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那封饱含真情实感的来信,被云疏仔细收好,仿佛将一份源自平凡世界的温暖悄然珍藏。日子继续在点外卖、打游戏、偶尔散步的节奏中流淌,平静而惬意。
这日午后,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细密的声响。云疏放弃了出门的念头,裹着薄毯窝在沙发里,对着电视里一部节奏缓慢的老电影打瞌睡。楚雨薇在厨房准备些驱寒的姜茶,楚天明则擦拭着客厅的家具。
那部放在角落的加密通讯器,屏幕适时地亮起,发出熟悉的微弱嗡鸣。
楚天明走过去拿起,看了一眼屏幕,对云疏说道:“老祖宗,李部长那边发来了新的简报。”他顿了顿,语气有些奇怪,“不过这次……标题写着‘趣闻谜题汇编’,看起来不像是求助。”
云疏懒洋洋地掀开眼皮,似乎被勾起了一丝兴趣。他伸出手,楚天明连忙将通讯器递过去。
解锁屏幕,简报内容果然与以往不同。没有紧急事件的描述,没有请求指点的措辞,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纂的、带有配图和简单背景说明的“奇闻异事录”。
里面收录了几条近期收集到的、用现有科学难以完美解释的小事件:
其一,是西北某牧民声称,在月圆之夜看到戈壁滩上有一块巨石自行移动了数米,并留下了清晰的拖痕,但次日探查,那石头并无异常,周围也无任何机械或人为痕迹。附上了现场照片和牧民的证词。
其二,是江南某古镇一口百年古井,井水常年清冽,但近期有居民反映,在特定时辰(凌晨三点左右)打水时,能隐约听到井底传来类似女子哼唱古调的声音,空灵悠远,持续片刻便消失。录音设备却无法捕捉到任何异常声波。
其三,是某考古队在整理一批新出土的汉代竹简时,发现其中一片记录了一种名为“影舞”的祭祀仪式,描述参与者能令自身影子脱离身体,随乐声起舞。竹简保存相对完好,记载清晰,不似妄语。
每一条后面,还附上了官方研究人员初步的、未能证实的一些猜测和困惑。
这显然是李国栋那边摸准了云疏的性子,知道他懒得理会麻烦事,但又对真正新奇、有趣的东西抱有好奇心,于是换了一种方式,将这些未解之谜当作“故事”或“谜题”送来,供他解闷。
云疏果然来了兴致。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将薄毯裹紧了些,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滑动,饶有兴致地浏览着这些图文并茂的“趣闻”。看到那自行移动的巨石时,他嗤笑一声,低声自语:“底下有个喜欢拱土玩的穿山甲成了点气候,月圆之夜精力过剩,挪石头锻炼身体呢。”
看到古井传声,他挑了挑眉:“井底通着一段废弃的地下河腔,水流和石缝在特定气压下形成的共鸣,有点像吹空瓶子,没什么稀奇。”
当翻到那片关于“影舞”的汉代竹简记载时,他目光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些,脸上露出一丝类似看到有趣玩具的表情,手指在描述“影子脱离身体”的那行字上点了点,然后直接通过通讯器附带的简单回复功能,输入了几个字:
“光影幻术,配合药物致幻,障眼法尔。”
他没有详细解释原理,只是直接点破了本质。但这寥寥数语,对于那些可能正为此绞尽脑汁、甚至怀疑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的研究人员来说,不啻于惊雷!
困扰多日的西北巨石之谜,原来根源是一只成了精的穿山甲?古井怪声是天然的地理共鸣现象?而那玄乎其玄的“影舞”,竟然只是古巫利用视觉错觉和致幻药物营造的把戏?
可以想象,收到这简短回复的官方研究团队,会是何等的茅塞顿开,又是何等的震撼于云疏这仿佛亲历般的笃定与洞察!
云疏回复完,便将通讯器丢到一边,仿佛只是看完了一本有趣的杂志,随手写了句读后感。他接过楚雨薇递来的姜茶,吹了吹热气,小口喝着,目光重新落回电视上那部无聊的老电影,似乎刚才那些让专业人士头疼的谜题,不过是午后消遣的小点心。
楚雨薇和楚天明相视一笑。这种轻松的、非功利的交流模式,似乎让老祖宗更自在,也让官方那边能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接触到那些超越常理的知识。既解决了他们的疑惑,又没给老祖宗带来任何负担,可谓双赢。
窗外的雨声渐渐停歇,天际露出一角澄净的蓝。云疏喝完了姜茶,将空杯子递给楚雨薇,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这电影真没劲……晚上想吃点热乎的,看看那家羊蝎子火锅还送不送外卖。”
对他而言,破解千古谜题与选择晚餐外卖,都是这平凡一日中,值得投注些许注意力的、同等重要的小事。而这种建立在“趣闻”基础上的轻松交流,也就在这雨后的宁静中,悄然成为了他与官方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持续下来的固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