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谈判事宜皆由cAA(创新艺人经纪公司)出面牵头,目前谈判已正式拉开帷幕。
好在卡齐尔和汤姆都十分清楚这个项目的核心诉求,并且早早地就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告知了各自的经纪人。
帕特?金斯利和萨尔瓦多?巴洛维都抱着“这事儿必须得成”的坚定心态来参与谈判,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当下,就差把双方提出的条件进行细致磨合,直至达成一致。
说实话,帕特?金斯利原本对这个项目不太看好,毕竟汤姆?克鲁斯去年刚获得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在公关方面投入了不少费用,可最终还是与奖项失之交臂。
再加上妮可?基德曼那边,她正全力为2003年凭借《时时刻刻》冲击最佳女主角做准备,帕特在这对前夫妻之间还得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
然而,她又不能对汤姆这个最大的客户置之不理,而且《荒野猎人》也得冲着2003年的奥斯卡去努力,这下她要处理的事情可真是太多了。
虽说经纪人和客户都没有明确表示要冲击奥斯卡,但圈内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们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卡齐尔?格雷放着观众喜爱的动作片、喜剧片不拍,偏偏要选择拍摄自传改编片,除了冲着最佳导演奖去,还能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他们自然不会那么傻,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
萨尔瓦多?巴洛维代表格雷影业经过一番艰苦谈判后,合作条件总算确定了下来:汤姆?克鲁斯将获得1500万美元的固定片酬,不参与票房分成。
这是格雷影业除了给卡齐尔自己开出的片酬之外,给演员开出的最高片酬。
没人敢保证这部片子的票房情况,毕竟它跟卡齐尔以往所拍摄的项目风格完全不同,所以汤姆这边干脆争取了更高的固定片酬,而没有选择票房分成。
至于卡齐尔,他给自己定了500万美元的片酬。
虽说他也能够像有些导演那样只拿1美元的片酬,把预算节省下来,但那样做对跟他合作的四位经纪人来说太不尊重了,毕竟他们还得靠佣金来赚钱维持生计呢!
片酬谈妥之后,双方一拍即合,《荒野猎人》项目正式宣告启动。
接下来,卡齐尔和汤姆开始深入地聊起具体的角色细节。
卡齐尔原本以为,汤姆作为超级巨星,可能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增加戏份、增加台词,毕竟大牌明星多少都有点自己的架子。
不过,只要要求不过分,他都打算一一答应。
这会儿,格雷影业也没有闲着,正在为另外两个项目积极寻找合适的导演。
弗瑞蒙特?史密斯刚拍完《疾速追杀2》,想好好休息一阵子,看来他属于那种“两年拍一部”的慢节奏导演,不像卡齐尔这样连假期都不休息,在这行里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其实,卡齐尔心里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对于《史密斯夫妇》和《谍影重重2》的导演,他都打算邀请原版的导演来执导。
道格?里曼本是《谍影重重》的原定导演,结果卡齐尔当年了接过来,这相当于断了人家的机会。
为了弥补这一点,斯特拉?威洛这次特意邀请道格?里曼来执导《史密斯夫妇》,毕竟在前世,这部片子也是由他拍摄的。
至于《谍影重重2》,卡齐尔推荐了保罗?格林格拉斯,跟道格一样,保罗在前世也是《谍影重重》系列的导演。
这两位导演说起来都只能算是b级导演,他们在专业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水准,也拍过几部片子,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
跟当初签下林诣彬一样,格雷影业给道格?里曼和保罗?格林格拉斯都签下了“三部片合约”,也就是说,他们在法律上必须要为格雷影业拍摄三部片子。
至于涨薪方面,条款可以商量,但核心内容不能更改。
《怪兽电力公司》上映两周后,在北美的票房已经突破了1.33亿美元,紧接着又有一批新片扎堆上映。
2001年11月15日,周四午夜时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迎来了全球首映。
这部片子可是影史第四大Ip的开篇之作,按照Ip总营收来计算,排名第一的是漫威电影宇宙(mcU),第二是《蜘蛛侠》,第三是《星球大战》。
《哈利?波特》小说早就已经火遍全球,从青少年群体到成年人,粉丝数量众多,大家都满心期待着电影版的上映。
在2001年之前,J.K.罗琳就已经出版了四部小说。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首日(周五)的票房达到了3233万美元,这个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了,可偏偏《蜘蛛侠》首日票房拿下了3900万美元,还是比它高出一截。
不过到了周六,票房又有所上涨,达到了3351万美元,周日则收获了2444万美元。
三天下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首周末的票房累计达到了9029万美元,成绩可谓相当亮眼。
华纳兄弟公司高兴坏了,立马决定加大对这一Ip的投入力度,打算进行长期开发。
可无论怎么吹捧《哈利?波特》,都绕不开一个事实:它还是输给了卡齐尔的《蜘蛛侠》,人家首周末的票房可是高达1.14亿美元。
这会儿,华纳兄弟的管理层忍不住开始琢磨:要是当初让卡齐尔?格雷来执导《哈利?波特》,票房会不会更加火爆呢?
没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句“要是当初”的假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