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陆氏集团顶楼会议室内洒下温暖的光斑。沈清澜站在白板前,手中的马克笔流畅地勾勒出项目架构图。陆寒霆坐在会议桌旁,目光专注地追随她的每一个动作。
所以,在这个节点上,我们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沈清澜转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个人,最后落在陆寒霆身上,陆总有什么补充?
这个称呼自然而得体,既保持了专业距离,又透着熟稔的默契。
专业领域的平等对话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陆续离开,只剩下他们二人。陆寒霆走到白板前,仔细端详着她绘制的架构图。
这里的数据接口标准,是不是可以再开放一些?他拿起笔,在某个节点上画了个圈。
我明白你的考量,沈清澜微微颔首,但过于开放的标准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
他们就技术细节讨论了近半个小时,时而争论,时而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试图说服谁,只有两个专业人士在寻求最优解。
最后,沈清澜笑了笑:看来我们都需要做些妥协。
不是妥协,陆寒霆纠正道,是融合彼此的优势。
褪去光环的真实
傍晚,他们移步到办公楼下的花园。褪去白天的正式装扮,两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
说实话,沈清澜在一棵银杏树下停住脚步,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这样和你讨论工作。
因为以前的我们,总是在感情用事。陆寒霆与她并肩而立,你要证明自己,我要掌控一切。
金色的银杏叶在秋风中缓缓飘落。沈清澜伸手接住一片,端详着它精致的纹理。
现在的你,变得很有耐心。她说。
因为终于明白,有些东西强求不来。他的目光掠过她手中的叶子,就像这片银杏,只有在合适的季节才会绽放最美的颜色。
审视过往的勇气
他们在一张长椅上坐下,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有时候我会想,沈清澜轻声说,如果十年前我们就能这样相处......
那我们就不会是现在的我们。陆寒霆温和地打断她,正是那些挫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尊重一个人。
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在这个介于白天与黑夜的时分,他们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知道我最欣赏现在的你什么吗?陆寒霆忽然问。
什么?
你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包括我。
规划未来的智慧
随着合作的深入,他们开始讨论更长远的规划。这一次,不是感情冲动的山盟海誓,而是基于理性思考的人生规划。
明年我可能会在瑞士待半年,沈清澜说,那边有个重要的合作项目。
正好陆氏在欧洲的业务也需要加强。陆寒霆点头,我们可以探讨一些跨国合作的可行性。
他们不再把彼此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谨慎地寻找着人生的交集。
如果我们决定继续走下去,沈清澜直视他的眼睛,我希望是基于对彼此现在这个人的认同,而不是对过去的执念。
这正是我所想的。陆寒霆的回应坦诚而坚定。
全新的相处模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逐渐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相处模式:
工作日,他们是默契的合作伙伴,在会议室里激烈讨论,为每个决策据理力争;
周末,他们可能一起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在书店各自翻阅感兴趣的书籍;
有时,他们也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争执,但总会给彼此留出冷静思考的空间。
有一次,沈清澜在实验室忙到深夜,出来时发现陆寒霆的车停在楼下。
刚好路过。他摇下车窗,要不要一起去吃宵夜?
她没有问他是真的路过还是特意前来,只是自然地坐上副驾驶。
在熟悉的小店里,他们聊着各自项目的进展,偶尔也会提及生活中的琐事。这种平淡的相处,比任何浪漫的约会都更让人感到安心。
走向未来的信心
项目阶段性庆功的那天,陆寒霆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沈清澜送给他的一本精装书,是他们曾经一起讨论过的一本管理学着作。扉页上,她用工整的字迹写着:致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而他送给她的,是一套精致的实验记录本。期待你写下新的发现。他在卡片上这样写道。
这些礼物,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们现在的关系:彼此欣赏,相互支持,但始终保持独立的成长空间。
宴会结束后,他们沿着江边散步。晚风拂面,带着初秋的凉意。
有时候我会想,陆寒霆停下脚步,我们是不是太过理性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沈清澜望向对岸的灯火,感性的代价有多大。
江面上,游船缓缓驶过,留下荡漾的波纹。就像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再追求惊涛骇浪,而是向往细水长流的平静。
不过,她转头看他,眼中带着淡淡的笑意,这种理性,也许才是对感情最大的尊重。
这一刻,他们都明白:
他们不再是年轻时那两个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恨得刻骨铭心的恋人,
而是两个经历过人生起伏的成年人,
以平等的姿态,
审视彼此,
规划未来。
这条路或许不会很轻松,
但这一次,
他们都坚信,
能够走得更加从容,
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