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陨落落凤坡的噩耗,如同在刘备集团的心口剜下血淋淋的一刀。涪城大营被浓重的悲怆与愤怒笼罩。刘备在最初的吐血悲啸后,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他把自己关在帅帐里,不见任何人,只有那盏摇曳的孤灯和案几上庞统生前最爱把玩的一枚残缺古玉,陪伴着他。帐内弥漫着一种死寂的、令人窒息的哀伤。魏延被暂时剥夺了兵权,在营外跪了整整一天一夜,形容枯槁,若非赵云强行将他架走,恐怕会生生跪死在那里。整个军队的士气,如同被戳破的皮囊,迅速萎靡下去。雒城坚壁在前,凤雏折翼在后,前途似乎一片晦暗。
就在这人心惶惶、军心濒临崩溃的危急关头,一道身影,如同定海神针般站了出来。
诸葛亮。
他并未沉浸在悲痛中太久。在确认庞统死讯后,他便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是亲自安抚了悲痛欲绝的黄忠和陷入深深自责的魏延,随后召集所有中高级将领,在临时搭建的灵堂(供奉着庞统衣冠)前,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战前动员。
“士元之殁,乃我主、我军、我大汉复兴大业之巨殇!” 诸葛亮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将领耳中,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他身着素服,羽扇轻握,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悲愤、或迷茫、或恐惧的脸庞。
“然!悲痛不能破城!泪水不能退敌!雒城仍在张任手中!成都仍在刘璋治下!士元未竟之志,雒城将士未干之血,岂能白流?!主公兴复汉室之宏愿,岂能就此止步?!”
他猛地踏前一步,羽扇指向西北雒城方向,眼神锐利如电:
“张任!以诡计害我栋梁,此仇不共戴天!雒城!挡我王师之路,此城必破!今日起,亮,诸葛亮,代行军师之职!我将亲赴雒城前线!以我手中羽扇,以我胸中韬略,以我大汉将士之热血忠魂——”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踏平雒城!生擒张任!以仇寇之首,祭奠士元英灵!为大军敲开成都之门!诸君!可愿随亮,一雪前耻,共赴国仇?!”
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只有冰冷刺骨的仇恨和坚如磐石的决心!但这番话,却如同在死水潭中投入了一块巨石!黄忠老泪纵横,第一个单膝跪地,抱拳嘶吼:“末将黄忠!愿随军师!踏平雒城!生擒张任!祭奠庞军师!”
紧接着,魏延、刘封、关平、张苞…所有将领,乃至闻讯赶来的校尉、士卒,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纷纷跪倒!压抑已久的悲愤和复仇的火焰瞬间被点燃,化作震天的怒吼:
“踏平雒城!生擒张任!祭奠庞军师!”
“踏平雒城!生擒张任!祭奠庞军师!!”
悲怆化作了力量!迷茫被仇恨取代!诸葛亮的冷静和担当,在危难时刻,成为了维系这支濒临崩溃军队的最后脊梁!
刘备终于走出了帅帐。他一身缟素,面容枯槁,眼窝深陷,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但当他看到营中那重新凝聚、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般的复仇意志,看到诸葛亮那沉稳如山、掌控一切的身影时,他那颗被悲痛冰封的心,终于感受到了一丝滚烫的热流。他走到诸葛亮面前,重重地、用力地握住这位亦师亦友的军师的手,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嘶哑的两个字:
“孔明…拜托了!”
诸葛亮深深一揖,眼神坚定:“主公放心,亮在,雒城必破!士元之仇,必报!”
翌日,诸葛亮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涪城,看护依旧沉浸在悲伤氛围中的刘备,自己则亲率黄忠、魏延、刘封等主力,并带上赵云及他守护的刘禅,星夜兼程,急行军直扑雒城前线!
雒城外的蜀军大营,此刻已是愁云惨淡。主帅阵亡,接连受挫,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当诸葛亮那面绣着“诸葛”二字的帅旗,在晨光中出现在营门时,整个营寨瞬间沸腾了!如同溺水者抓住了最后的浮木!士兵们奔走相告,绝望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军师来了!诸葛军师来了!”
“是卧龙先生!我们有救了!”
“军师!为庞军师报仇啊!”
诸葛亮一入营,立刻展现出其雷厉风行、算无遗策的本色。他并未急于攻城,而是立刻召集前线将领,详细询问战况,尤其反复确认了落凤坡的地形、张任的兵力部署和惯用战术。他亲自勘察地形,登上营中最高处,远眺那座如同巨兽般盘踞在通往成都道路上的雒城。城墙高大,箭楼林立,护城河宽阔,城头蜀军旗帜鲜明,守备森严。张任显然吸取了教训,龟缩不出,摆明了要打持久消耗战。
“坚城难破,强攻徒损士卒…” 诸葛亮眉头紧锁,羽扇轻摇,陷入了沉思。庞统之败,在于急进中伏。他绝不会重蹈覆辙。必须另辟蹊径,以智取胜!
就在诸葛亮苦思破城良策之时,赵云抱着刘禅(李世民)登上了这座临时的了望高台。诸葛亮回头,看到刘禅那双沉静依旧、却仿佛蕴藏着星光的眼睛,心中一动。少主的“神异”,多次在关键时刻指引方向,此刻,面对这坚城,是否…
“少主,” 诸葛亮走到刘禅面前,微微俯身,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此城名为雒城,乃通往成都的最后屏障。我军受阻于此,军师…庞军师亦因此陨落。少主…可有教我?” 他没有直接问计,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等待着某种启示。
刘禅(李世民)的目光越过诸葛亮的肩膀,投向那座巍峨的雒城。灵魂深处,那枚沉寂数日的青铜碎片,在接触到这片浸染了庞统鲜血的土地后,再次发出了微弱的嗡鸣。这一次,不再是悲怆的哀鸣,而是一种指向性的、如同星辰引路般的脉动。他看到了雒城的城墙,看到了城后隐约的成都平原,更看到了…在雒城西南方向,一片被薄雾笼罩的、地势险峻的山峦——锦屏山!在那片山峦之上,夜幕降临之时,星辰的位置…似乎有些不同?
他小小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努力捕捉那冥冥中的指引。他伸出小手,没有指向近在咫尺的雒城,而是指向了西南方那片朦胧的山影,然后用清晰稚嫩、却带着一种奇异笃定的童音说道:
“亮亮…星星…亮亮…爬高高…看…西…西边…帝…帝星…定!”
“亮亮…星星…爬高高…看…西…西边…帝…帝星…定!”
这含糊却指向性极强的童音,如同惊雷般在诸葛亮心中炸响!他猛地直起身,顺着刘禅小手指的方向望去——正是锦屏山!
“锦屏山?” 诸葛亮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他熟读天文地理,岂能不知锦屏山乃雒城附近最高峰,登顶可俯瞰整个雒城及成都平原!少主让他“爬高高看星星”?看“西边帝星定”?!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雏形,如同电光火石般在他脑中瞬间成型!他不再犹豫,立刻下令:
“子龙!立刻点齐三百最精锐的白毦兵!随我连夜秘密前往锦屏山!黄老将军!魏延!刘封!你三人严守营寨,白日佯攻,吸引张任注意!尤其入夜后,多点火把,擂鼓呐喊,制造大军即将夜袭的假象!务必让张任以为我军主力仍在营中!”
军令如山!当夜,诸葛亮在赵云及三百白毦死士的护卫下,抱着裹在厚厚斗篷里的刘禅,如同幽灵般悄然离营,消失在浓重的夜色中,向着西南方向的锦屏山潜行而去。山路崎岖险峻,荆棘丛生,但赵云及白毦兵皆是百战精锐,硬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将诸葛亮和刘禅安全护送到了锦屏山主峰之下。
接下来的攀登,更是凶险万分。悬崖峭壁,猿猱难渡。赵云将刘禅牢牢缚在背上,一手持剑劈砍荆棘开路,一手紧抓岩缝藤蔓,凭借着超绝的身手和惊人的毅力,硬是在熹微的晨光中,第一个登上了锦屏山绝顶!诸葛亮在数名白毦兵的协助下,也紧随其后登顶。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洒向大地时,站在锦屏山绝顶的诸葛亮和赵云,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
脚下,是如同巨兽匍匐的雒城!城墙、箭楼、街道、营房…甚至城头巡逻士兵的甲胄反光,都清晰可见!雒城的所有防御布置,兵力调动,尽收眼底!如同在掌中观纹!
而更远处,越过雒城,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在晨光中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天际线!天府之国的富庶与辽阔,令人心潮澎湃!而成都城那模糊的轮廓,如同镶嵌在这片锦绣大地上的明珠,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仿佛真的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象征着帝王之气的紫金光芒!
“帝星…定于西…” 诸葛亮喃喃自语,胸中豁然开朗!少主所指,既是实景,更是天象!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天命昭示!也是对他破城方略的终极肯定!
他猛地转身,看向被赵云解下、抱在怀中的刘禅。孩子小脸被山风吹得微红,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正静静地看着远处沐浴在晨光中的成都方向。诸葛亮对着刘禅,深深一揖,语气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服与激动:“亮,谢少主指点迷津!破城之机,已在眼前!”
他不再耽搁,立刻下令:“子龙!速派得力人手,按此方位(指向雒城几处关键防御节点),绘制雒城防御详图!尤其标注其粮仓、武库、指挥所及薄弱环节!要快!最迟日落前,必须将图送至山下黄老将军手中!”
“诺!” 赵云凛然领命,立刻安排擅长测绘的白毦兵展开工作。
诸葛亮则立于绝顶,羽扇轻摇,俯瞰着脚下如同沙盘般的雒城,眼中智慧的光芒流转不息。结合山顶俯瞰的全局视野和刘禅“帝星定西”的启示,一个缜密而大胆的破城计划迅速在他脑中完善成型!
日落之前,一份标注详尽、堪称神助的雒城防御详图,被火速送到了山下黄忠手中。同时送达的,还有诸葛亮亲笔书写的、堪称艺术般的作战指令:
1. 疑兵惑敌:魏延率三千兵马,白日继续佯攻雒城东门,声势要大,但以保存实力、疲敌扰敌为主。入夜后,多点火把,擂鼓呐喊,制造夜袭假象,务必吸引张任主力于东门。
2. 地穴奇袭:黄忠亲率五千精锐,携带大量掘进工具(锹镐)及引火之物,秘密运动至诸葛亮图中标注的雒城西门附近一处地质相对疏松、且靠近城墙根部的区域(此点由山顶俯瞰精准定位)。趁夜色掩护,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挖掘地道,直通西门城墙之下!挖至预定位置后,堆积大量柴薪、硫磺、硝石等引火之物!
3. 水火并攻:刘封率两千兵马,携带大量沙袋、木板,潜行至雒城北门附近。待西门火起、城内大乱之时,迅速填平一段护城河(图中标注水流较缓、河床较浅处),架设简易浮桥,强行突破北门!
4. 雷霆总攻:待地道火起,城墙崩塌或剧烈震动之时,隐藏在南门外密林中的关平、张苞立刻发起总攻!三面夹击,中心开花!务必一战而下!
军令下达,山下大营如同精密的机器般高速运转起来!复仇的火焰在每一个士兵眼中燃烧!
锦屏山顶,夜幕再次降临。诸葛亮与赵云、刘禅并未下山。他们需要在这里,如同执掌棋局的神明,俯瞰整个战场,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山顶预设的灯火信号,微调山下各军的行动节奏。
山下,战斗按照诸葛亮的剧本精准上演。
白日,魏延的佯攻让张任疲于应付。
入夜,魏延营中火光冲天,鼓声震地,杀声四起!张任果然中计,将大部分预备队和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东门方向。
与此同时,黄忠亲自督阵,五千精锐如同沉默的工蚁,在西门外的黑暗中疯狂掘进!泥土纷飞,汗水浸透衣甲,但无人叫苦,只有铁锹撞击石块的铿锵声和压抑的喘息!复仇的意志支撑着他们!
刘封所部也悄然运动到位,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猎豹。
子夜时分。
“报!军师!地道已挖至预定位置!火油柴薪已堆好!” 一名浑身泥土的传令兵气喘吁吁奔上山顶。
诸葛亮眼中寒光一闪,羽扇猛地指向山下西门方向:“点火!”
命令通过灯火信号瞬间传出!
轰——!!!
片刻之后,一声沉闷如地龙咆哮的巨响,伴随着冲天而起的烈焰,猛地从雒城西门城墙根部爆发开来!大地剧烈颤抖!火光映红了半边夜空!坚固的城墙在爆炸和烈焰的冲击下,虽然没有完全倒塌,但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和坍塌,砖石乱飞!城楼上的守军如同下饺子般惨叫着坠落!整个西门区域陷入一片火海和极度的混乱!
“地龙翻身了!!”
“城塌了!快跑啊!!”
“敌袭!敌袭!西门!西门!!”
凄厉的惨叫和混乱的呼喊瞬间撕裂了雒城的夜空!
“就是现在!” 诸葛亮羽扇再挥!
信号灯急闪!
“杀——!!!” 早已蓄势待发的刘封部,如同出闸猛虎,扛着沙袋木板,怒吼着冲向护城河!北门守军被西门的惊天剧变吓得魂飞魄散,抵抗微弱,浮桥迅速架起!
“为大汉!为庞军师!杀进雒城!生擒张任——!!” 关平、张苞的怒吼如同惊雷,率领着复仇的洪流,从南门方向对混乱的雒城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雒城,这座阻挡了刘备大军多日的坚城,在诸葛亮神乎其技的“水火并攻、三面开花”的战术下,在复仇烈焰的焚烧中,如同纸糊的一般,轰然告破!
锦屏山顶,诸葛亮迎风而立,羽扇纶巾,俯瞰着脚下那座在火光与杀声中陷落的城池。火光映照着他清癯而坚毅的侧脸,也照亮了他眼中那沉静如渊的智慧之光。他缓缓转身,对着被赵云抱在怀中、同样静静注视着山下战火的刘禅,再次深深一揖:
“此城已破,皆赖少主‘帝星定西’之指引!亮,代三军将士,谢过少主!”
山下,雒城内,最后的抵抗正在被扑灭。黄忠、魏延如同疯虎般在乱军中搜寻着张任的身影。复仇的号角,已然吹响。而通往成都的道路,在锦屏山巅那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的注视下,终于彻底敞开。成都,那“帝星”所定之处,已遥遥在望。诸葛亮的眼中,闪烁着破城后的冷静与更深的思虑。下一步,才是真正的关键——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那座象征着“天命”的城池。而怀中少主的“神异”,是否会再次为这最后的征途点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