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马特?达蒙饰演的杰森?伯恩正沿着街道稳步前行。
此时,漫天“飞雪”肆意飘扬,纷纷扬扬地洒落在街道的每一处角落,整个画面瞬间被白色所笼罩,仿佛置身于一个银装素裹的梦幻世界。
伯恩一边走,一边警惕地左右张望,眼神中透露出迷茫与警觉。
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前方两个身着警服的人身上……】
“卡!休息十分钟!”
导演卡齐尔紧紧盯着监视器,专注地看了三十秒后,果断喊停。
随着他这一声令下,原本安静有序的片场瞬间变得忙碌起来。
负责营造雪景的鼓风机率先停止了运转,在影视拍摄中,模拟雪景的方法多种多样,撒碎纸片、白色塑料碎屑等都是常见的手段,这些材料在镜头里呈现出的效果与真雪几乎毫无差别。
此次剧组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使用碎纸片来模拟雪景。
毕竟,不能寄希望于老天爷恰好在拍摄雪景的那天飘下真雪。
而且,天气寒冷不仅会影响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状态,万一有人因此冻病,那拍摄进度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鼓风机将“雪”(碎纸片)朝着远处吹去时,那场景看起来倒也颇为逼真。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碎纸片十分光滑,走在上面很容易滑倒。
马特?达蒙在拍摄过程中不得不小心翼翼,每迈出一步都格外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个四脚朝天。
为了节省拍摄成本,这部戏选择在洛杉矶进行拍摄。
原本剧组有过前往瑞士拍摄实景的想法,毕竟瑞士的雪景闻名遐迩,能够为影片增添不少真实感和美感,但这个提议最终被卡齐尔否决了。
说实话,卡齐尔这个人向来不喜欢折腾。
在他心中,当导演最不想干的事情里,全球跑宣传排在首位,接受采访则位居第二,去派对应酬排在第三。
原版《谍影重重》的拍摄足迹遍布法国、意大利、捷克以及米科诺斯岛……
但他觉得这次拍摄,去法国和意大利就足够了,其他国家的场景,尽量通过布景和特效仿得逼真一些就行。
卡齐尔认为,跑那么多地方纯粹是折腾人。
虽说可能有些剧组人员乐意借着工作的机会进行环球旅行,但他绝对不在此列。
“导演,我刚才那场戏演得怎么样?”马特?达蒙拍摄间隙走过来,一脸认真地询问卡齐尔。
马特?达蒙可是演艺圈中正儿八经的实力派演员,还曾获得过奥斯卡影帝的提名。
为了能够完美诠释杰森?伯恩这个角色,他付出了诸多努力。他甚至专门去采访过失忆患者,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中一点点琢磨角色的特点,力求将伯恩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过,尽管他如此用心,最终还是需要听从导演的意见和指导。
“挺好。”
卡齐尔微微点头,给予了肯定的评价,随后干脆邀请马特?达蒙一起过来观看监视器。
一般来说,很多导演并不喜欢让演员看回放,因为有些演员一旦看到自己的镜头,就会过度关注表情和动作的细节。
一旦发现有点小失误,反而会在后续的拍摄中放不开,导致表演变得生硬不自然。
但马特?达蒙是个例外,卡齐尔想借着这次回放的机会好好夸夸他,同时也想趁机给他一些建议:“你得一直保持那种‘失忆者的迷茫和压抑’的感觉,毕竟伯恩此刻还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情绪要贯穿始终。”
“那,导演,要不我们重拍一条?我现在感觉更能代入伯恩的角色了,刚刚有些细节我还可以处理得更好。”马特?达蒙思索片刻后,认真地说道。
看着马特?达蒙这股认真较劲的劲头,卡齐尔不禁摇摇头,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果然,有些演员为了拍出一个完美镜头,能跟导演反复磨合。马特大概就是那种靠深入理解角色来入戏的类型。
“行是行,但马特你得明白,这是一部动作片,不用太过于纠结于细腻的情绪戏。除非是剧情需要,否则不用把情绪过于外放,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说白了,只要演得够酷,符合动作片的风格,在我这儿就没问题。”卡齐尔语重心长地说道。
卡齐尔这么说可不是毫无根据的。
想当年,阿德里安?布罗迪在拍摄《钢琴家》时,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入戏太深,整个人都陷入了抑郁的情绪中,甚至因此和女朋友分了手。
希亚?拉博夫在拍摄《狂怒》时,为了体验士兵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硬是一个月不洗澡,那股较真劲儿让人惊叹不已。
更别提希斯?莱杰在演《黑暗骑士》里的小丑时,为了塑造出这个经典角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最后甚至把自己都绕进了角色的复杂情绪中,难以自拔。
卡齐尔可不想看到马特?达蒙也陷入这样的境地。
毕竟,这部片子本身并不是什么严肃题材的作品,它的定位就是拍给男观众看的,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刺激和爽快,犯不着用奥斯卡级别的演技标准来严格要求。
“我懂了。”马特?达蒙认真地点点头,随后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更好地融入角色。
就这样,原本三十秒的戏决定重新拍摄。
然而,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一开拍,马特?达蒙在行走时不小心差点滑倒,好在他反应迅速,及时稳住了身体,否则这一条又得从头再来。
经过前前后后三条的拍摄,大家才终于满意。
在这短短三十秒的镜头里,马特?达蒙将伯恩走出街头时的茫然无措、内心的迷茫与警觉,演绎得恰到好处,仿佛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杰森?伯恩就在眼前。
【镜头继续推进:杰森?伯恩(马特?达蒙 饰)敏锐地感觉到那两个警察一直在盯着自己,凭借着多年的特工经验和敏锐的直觉,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被跟踪了。
为了摆脱警察的追踪,同时弄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他干脆加快脚步,朝着美国大使馆的方向走去。
原来,他的兜里揣着十几本护照,这些护照的国籍和身份各不相同,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本护照,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谁。
他急需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好好梳理一下这些混乱的信息。
警察没有权限进入美国大使馆,伯恩心想,进入大使馆后自己总算可以暂时喘口气,有时间好好思考一下目前的状况了。
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麻烦又接踵而至,连大使馆里的人似乎也在四处寻找他。
伯恩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无处可逃。
没办法,他只能一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众人的搜寻,一边寻找机会往外跑……】
“卡!”
卡齐尔皱着眉头,紧紧盯着监视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画面中出现了一个英文招牌。
“这招牌……不是说了要弄成瑞士德语的吗?”
说实话,卡齐尔自己也不确定瑞士当地具体应该使用哪种德语变体,但他至少清楚当地说的是德语,所以招牌肯定不能是英文,否则就会穿帮,影响影片的真实性。
“对、对不起,导演!”
道具组组长埃夫伦?雷耶斯听到导演的指责后,吓得脸色一变,赶紧诚惶诚恐地认错。
随后,他手忙脚乱地给手下使眼色,示意他们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
自从哈罗德?维特森转去当制片人后,道具组的各项事务就归埃夫伦?雷耶斯负责管理了。
“我们这儿有会说瑞士德语的人吗?”卡齐尔看着慌乱的道具组,皱着眉头问道。
“有!之前专门雇了一位!”埃夫伦?雷耶斯连忙回答道。
“行,让他过来对接细节。”卡齐尔叹了口气,心中有些无奈,这下又得花时间调整道具了,拍摄进度肯定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他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为了影片的质量,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他只能耐心等待道具组将招牌问题解决,以便继续后续的拍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