的评价。
“明天有更重的戏份。”陆时衍陪她走向停车场,“你今天的表现,让我想起了第一次看你在《烟火小厨》直播的时候。”
林晚星挑眉:“那时候我可什么都不懂。”
“正是那种专注,让你与众不同。”陆时衍为她拉开车门,“对了,孟老先生明天会来探班。他说想看看剧本里那道‘五味拌面’的现场制作。”
这个消息让林晚星微微一愣。孟老先生向来不喜欢凑热闹,这次主动探班,想必另有原因。
坐进车里,林晚星回头看了眼夜色中的摄影棚。明天的戏份将更加挑战——她不仅要应对苏软更加激烈的针对,还要在孟老先生面前展示那道象征五年分离的“五味拌面”。
而此刻,在她随身携带的刀具箱里,那把被动过手脚的主厨刀正静静地躺着,像一颗等待引爆的炸弹。林晚星轻轻抚过刀箱的外壳,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她都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