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论语·子路》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感怀试点改制之要义,赋一绝:
正名顺事启新程,壤塘春深草木荣。
莫道边乡山径远,民心向治自通亨。
正文
晨霜未散,壤塘县上杜柯公社的院坝已被炊烟染得暖融融。几株老柏树下,长条木桌依次排开,桌案上的搪瓷缸子冒着热气,映着墙上刚贴好的“上杜柯公社改乡筹备会议”红底黄字标语,显得格外庄重。试点工作组组长洛桑带着同志们早早到场,袖口挽起,正和公社干部们核对会议材料,晨光透过枝叶洒在他们脸上,添了几分意气风发。
“《论语》讲‘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咱们这次改制,既要按程序走稳每一步,也要把群众的意愿放在心上。”洛桑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在座的二十余人,“上杜柯是全县公社改乡的试点,能不能开好头、起好步,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推进。今天的会,就是要把乡人民代表大会的议程定下来,把各村的情况摸清楚,确保选举工作万无一失。”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离翁带着吉拉村的两名村干部走了进来。他身着藏青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整齐,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些许疲惫,却难掩眼中的清亮。“洛组长,各位同志,吉拉村的换届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特来向工作组汇报。”他欠身落座,从帆布包里掏出厚厚的笔记本,指尖在纸页上轻轻划过。
离翁的汇报条理清晰,字字句句都离不开“群众”二字。“吉拉村共有六个生产队,三百一十四户一千二百七十三人,按照选举办法,我们先召开了村民大会,推选出村民选举委员会,再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选民登记。”他抬眼望了望众人,语气沉稳,“登记过程中,我们逐户核实,确保不重登、不漏登,尤其是牧户和偏远散户,都派专人上门确认,最终登记合格选民九百八十六人。”
说到村委会成立,离翁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五名村委会成员,村支书由扎西担任,村主任是卓玛,都是村里威望高、能干事的年轻人。卓玛同志是返乡知青,懂汉语、会算账,村民们都说,有她领着,村里的日子能更红火。”他顿了顿,补充道,“乡县人大代表选举方面,我们按照分配名额,推选出三名候选人,经过差额选举,扎西同志和老党员尼玛当选乡代表,卓玛同志当选县代表,选举过程全程公开,村民们都很满意。”
洛桑听得认真,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听到关键处,还会追问几句:“吉拉村的牧户流动性大,选民登记有没有遇到困难?”离翁点头道:“确实有,有两户牧民赶着牛羊在夏窝子放牧,距离村子一百多里路。我们派了两名干部骑马来回跑了两趟,才完成登记和投票,牧民们说,这是第一次这么郑重地选当家人,再远也要回来投票。”这话引得众人纷纷点头,边境乡村的淳朴与热忱,在这些细节中尽显无余。
紧接着,西穹村的代表次仁起身汇报。西穹村以农业为主,兼种青稞、小麦和油菜,换届工作同样有条不紊。“我们村通过村民议事会,确定了村委会的职责清单,明确了土地流转、水利设施维护等重点工作。选举时,我们设置了秘密写票处,还请了老党员和老干部担任监票人,确保选举公平公正。”次仁说着,拿出一份统计表,“现在村委会已经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划分了工作分工,接下来就要着手解决村里灌溉水渠老化的问题。”
金木达村的汇报带着几分务实的烟火气。村主任多吉是个黝黑健壮的汉子,说话直来直去:“我们村重点抓了代表候选人的考察工作,不仅看口碑,还看实绩。当选的乡代表拉巴,牵头修通了村里的通组公路,村民们都服他。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乡经济管理委员会成立后,能不能帮着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提高收成。”他的话道出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让在场的工作组同志更清晰地认识到,改制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责任的传递。
鱼托村地处河谷地带,林业资源丰富,村支书拉姆汇报时,重点提到了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我们村选举产生的代表,都承诺要守护好这片山林。接下来,村委会计划和乡上对接,争取发展林下经济,既保护生态,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她还提到,村里的老年人协会主动参与了换届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阳光透明,让村民们放心。
牧场村的情况最为特殊,全村都是牧民,居住分散,换届工作难度不小。村代表达娃带着一身草原的风尘赶来,脸上却满是自豪:“我们采用了流动投票箱的方式,分三个小组深入各个放牧点,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选举。当选的代表都是常年和牧民打交道的‘老把式’,知道大家的急难愁盼。现在牧民们最希望乡上能完善牲畜防疫体系,再建一个活畜交易点,让牛羊能卖个好价钱。”
各村的汇报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从选举过程到群众诉求,从工作亮点到后续计划,内容详实而真切。洛桑认真梳理着大家的发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深:“同志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既严格遵守了程序规定,又充分结合了各村实际,这就是‘和光同尘’的智慧,把政策的刚性和群众的柔性需求完美结合。”他站起身,语气坚定,“现在我宣布,经试点工作组研究决定,三天后召开上杜柯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议程如下:一是听取和审议上杜柯公社工作报告;二是选举产生上杜柯乡第一届人民政府乡长、副乡长;三是提名并通过乡经济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选;四是审议乡发展规划草案。”
消息传开,上杜柯的各个村寨都沸腾了。吉拉村的卓玛忙着整理代表议案,把村民们关于修建乡村小学操场、增设医疗点的诉求一一记录下来;西穹村的次仁组织村民打扫村道,还特意扎了彩门,准备迎接乡人大代表的到来;牧场村的达娃骑着马,穿梭在各个放牧点,把大会的消息告诉每一位牧民,邀请大家到乡上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三天后的清晨,上杜柯乡的临时会场上彩旗飘扬,国歌嘹亮。来自各村的五十六名乡人大代表身着盛装,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代表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党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身着藏装的牧民,有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神圣而庄严的神情。
会议按照议程有序进行。洛桑代表试点工作组作了工作报告,回顾了公社时期的工作成绩,描绘了乡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发展蓝图:“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青稞、牦牛成为富民的宝贝;要完善基础设施,让公路通到家门口,让电灯照亮每一个村寨;要重视教育医疗,让孩子们能上学,让乡亲们能看病。”报告赢得了代表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选举环节。监票人、计票人当场产生,代表们依次走向投票箱,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选票统计期间,代表们热烈讨论着未来的发展,言语间满是憧憬。“我希望新的乡政府能帮我们引进良种,让青稞产量再上一个台阶。”“我盼着能修一条通到牧场的柏油路,再也不用怕下雨天泥泞难行。”“我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计票结果公布的那一刻,会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扎西当选为上杜柯乡第一届人民政府乡长,卓玛、多吉当选为副乡长,拉巴被提名并通过为乡经济管理委员会主任,达娃为副主任。新当选的乡领导班子走到台前,向代表们鞠躬致意,向全场群众作出承诺:“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把上杜柯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选举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大会是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奋进的大会。老党员尼玛握着扎西的手,激动地说:“从公社到乡人民政府,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相信,在新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年轻代表卓玛则表示,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把群众的心声带到乡上,把乡上的决策落到实处,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与期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上杜柯乡的山川河谷。新成立的乡人民政府办公楼前,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乡领导班子成员正和试点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起,研究着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远处的雪山熠熠生辉,近处的村寨炊烟袅袅,牛羊在草地上悠闲觅食,一幅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画卷在边乡大地上徐徐展开。离翁站在人群中,望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公社改乡试点的成功推进,更多的变化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更多的希望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词曰:
《临江仙·壤塘新纪》
雪岭晴开新气象,边乡成立乡政府。政通人和乐耕田。代表民意达,新政惠民先。
牧笛吹红河谷月,炊烟绕着青山。初心不负续新篇。春风拂藏区,岁岁有丰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