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卓克基前柳色残,蛾眉受辱起波澜。
青丝新烫招魑魅,白卷狂书斥鼠肝。
一纸檄文惊州府,千声正义护儒冠。
从今不许孤芳影,须伴春风上陌端。
马师校的春阳总带着川西高原特有的清冽,操场边的格桑花刚抽出嫩芽,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搅得人心惶惶。自南坪县考入校的荣芳,是班里公认的美人胚子,柳叶眉配着杏核眼,一笑便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加之性格温婉,深得同学们喜爱。这日周末,她揣着攒了半个月的津贴,想着去卓克基街上烫个时兴的卷发,也算给枯燥的求学时光添点亮色。
卓克基街依山而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藏式碉楼与汉式铺面错落相间,叫卖声、马蹄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荣芳走进街口那家新开的“爱美理发店”,师傅是从成都来的,手艺颇为精巧。两个时辰后,当她顶着一头蓬松的卷发走出店门时,连街边卖酥油茶的阿婆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笑着用藏语夸她“像格桑花一样好看”。荣芳脸颊微红,攥紧书包带,脚步轻快地往学校方向走——学校离卓克基街有三里多路,再晚些天就要黑了。
没走多远,巷口突然窜出三个流里流气的青年,个个敞着衣襟,嘴里叼着烟卷,眼神不怀好意地在她身上打转。为首的矮个男子嬉皮笑脸地拦住去路:“哟,这是哪里来的大美人?头发烫得跟洋婆子似的,不错不错!”旁边的高个伸手就要去摸她的卷发,荣芳吓得连连后退,厉声呵斥:“你们干什么!我是马师校的学生,快让开!”
“马师校的?更有意思了!”矮个男子搓着手逼近,“陪哥几个去喝杯酒,少不了你的好处。”荣芳急得眼眶发红,转身就跑,却被另一个瘦猴似的青年拽住了书包带,卷发被扯得生疼。她拼命挣扎,书包掉在地上,书本散落一地,其中一本《现代汉语》被狠狠踩上了几个脚印。街上的行人虽有驻足,却大多敢怒不敢言——这三人是当地出了名的地痞,平日里横行霸道,没人愿意招惹。
就在荣芳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同班的两个男生刚好路过。他们是来街上买文具的,远远看见这一幕,立刻冲了过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欺负女生,算什么本事!”班长李建国怒吼着推开矮个男子,另一个男生张强则扶起荣芳,帮她捡起散落的书本。三个地痞见有人出头,顿时凶相毕露,矮个男子从腰间摸出一把弹簧刀,晃了晃道:“多管闲事是吧?今天连你们一起收拾!”
双方扭打在一起,李建国和张强虽有血气,却终究不是常年寻衅滋事的地痞对手,没一会儿就被打得鼻青脸肿。荣芳吓得浑身发抖,一边哭一边喊“救命”,终于引来了街上巡逻的两名民警,三个地痞见状才骂骂咧咧地溜走了。
回到学校,荣芳的委屈再也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蓬松的卷发凌乱不堪,脸上还留着泪痕,那本被踩脏的课本就放在手边,格外刺眼。同学们很快都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个义愤填膺。“太过分了!简直无法无天!”“必须给荣芳讨个说法!”“不能就这么算了,不然以后我们女生还怎么上街!”
议论声像潮水般蔓延,高年级的同学也闻讯赶来,大家自发地聚集在教学楼前,要求学校出面解决问题。情绪激动的同学们甚至堵住了校门,高喊着“严惩地痞”“保护学生”的口号。当地的一些居民听说后,也有不少人赶来围观,有人同情学生,也有人觉得是学生小题大做,双方渐渐起了口角,矛盾一触即发。
校长急得团团转,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派人去和当地政府沟通,可混乱的局面一时难以控制。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宣布暂时停课,让学生们先返回宿舍冷静。但停课的决定反而让同学们的情绪更加激动,大家纷纷表示,如果不严肃处理此事,就绝不复课。
宿舍里,荣芳默默垂泪,同学们围在她身边,一个个唉声叹气。“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李建国皱着眉头说,“光靠我们喊口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可我们能怎么办呢?当地政府好像也不太重视。”有人低声说道。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突然提议:“去找离翁啊!离翁学问深,见识广,肯定能想出办法!”
离翁是学校里的一位老教师,年过花甲,头发花白,平日里沉默寡言,却学识渊博,深受学生们敬重。他本名李修远,因性格淡泊,不慕名利,大家都尊称他为“离翁”。同学们立刻簇拥着荣芳来到离翁的宿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离翁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当听到荣芳被地痞调戏、同学们被殴打时,他那双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怒火。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躁动的人群,沉默了许久。“孩子们,”他转过身,声音低沉却有力,“此事绝非小事,关乎学子尊严,关乎校风校纪,更关乎一方安宁。他们欺负的不仅仅是荣芳同学,更是我们马师校全体师生,是教书育人的圣地!”
“离翁,那我们该怎么办啊?”同学们急切地问道。离翁沉吟片刻,说道:“我们不能只靠愤怒和呐喊,要拿出能打动人心、引起社会关注的东西。我要写一篇《告全州人民书》,把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众,让全州人民都来评评理,让上级部门重视起来!”
说干就干,离翁立刻铺开纸笔,研墨挥毫。他先是详细叙述了荣芳同学上街被辱的经过,字字句句饱含悲愤,将地痞的嚣张跋扈、学生的无辜受害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他笔锋一转,阐述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斥责了地痞的恶行对教育事业的破坏,呼吁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安宁。最后,他提出三点诉求:一是从严惩处肇事地痞,还荣芳同学一个公道;二是加强当地治安管理,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三是希望相关部门重视此事,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离翁的书法遒劲有力,文章更是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正义之气。同学们围在一旁,看着他奋笔疾书,原本躁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写完后,离翁通读一遍,又修改了几处字句,然后交给身边的学生:“拿去,赶紧找地方印刷,越多越好,不仅要在卓克基街发,还要送到马尔康市,送到州委去!”
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有人联系印刷厂,有人凑钱支付印刷费,还有人主动承担起分发传单的任务。当晚,数百份《告全州人民书》就印刷完毕。第二天一早,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在卓克基街的大街小巷分发,有的骑着自行车赶往马尔康市,把传单送到机关单位、学校、商铺,还有人专门把传单送到了州委办公室。
传单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州各地的人们都知道了马师校学生受辱的事情,纷纷谴责地痞的恶行,对学生们表示同情和支持。不少开明绅士、教育界人士更是联名向州委写信,要求严肃处理此事。州委领导看到《告全州人民书》后,也极为重视,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专项调查组,前往卓克基镇调查此事。
调查组很快查明了真相,那三个地痞果然是当地的惯犯,平日里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州委领导当即作出决定,从严惩处肇事人员,对三人依法拘留,并责令当地派出所加强治安管理,尤其是在学校周边增设巡逻岗,保障学生安全。
消息传回学校,同学们欢呼雀跃,压抑多日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荣芳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褪去,但眼神里多了几分释然。停课多日的学校终于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经历了这件事,学校也意识到了学生安全管理的漏洞。校长召集全体师生开会,宣布了一项新规定:今后女同学一律不得单独上街,如需外出,必须有男生陪同;学校每周会安排固定时间,由老师带队组织学生上街采购生活用品,确保学生出行安全。这个规定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了保护每一位同学的安全。
夕阳下,马师校的操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格桑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荣芳和几位女同学并肩走在校园里,身边陪着两个男生,她们的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离翁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这一纸《告全州人民书》不仅为学生们讨回了公道,更守护了校园的安宁,也让正义之光照亮了这片川西高原上的育人之地。
尾声·临江仙
卓克街头风波起,蛾眉受辱心惊。怒书一纸诉不平。全州皆响应,正气满山城。
从此芳踪须伴影,校园重获安宁。书声又起向阳明。春风拂嫩蕊,桃李更繁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