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无极,甄俨正忙于指挥家族资产的隐秘转移,突然接到快马急报——妹妹甄宓在归家途中被不明势力劫持!对方放出话来:若要甄宓活命,甄氏举家不得北迁幽州,而必须即刻南迁,前往徐州!并且,此事不得声张,尤其不能告知袁氏!
甄俨如遭五雷轰顶,瞬间跌坐在椅中。南迁徐州?那意味着彻底放弃河北基业,投入完全陌生的地域,甚至可说是叛离袁氏!这比迁往幽州支持袁熙,性质要严重得多!
“是谁?究竟是谁?!”甄俨又惊又怒,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可能。袁尚?他已然得势,何必多此一举?曹操的细作?或是……那个神秘的“甄三”?
就在他心乱如麻之际,又一名心腹悄然入内,呈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甄俨颤抖着拆开,信上只有寥寥数语:
“北迁幽州,犹在河北,终难脱樊笼。袁熙非雄主,难护甄氏周全。徐州刘玄德,仁德布于四海,乃真英雄。南迁徐州,方是甄氏百年存续之道。令妹安危,系于公之决断。三日后,若无明确南迁迹象,恐夫人玉殒香消。”
笔迹与之前“甄三”来信截然不同,但那股洞悉利害、直指核心的风格,却让甄俨瞬间确定了幕后之人!
是他!竟然真的是他!那个深受袁谭信任,一直在为袁谭经营后方的“甄三”!他竟有如此胆量,行此绑架要挟之事?他到底是谁的人?袁谭知道吗?还是……他另有所图?
巨大的恐惧和愤怒之后,甄俨反而奇异地冷静下来。他反复咀嚼着信中的话。“北迁幽州,犹在河北,终难脱樊笼”——此言非虚,只要还在袁氏势力范围内,以袁尚之心性,迟早会对甄家下手。“袁熙非雄主,难护周全”——更是点破了甄宓和甄家依附袁熙的最终结局。“徐州刘玄德,仁德布于四海”——这是在为刘备招揽吗?
这个“甄三”,其背后站着的,恐怕是南方的刘备!他潜伏在袁谭身边,所图绝非小利!而如今,他选中了甄家作为其计划的一部分。
反抗?甄宓性命堪忧,而且彻底得罪这股神秘的势力。顺从?则能保全妹妹,或许……真能为家族在乱世中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刘备的名声,确实远比袁尚值得信赖。
权衡利弊,挣扎痛苦了整整一夜后,甄俨脸上只剩下疲惫与决绝。他召来族人,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计划变更。放弃所有北线准备,全力筹备……南迁徐州!”
“家主!这……”族人大惊。
“不必多言!宓儿在他们手上!而且……或许这才是天意!”甄俨打断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立刻行动,要快,要隐秘!对外……就宣称我们是被袁尚逼迫,无法在河北立足,只得前往幽州避祸!”
就在甄家暗中紧锣密鼓准备南迁之时,邺城的袁尚也接到了甄家变卖家产举家前往幽州的消息。他初时一惊,随即涌起的却是狂喜!
“好!好!天助我也!”袁尚抚掌大笑,“这正是我们彻底吞并甄家产业的大好时机!逢纪,审配,立刻派人,以‘保境安民’、‘保护甄家资产’为名,接管甄家在邺城及周边的所有商铺、库房、田庄!若有抵抗,以通匪论处!”
袁尚一党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扑向了甄家这块肥肉。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纷纷使出,试图在甄家反应过来之前,将其在河北的核心产业瓜分殆尽。
这一幕,自然落在了辛评眼中。他虽对甄家无太多好感,但也深知袁尚如此吃相难看,必失人心,于袁谭名声亦是有损。更让他警惕的是,那个“甄三”在此事中,似乎毫无作为?
他正疑惑间,“甄三”却主动找上门来。
“辛先生,”糜兰神色凝重,“三公子如此迫不及待地掠夺甄家,吃相未免太急。此事若传扬出去,河北士族豪强,谁不心寒?将来还有谁肯真心依附?于长公子声誉亦是大损啊!”
辛评看着他,目光锐利:“甄先生有何高见?”
“必须阻挠!”糜兰斩钉截铁道,“先生当立刻联络与我等交好的官员、将领,上书主公,弹劾三公子及其党羽,在后方不稳、强敌环伺之际,不思安抚人心,反而趁机巧取豪夺,与民争利,败坏纲纪!同时,我们可暗中支持甄家部分忠仆,抵制三公子的接管,制造障碍,拖延时间。”
辛评沉吟片刻。此举确实能打击袁尚气焰,收揽部分人心,但也意味着与袁尚一派的正面冲突将更加激烈。
“甄先生为何对此事如此上心?”辛评突然问道,目光如炬。
糜兰坦然道:“于公,为长公子声誉计,为河北稳定计。于私……鄙人与甄家多有生意往来,若甄家产业尽入三公子之手,鄙人损失惨重。”
这个理由,半公半私,合情合理。
辛评盯着他看了半晌,缓缓点头:“好,我即刻去办。”无论这“甄三”真实目的是什么,他此刻提出的策略,确实符合袁谭的利益。
很快,在辛评的串联下,弹劾袁尚、逢纪、审配等人“横征暴敛、扰乱地方”的奏疏,便通过各种渠道送往前方袁绍处。同时,邺城内针对甄家产业的“接收”工作,也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进展缓慢。
袁尚气得暴跳如雷,却一时抓不到辛评和“甄三”的直接把柄,只能将怒火发泄在办事不力的下属身上。
而就在邺城各方为甄家这块肥肉争得不可开交之际,真正的肥肉——甄氏家族的核心成员以及数代人积累的庞大浮财、工匠、典籍,却在甄俨的指挥下,化整为零,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悄然南渡黄河,向着徐州方向迤逦而去。
糜兰站在邺城的城头,望着南方,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劫持甄宓,是险棋,也是妙手。既逼甄家彻底倒向刘备,又加剧了袁氏内斗,还让袁尚背上了逼走甄家、掠夺财产的恶名。
一石三鸟。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场戏,收场得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