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宇宙的“弹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真切体现在每一次航行、每一次观测之中。“方舟”如同航行在一片拥有生命的海洋里,周遭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如同呼吸般微微脉动。
一次常规的短途跃迁后,“方舟”并未出现在预定的星域坐标,而是被一股无形的空间“褶皱”轻柔地推向了数光年外的一片未知星云。星云并非由单纯的气体和尘埃构成,其内部闪烁着无数由纯粹“可能性”凝聚成的、短暂存在的能量结构,它们如同水母般漂浮、变形,散发出诱人又危险的规则波动。
“导航系统误差超出修正范围。”零冷静地汇报,它的逻辑核心已经习惯了这种“意外”,“当前星域未记录于任何已知星图。空间结构呈现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特征,常规物理模型部分失效。”
苏晚晴站在观测窗前,凝视着那片梦幻而诡异的星云。她的净化之力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能量结构中蕴含着无数种相互矛盾的未来剪影,仿佛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尚未坍缩的平行世界入口。“这里……好像所有‘可能’都同时存在着。”
林烬没有感到意外,他伸出手,指尖并未调动力量,只是自然地与周围活跃的规则进行着“沟通”。在他眼中,这片星云并非混乱,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动态的“有序”。他能“听”到不同规则弦线相互摩擦、耦合产生的“声响”,能“看”到可能性涟漪如何像水波一样扩散、干涉。
“规则的‘弹性’意味着路径不再是唯一的。”他解释道,目光仿佛穿透了星云的迷障,看到了其内部更深层的结构,“这里没有‘错误’的坐标,只有‘不同’的风景。零,更新导航协议,加入对局部规则潮汐和可能性涟漪的实时监测与适应算法。”
“正在构建动态规则地图……需要大量实地数据支撑。”零立刻开始执行,对于它而言,理解并适应这种全新的宇宙,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探索。
就在“方舟”小心翼翼地调整姿态,准备深入这片规则异常区进行探测时,一阵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熟悉冰冷感的规则波动,如同穿过漫长时空的叹息,被林烬敏锐地捕捉到。
这波动并非来自眼前的星云,而是源自更加遥远、靠近宇宙某个古老边际的黑暗区域。其本质与“归一”的秩序之力同源,却更加稀薄、破碎,仿佛某种巨大存在崩塌后残留的……“尘埃”。
“有东西……”林烬眉头微蹙,集中感知,“是‘归一’的残骸?还是……”
他尝试追溯那波动的源头,意识跨越无尽虚空,隐约“看”到了一片令人心悸的景象——那并非物质意义上的残骸,而是一片规则的“真空带”,一片被强行从宇宙活动背景中“剥离”出来的绝对静止区域。在那片区域的中心,漂浮着一些苍白、扭曲、如同冻结在时间中的幽灵般的……结构体。
它们似乎还保留着些许“归一”秩序的特征,但却失去了那宏大的、主动的意志驱动,只剩下某种残存的、机械般的“本能”。其中最为清晰的一个结构体,其形态隐约像是一艘……巨大无比的、破损严重的……「方舟」的残骸?但那规模远超林烬他们所乘的“方舟”,更像是一座漂浮的苍白大陆,其风格古老而陌生,散发着死寂与破败的气息。
更让林烬在意的是,从那片规则的坟场中,除了冰冷的秩序余烬,他还感受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苏晚晴的净化之力隐隐共鸣的……「生命反应」?虽然那反应微弱到几乎要被死寂淹没,仿佛风中残烛,但其存在本身,就与那片区域的本质格格不入。
“发现异常规则静止区,坐标已记录。”林烬将感知到的信息共享给零和苏晚晴,“区域内检测到高浓度秩序残留,以及……一个极其微弱的生命信号。”
“生命信号?”苏晚晴惊讶地转过头,“在‘归一’的残骸里?这怎么可能?”她的净化之力对生命气息极其敏感,此刻也隐隐感觉到了那丝遥远而顽强的波动,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与坚韧。
零迅速调取数据库进行比对:“未找到与描述结构匹配的文明造物记录。该生命信号特征无法识别,其存在状态……违背当前区域物理规则,逻辑上不可能。”
一个存在于秩序坟场中的不可能生命。
是“归一”毁灭时未能彻底清除的受害者?还是某种依托秩序残骸而生的诡异存在?亦或是……与“初代守望者”同时代,甚至更早的某个失落文明的最后遗民?
这突如其来的发现,为这片充满生机的变量之海,投下了一道来自旧日阴影的谜题。
林烬凝视着那个遥远的方向,混沌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新生宇宙并非一片坦途,旧时代的遗毒与未知的隐患,依旧潜藏在光芒未曾照亮角落。
“调整航向。”他做出了决定,“目标,规则静止区。”
探索新生宇宙的第一次正式行动,并非走向繁华与光明,而是主动驶向了一片被遗忘的、充满危险的旧日坟场。那里有冰冷的秩序残骸,有一个违背常理的生命信号,或许……也隐藏着关于这个宇宙更古老、更不为人知的秘密。
守望者的航程,从一开始,便与谜团和危险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