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诗曰:
务本躬耕雪域边,团旗漫卷接云天。
初心未改青春色,大道长行自着篇。
从壤塘县开往成都市的客车,在川西北蜿蜒的公路上缓缓前行。车窗外,深秋的川西高原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枯黄的草甸与赭红的山岩交错铺展,偶有几簇经幡在山风里猎猎作响,为这苍茫大地添了几分肃穆。客车第二排靠窗的位置,离翁正襟危坐,手中捧着一份折叠整齐的红头文件——那是四川省团委印发的《关于召开全省共青团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的通知》。纸面已被高原的风拂得有些粗糙,他指尖划过各县团委需在会上作工作汇报的字样,目光凝注间,思维忽然如脱缰的骏马,一下驰回了年初刚调到县团委工作时的情景。
那时的壤塘,春寒料峭。离翁刚从壤塘中学的三尺讲台抽调到县团委任副书记,接手工作时,面对的是基层团组织涣散、青年工作缺乏活力的窘境。团州委书记找他谈话时的话语犹在耳畔:壤塘地处偏远,青年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关键,你既要懂教育,又熟悉本地情况,这副担子交给你,组织放心。分管团委工作的县委副书记也在常委会上叮嘱: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把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壤塘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接手工作的第一个月,离翁便带着团委仅有的一名干事,踏遍了全县十一乡的所有村社和学校。壤塘县地域辽阔,乡与乡之间最远相隔百余公里,许多村寨不通柏油路,他们就骑着摩托车在泥泞的山道上颠簸,常常是清晨出发,深夜才能返回县城。有一次去上杜柯乡调研,途中突遇暴风雪,自行车陷在雪地里无法动弹,三人裹着藏袍在牧民的帐篷里借宿了一夜,第二天顶着风雪继续赶路。就是这样实打实的走访,让离翁摸清了症结:基层团支部书记多由村干部兼任,精力分散;青年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吸引牧区和学校的青年参与;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真正了解青年需求。
找准问题后,离翁在县委和团州委的支持下,迅速制定了《壤塘县基层团组织整顿实施方案》。他提出三个强化工作法:强化班子建设,公开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业务能力;强化阵地建设,依托村党群组织和学校,建立青年之家,配备图书、运动器材和多媒体设备;强化活动引领,结合壤塘的藏族文化特色,开展青春献礼党代会·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组织青年歌手大赛、锅庄舞展演进牧区等活动。
整顿工作起初并非一帆风顺。有些老村干部不理解,认为团组织就是搞搞活动,没必要兴师动众;部分青年习惯了各自为战,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离翁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挨家挨户走访老党员和青年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团组织的重要性,又带头参与青年活动,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清理河道垃圾、一起为牧区老人义诊。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加入进来:牧区的青年骑手组建了青年护林队,定期巡逻防火;学校的青年教师成立了支教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为偏远村寨的孩子辅导功课;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牵头成立了青年电商协会,帮助牧民销售虫草、贝母等特产。
团组织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团的工作也融入了县上的中心工作。在春耕生产中,全县团员青年组成助农突击队,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耕种;农寸青年带头发展经济,外出务工,带动群众增收争做万员户,兴办乡村企业。离翁记得,有一次县上遭遇暴雨引发山洪,上壤塘乡的几个村寨被洪水围困,是团组织迅速集结了三十多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搭建临时桥梁,转移被困群众,运送生活物资。当看到青年们浑身湿透、手脚被碎石划伤却依然冲锋在前时,离翁深深感受到,这就是青春的力量,这就是团组织的凝聚力。
思绪流转间,客车已经驶离了高原,进入了成都平原。窗外的风景渐渐变得温润,金黄的稻田与错落的村庄相映成趣,与壤塘的苍茫辽阔形成了鲜明对比。离翁收回目光,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份发言提纲——这是他在路上花了两天时间构思的,从基层团组织整顿的实践探索,到青年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再到偏远地区共青团工作的难点与思考,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坚守。
客车整整行驶了三天,终于在第三天下午抵达成都。离翁按照通知要求,径直前往金牛宾馆报到。金牛宾馆坐落于成都西北郊,庭院幽深,绿树成荫,透着几分庄重典雅。报到时,他遇到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团委同行,大家互相交流着工作心得,言谈间满是对青年工作的热忱。离翁发现,不少来自平原地区的同行,对壤塘这样的偏远县份充满好奇,纷纷向他询问牧区青年工作的情况,他都一一耐心解答,言语间难掩对家乡的自豪。
会议在金牛宾馆的小会议室召开,室内布置简洁而庄重,长条桌旁坐满了全省各地的团委负责人。时任省团委书记王雨胜主持会议,他身着正装,神情严肃却不失温和,开场便强调:共青团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青年。这次会议就是要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推动全省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随后,分管共青团工作的省委副书记顾金池作了讲话,他从把握政治方向、服务中心大局、联系服务青年、加强自身建设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特别提到偏远地区的共青团工作条件艰苦、责任重大,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让离翁深受鼓舞。
分组讨论环节,离翁被分在第二组,与川南、川东、重庆的团委负责人同组。按照路上构思的发言提纲,他结合壤塘的实际情况,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基层团组织整顿的艰辛与成效:从骑自行车颠簸百余公里走访村寨,到青年之家成为青年的温暖港湾;从起初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活动纷呈;从青年们的观望犹豫,到主动担当作为。他还分享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发展的具体做法,以及如何结合藏族文化开展特色青年活动的经验。
离翁的发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饱含真情,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让在场的同行们深受触动。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不少人纷纷提问:牧区青年流动性大,如何保障团组织活动的常态化?返乡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困难,团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离翁都结合自己的实践一一作答,他提到的建立青年流动台账争取政策资金扶持等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会议期间,团省委办公室的同志专门找到离翁,详细了解壤塘县团的工作情况,还索要了相关材料。几天后,当会议简报印发时,离翁惊喜地发现,简报专门用一个版面刊登了《壤塘县:深耕基层强根基 凝聚青年促发展》的短文,系统介绍了壤塘县团组织整顿和青年工作的经验做法,文中还引用了他在讨论时的发言要点。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省团委的认可,离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更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会议结束后,离翁马不停蹄地返回壤塘。刚回到县委大院,县委办公室的同志就传来了好消息:新来的县委书记钟中同志在常委会上专门表扬了县团委的工作,认为县团委在基层组织建设、服务青年发展、参与中心工作等方面成效显着,为全县其他部门树立了榜样。随后,县委还印发了通报,对县团委予以表彰,并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向县团委学习。
消息传开,县团委的干事们备受鼓舞,青年朋友们也纷纷为团组织点赞。有青年骑手特意来到县团委,送来一面绣着青春铸魂跟党走 扎根基层办实事的锦旗;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们也打来电话,说看到省团委的简报和县委的表彰,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家乡、创业致富的信心。离翁站在县团委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飘扬的团旗,心中感慨万千。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到一名共青团干部,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喜悦,有迷茫也有坚定。他深知,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和团州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并肩作战,更离不开广大青年的信任与支持。
结尾词·鹧鸪天
雪域躬耕志未休,团旗引舵逐风流。
春秋磨剑基层稳,万里传声蜀郡秋。
情切切,意悠悠,青春作笔写春秋。
初心不负来时路,再踏雄关续远游。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