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论语·子路》有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感于辩赛作绝句:
藏乡辩场起风雷,学子争锋展睿才。
教改初心凝共识,青春筑梦向未来。
1979年的夏风掠过马尔康师范学院的操场,将教学楼前的红旗吹得猎猎作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领域的变革呼声渐高,学校顺势举办了“改革开放与教育发展”主题辩论赛,鼓励学子们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藏区教育的未来方向。消息一经公布,各班纷纷组建战队,教室里、图书馆里,随处可见同学们热烈讨论的身影,青春的思辨气息弥漫在整个校园。
离翁、淑英和学荣自然也加入了班级战队。班主任担任指导老师,第一次讨论会就明确了辩题——“藏区教育应侧重传统传承还是现代创新”,他们班抽到的是正方,观点为“藏区教育应侧重现代创新”。“这个辩题太有意义了!咱们经历过学农学工,见过藏区的教育现状,一定能拿出好论据!”学荣摩拳擦掌,率先表态。淑英则细心地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我们得结合改革开放的政策,再联系藏区的实际情况,这样论证才扎实。”离翁坐在一旁,翻看着从图书馆借来的教育类书籍,若有所思地说:“可以从学工时接触的机床、脱粒机说起,现代技术能让藏区更快发展,教育创新是基础。”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人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他们查阅《人民日报》关于教育改革的社论,摘抄国内外教育创新的案例,还走访了学校的资深教师,请教藏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离翁负责搜集“现代创新对藏区发展的推动作用”的论据,他想起学农时见过的手摇脱粒机效率低下,而驻村干部带来的新式脱粒机大大提升了秋收效率,便把这个案例详细记录下来;淑英则专注于“教育创新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她结合自己教藏区孩子写字的经历,认为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单一,现代教育能拓宽学生视野;学荣则擅长梳理逻辑,负责构建辩论框架,把众人的论据串联成紧密的攻防体系。
辩论赛前的排练格外激烈。模拟辩论时,反方抛出“藏区文化传统珍贵,过度创新会导致文化流失”的观点,直指正方软肋。学荣立刻反驳:“我们强调的现代创新并非摒弃传统,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比如用现代教学方法教藏语,既能保留文化,又能提高效率。”离翁紧接着补充:“改革开放让藏区打开了大门,只有通过教育创新,培养掌握现代知识的人才,才能让藏区跟上时代步伐,传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淑英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轻声却有力地说:“藏区的孩子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教育创新能给他们更多机会,这才是对他们未来负责。”
几次排练下来,三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辩论技巧也日渐娴熟。离翁原本不善言辞,经过反复练习,不仅能清晰表达观点,还能敏锐捕捉对方漏洞;淑英则克服了紧张,在辩论中总能用细腻的论据打动人心;学荣更是发挥了幽默风趣的优势,常常能用生动的比喻化解对方的凌厉攻势。
辩论赛当天,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各校领导和师生代表齐聚一堂,气氛十分热烈。舞台上,正反双方战队身着整齐的校服,神情严肃又充满斗志。开篇立论环节,学荣作为一辩率先发言,他用洪亮的声音阐述观点,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讲到藏区教育的现状,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赢得了阵阵掌声。反方一辩也不甘示弱,从藏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切入,言辞恳切,同样获得了不少认可。
自由辩论环节,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反方抛出“藏区师资力量薄弱,盲目追求现代创新不切实际”的观点,语气咄咄逼人。离翁立刻起身回应:“正因为师资薄弱,才更需要通过教育创新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组织教师培训、利用简易教具辅助教学,这正是我们学工实训中学到的‘因地制宜’!”他结合自己制作木工教具的经历,生动地说明了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从身边做起,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方又提出“现代文化涌入会冲击藏区传统价值观”的担忧。淑英从容起身,目光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就像之前看《望乡》,虽然是外国电影,但我们学会了反思人性、珍惜当下,这就是文化交流的意义。教育创新不是照搬外来文化,而是取其精华,与藏区传统相结合,培养既有民族自豪感又有开阔视野的学生。”她的发言温柔却有力量,让现场陷入短暂的沉思,随后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学荣则抓住反方论据中的漏洞,幽默地反驳:“对方辩友说创新会流失传统,那我们学农时用现代方法改良青稞种植,难道就不是对传统农业的传承与发展吗?藏区的教育也一样,只有在创新中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他的话引得全场大笑,也巧妙地化解了反方的攻势。
辩论接近尾声,双方四辩总结陈词。离翁作为正方四辩,沉稳地梳理了全场论据,从时代需求、藏区发展、学生成长三个维度,再次强调了“藏区教育应侧重现代创新”的观点。他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进藏区,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固守成规。只有以创新为翼,才能让藏区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才能让藏区的教育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他的总结铿锵有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最终,经过评委的激烈讨论,离翁所在的班级战队获得了辩论赛冠军,离翁还凭借敏锐的思维和精彩的发言,被评为“最佳辩手”。颁奖时,校长亲自为他们颁发奖杯和证书,笑着说:“你们的辩论不仅展现了青春风采,更体现了对藏区教育的深入思考。希望你们记住今天的观点,将来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
赛后,三人坐在操场的树荫下,翻看着奖杯和证书,心里满是成就感。“没想到我们真的赢了!”学荣兴奋地说。淑英笑着说:“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排练,都让我们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离翁点点头,望着远处的雪山,轻声说:“辩论的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明确了方向——将来教书育人,既要守住藏区文化的根,也要打开现代创新的门。”
夏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温暖而明亮。他们知道,这场辩论赛不仅是一场青春的争锋,更是一次对教育初心的坚定宣誓。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他们的青春之路与藏区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而这段辩场争锋的经历,会成为他们未来教书育人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他们用担当与智慧,为藏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结尾律诗
辩场盛夏起高声,学子争锋论教兴。
创新立论明方向,传承思辨凝共识。
唇枪舌战彰才思,笑语欢声结友盟。
不负韶华担使命,藏乡教育育新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