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红旗漫卷映黉门,共议思潮正本源。
斥谬当持锋锐笔,明心须守赤子魂。
言辞切切匡时弊,意气昂昂振国根。
莫道少年无壮志,同心共赴报国恩。
九月的金川中学,梧桐叶刚染上浅黄,就被一场秋阳晒得透亮。清晨的操场上,国旗护卫队的同学正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旗杆,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里展开一角,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离翁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通知,纸上“开展学习活动”几个字,被他的指尖反复摩挲,边角都起了毛边。
“离翁,李老师让你去办公室一趟,说是商量活动筹备的事。”团总支书记苏晓燕抱着一摞笔记本跑过来,额角沾着细密的汗珠,“刚才我路过会议室,看见老师们正在贴标语,咱们得赶紧定好学生会的分工,别耽误了进度。”
离翁点点头,把通知叠好塞进校服口袋,跟着苏晓燕往办公室走。走廊的墙上,已经贴满了泛黄的旧报纸,上面印着“抓革命、促生产”的黑体字,阳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在字里行间投下细碎的光斑。路过初二(3)班教室时,他听见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混着秋风从窗缝里飘出来,让他心里又踏实了几分。
李老师的办公室里,桌上摊着厚厚的文件和几本装订好的学习资料,墨水瓶倒放在一旁,瓶底还沾着没干的墨迹。“离翁来了,快坐。”李老师推过来一把木椅,把一张活动流程表递给他,“这次学习活动是响应上级号召,咱们学校要带好头,不仅要让师生明白批评不思进取的意义,更要统一思想,守住为国家建设学习的初衷。你是学生会主席,得牵头把学生会和团总支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离翁接过流程表,逐行仔细看,笔尖在“内部筹备会”“会场布置”“发言代表”几处画了圈:“李老师,我建议先开个筹备会,把学生会和团总支的骨干都叫来,明确每个人的任务。会场布置得提前两天开始,标语要醒目,资料要按班级分好,不能到时候手忙脚乱。发言环节,我想结合咱们学校的实际,比如之前有同学觉得‘读书没用’,正好借这次活动纠正这种想法。”
李老师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得好!就是要结合实际,不能空喊口号。你牵头筹备会,我来协调老师这边,咱们分工合作,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当天下午,学生会办公室里挤满了人,二十来个骨干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摆着搪瓷缸子,里面的茶水冒着热气。离翁把流程表铺在桌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筹备分工”四个大字:“现在分配任务,苏晓燕负责组织团总支的同学写宣传稿,贴在校园各个角落;赵二柱带男生组,明天开始布置会场,把标语贴在礼堂两侧,桌椅按班级排好;林小梅负责整理学习资料,按每个班级五十份准备,明天放学前送到各班主任手里;我来准备发言稿,同时联系发言的同学,确保每个人都能结合实际谈体会。”
“主席,发言稿要不要写得再‘硬’一点?比如多引用几句上级文件里的话。”有同学举手提问,手里还攥着一本卷边的《人民日报》。
离翁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资料翻了两页:“不用太硬,要让大家听得懂、能共情。比如咱们可以说说,要努力学习不然的话,当农民种不好地,当工人不能生产产品,把这些和大家的生活联系起来,才更有说服力。”
众人纷纷点头,赵二柱把袖子撸得老高,拍着胸脯说:“放心吧主席,会场布置包在我们身上,保证让礼堂里红通通的,一看就有气势!”
接下来的两天,金川中学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苏晓燕带着同学在墙上贴宣传稿,“学习方向明了,同心共筑报国路”的标语,从校门口一直贴到礼堂门口;赵二柱领着男生搬桌椅、贴标语,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礼堂的水泥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却顾不上擦,只盯着标语的位置,生怕贴歪了;林小梅坐在办公室里,把学习资料一份份理好,用绳子捆成捆,手指被纸张边缘划破,就用布条缠上,继续干活;离翁则在课余时间找发言的同学谈话,帮他们修改发言稿,直到深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修改意见,墨迹叠着墨迹。
活动当天,天刚亮,离翁就来到礼堂检查。礼堂两侧的墙上,“努力学习”,红底黄字,在晨光里熠熠生辉;台下的桌椅按班级排得整整齐齐,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本学习资料和一支铅笔;讲台中央摆着一个麦克风,旁边放着一盆盛开的串红,鲜红的花朵像一团团小火苗,把整个礼堂衬得格外庄重。
“主席,一切准备就绪,各班级的同学马上就到。”赵二柱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块抹布,仔细擦着讲台上的灰尘。
离翁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深吸了一口气。不一会儿,师生们陆续走进礼堂,脚步声、说话声渐渐平息,整个礼堂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风吹梧桐叶的“沙沙”声。
李老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统一思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奋斗是为了什么。下面,首先请学生会主席离翁发言。”
离翁走上讲台,手里攥着发言稿,却没有立刻低头去看。他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师生,看着大家眼里的期待,忽然觉得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天,聊一聊‘怎样学好,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之前有同学问我,‘我们只是学生,要好好学习’我想告诉大家,关系太大了!台下鸦雀无声,只有麦克风里传来离翁清晰的声音,像一股暖流,淌进每个人的心里。有同学悄悄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有老师轻轻点头,眼里满是赞许。
离翁继续说:“作为学生,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是为国家建设努力学习,是将来用知识报效祖国!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就没有辨不明的方向!”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像潮水一样,在礼堂里久久回荡。接下来,发言的同学依次走上讲台,有的结合支农经历谈体会,有的联系学习生活说感悟,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真切的心声。初二(2)班的同学说:“之前我总觉得学习太累,想早点退学去打工,现在我明白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为国家做更多贡献,才不算白活一场!”高三的学长说:“明年我就要高考了,我想报考农业大学,像离翁他们支农时看到的老农一样,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这就是我的初心!”
讨论环节,师生们更是踊跃发言,礼堂里的气氛热烈而庄重。大家围着学习资料,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心里的疑惑讲清楚。离翁穿梭在各个班级之间,帮大家解答疑问,把正确的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人。夕阳西下时,活动才结束,师生们走出礼堂,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情,脚步也比来时更有力了。
当天晚上,离翁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格外踏实。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今天的活动很成功,更凝聚了全校的力量。只要我们守住初心,同心同德,就一定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笔记本上,把“初心”两个字照得格外明亮。
尾声·西江月
礼堂红旗高扬,师生共议思潮。
斥谬明心志气骄,莫让初心偏了。
灯下细研资料,台前畅抒怀抱。
同心共赴路迢迢,不负青春正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