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大军如铁桶般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然而诡异的寂静却笼罩着这座危城。
司马孚老谋深算,深知强攻坚城必然损失惨重,即便最终攻下,也会让司马家在与洛阳朝廷的后续博弈中失去筹码。
于是,围城后的头几日,司马军只是深沟高垒,加固营寨,偶尔派人在城下喊话劝降,试图从内部瓦解守军斗志。
然而,他们失算了。
邺城城头,魏军大旗依旧迎风招展,士兵巡逻的身影井然有序,看不到丝毫慌乱。
成济站在高大的城楼阴影下,冷眼看着城外连绵的敌营和那些正忙碌着修筑工事的敌军。
“将军,司马孚这老狐狸,看来是打定主意要困死我们了。”李昭低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城中存粮虽然充足,但若久困之下,军心难免……”
“没什么可怕的。”成济打断他,目光锐利如鹰。
“从我们到邺城开始,就没有退路了。”
成济转身,沿着马道缓步下行,李昭紧随其后。城墙内侧,守军将士们正在军官的指挥下,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加固着防御工事,搬运着滚木擂石,检查着弩机。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却不见畏惧。
正如成济所料,这支他精挑细选、家眷皆在洛阳受朝廷恩养的部队,忠诚度毋庸置疑。
出发前,皇帝曹髦亲自犒军,成济当众立下誓言,此战若有不测,朝廷将加倍抚恤,荫及子孙。
这份承诺,如同定心丸,也如同无形的枷锁,将三千将士的命运与这座城池牢牢绑定。
成济一边走,一边仔细检查着各项城防设施,不时停下,亲手测试城墙的坚固程度,或是查看火油、金汁的储备。他的平静和专注,无形中感染着周围的士兵。
但成济的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平静。
他深知,单纯的被动防守,即便意志再坚定,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也终有被耗尽的一天。
一旦士气因长困而低落,再坚固的城池也会从内部被攻破。而且,一味示弱,反而可能引起司马孚的疑心。
“必须掌握主动……”成济在心中默念,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
“以攻代守,出其不意!”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绪。
为何要坐等敌人来攻?
为何不能主动出击?
利用司马孚认为他们只能龟缩防守的思维定式,集中精锐骑兵,趁夜突袭,打乱敌军部署,焚其粮草,挫其锐气。
这不仅能提振守军士气,更能给司马孚造成一种错觉。
他成济确实已经中计,成了司马家的瓮中之鳖,突袭不过是困兽犹斗,是为了夺取一线生机而进行的绝望反击。
如此一来,司马孚或许会更加笃定自己的围城战略,从而放松对后方,特别是对来自洛阳方向援军的警惕。
毕竟司马孚认为,曹髦万万不会想到,那些世家大族会将成济偷袭邺城的消息偷偷传给他司马家。
皇上初掌朝政,虽然手握大权,但难免手段和心思略显稚嫩。
这在成济上朝之时就已经隐隐发现了,朝中那些大臣虽然表面对皇帝很恭敬,但是从言语上对皇帝确实有些轻视,而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想到这里,成济脚步加快,对李昭道:“传令,将所有的军官,即刻召集议事。”
“诺!”
不到半个时辰,城中各级军官齐聚于临时充作指挥所的府衙大堂。
成济没有废话,直接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故而,本将决意,不待敌攻,率先出击!以攻代守,乱其阵脚,扬我军威!”
此言一出,堂下众将皆是一惊,随即不少人眼中燃起兴奋的火光。
被动挨打终究憋屈,主动出击正合许多悍将的心意。
“将军英明!末将愿为先锋!”一名魁梧的骑督当即抱拳请命。
“末将也愿往!”
成济抬手压下众人的激昂,沉声道:“此战非同小可,并非为了破敌,重在袭扰、震慑,并迷惑司马孚。因此,出击兵力贵精不贵多。”
他目光扫过众人:“本将需要三百死士,皆需弓马娴熟,悍勇敢战。自愿报名,此去……九死一生。”
“末将愿往!”
“标下愿往!”
几乎是话音刚落,请命之声便此起彼伏,无一退缩。
成济心中一定,当即点选那名最先请命的骑督及其麾下三百精锐骑兵组成突袭队。
随后,他详细布置了任务:主要目标是敌军围城部队相对薄弱的西面营寨,以焚烧粮草、制造混乱为主,一击即走,不可恋战。
接下来的时间,整个邺城在加强防御的同时,一股隐秘而紧张的战前气氛在军队中弥漫开来。
三百骑兵被集中起来,秘密检查战马的马蹄铁和鞍具,磨利刀枪,准备充足的箭矢和引火之物。
成济亲自巡视,检查每一匹战马的状态,每一名士兵的装备。
他站在校场上,看着这些即将随他赴死的勇士,他们大多很年轻,脸上带着这个时代军人特有的质朴和坚毅。成济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诸位,今夜随我出城,不是为了求生,而是为了求胜!为了给陛下创造战机!我们的每一次冲锋,每烧掉敌军的一束粮草,都是在为最终的胜利增添筹码!此战,有死无生,有进无退!”
“有死无生!有进无退!”三百人低沉的吼声在校场上空回荡,虽不响亮,却带着决绝的意志。
夜幕渐渐降临,邺城内外一片寂静,只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城外的司马军大营灯火点点,如同繁星落地,看似宁静,却暗藏杀机。
成济站在城门洞的阴影里,全身披挂,手按剑柄,等待着出击的最佳时机。
他的目光穿透黑暗,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爆发的血战,看到了司马孚惊愕的表情,更看到了南方,那支正在兼程北上的、决定最终命运的皇帝亲军。
砺剑多时,只待今夜,剑锋出鞘,寒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