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门户在“方舟”后方缓缓闭合,将那片光怪陆离、规则崩坏的界渊彻底隔绝。舷窗外,久违的、点缀着冰冷光点的深邃星空再次映入眼帘,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正常”感。
主控大厅内一片狼藉,损坏的控制台闪烁着电火花,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能量过载的气味。但劫后余生的庆幸并未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疲惫与凝重。
苏晚晴第一时间检查林烬的状态,发现他气息平稳,并无明显外伤,只是闭目不语,仿佛沉浸在某种深层次的感悟中。她不敢打扰,转而与零一起,开始评估“方舟”的损伤并启动紧急修复程序。
“方舟”结构损伤度47%,能源储备仅余18%,主引擎部分单元熔毁,隐匿系统完全瘫痪……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现在就像是一艘在狂风巨浪中侥幸存活、却已千疮百孔的破船,漂浮在未知的星域。
“定位我们当前坐标。”苏晚晴对零说道。
零调动尚能工作的备用传感器和星图数据库,片刻后,得出了结果:“我们位于‘北冕座-尘埃星云’边缘地带,距离已知的‘守望者’主要航路偏离约七百光年。好消息是,这里并非‘归一路径’标注的高风险区,短期内遭遇‘同调者’或‘噬骸者’的概率较低。”
不幸中的万幸。他们成功从界渊脱身,并未直接落入另一个险境。
“优先修复生命维持系统和基础动力,寻找附近可能存在的资源点。”苏晚晴下达指令。当务之急是活下去,恢复“方舟”的基本航行能力。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烬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眸恢复了常态,但那深邃的瞳孔深处,似乎隐藏着两个微缩的、缓缓旋转的宇宙模型,一个秩序井然,一个混沌初开,而在其核心,是那万物归寂的奇点。
“我没事。”他看到苏晚晴担忧的目光,轻声说道。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仿佛能安抚空间本身的奇异力量。
他内视自身,丹田处的“归墟奇点”静静悬浮,不再主动吸纳外界能量,却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宇宙进行着极其细微的、规则层面的交互。它既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维持其存在本身,就在持续消耗着他的精神与意志。
而灵魂深处那枚秩序烙印,并未如预期般被完全屏蔽。在离开界渊那种极端环境后,它似乎又开始缓慢地、顽强地试图重新建立与遥远“归一”本体的连接。归墟奇点能扭曲、延迟这种连接,却无法根除。就像一颗深埋的毒瘤,暂时被压制,但隐患仍在。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守望者最终避难所’。”林烬开口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只有那里,才可能有彻底解决这烙印,或者完全掌控‘归墟奇点’的方法。”
他有一种预感,留给他和“方舟”的时间,不多了。“归一”绝不会放任一个拔除了其前哨、并融合了界渊混沌的“异数”逍遥法外。
“零,重新规划航线,目标‘守望者最终避难所’。在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前进。”
“明白。正在计算最优航线……警告,检测到微弱的空间涟漪,方位……来自界渊出口方向!”零突然发出警示。
林烬眼神一凛,瞬间将感知蔓延开去。果然,在那片刚刚闭合的空间坐标附近,空间的“薄膜”正在轻微震颤,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试图强行钻出!
是界渊内的混乱生物被他们离开时的动静吸引?还是……“归一”派出的新的追猎者,已经沿着尚未完全断绝的烙印联系,追踪而至?
“启动最低功耗隐匿模式,立刻离开这里!”林烬当机立断。
“方舟”拖着残破的舰体,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悄无声息地滑入星尘之间,将那片可能带来新危险的空间坐标远远抛在身后。
星骸踏上了归途,但追猎的阴影,从未远离。而那枚深植于灵魂的秩序烙印,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们,最终的考验,尚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