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神秘的警告信息,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不散。“播种者”、“工具”、“反噬”——每一个词都带着不祥的预感和庞大的信息量。林小虎没有轻易将其视为恐吓或误导,到了他这个层次,任何来自未知源头的讯息,无论善意恶意,都必然有其背后的逻辑。
“‘提纯器’只是工具……”林小虎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如果“提纯器”是工具,那么 wield( wield 使用) 它的“播种者”,其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制造精神混乱,测试他的规则?还是有着更深层、更庞大的计划?将扭曲的愿望如同种子般播撒出去,期待它们长成什么?
而“小心‘共鸣’的反噬”更是让他心生警惕。他新发现的、以“共鸣”和“唤醒”为核心的净化方式,虽然温和有效,但显然也存在未知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什么?是过度共情带来的精神污染?还是可能惊动“播种者”本尊?抑或是……这种净化方式本身,会在他自己的规则中留下什么隐患?
谜团层层叠叠,但林小虎的心境却愈发沉静。恐惧源于未知,而他现在,至少触摸到了未知的轮廓。他将这条信息共享给了核心圈子的几人,提醒大家在后续行动中,尤其是使用“共鸣”净化时,务必加倍小心,注意任何异常反馈。
压力之下,成长也在加速。
苏晓在经过几天的休养和沉淀后,不仅恢复了精神,似乎还有了新的突破。那次与“观测者”直接的精神对抗,虽然凶险,却也像一次高压煅烧,让她的意志和对自身能力的掌控力都上了一个台阶。
她开始尝试将林小虎提到的“规则共鸣”理念,与她自身的“色彩视觉”相结合。
她不再仅仅是将自己的能力用于“看”,而是开始尝试“介入”和“调和”。
一次,在公园里,她看到一个孩子因为风筝挂树而焦急大哭,周身笼罩着明亮的、代表着急的橙黄色。苏晓没有只是看着,她集中精神,尝试将自己的意念——一种温和的、带着“耐心”与“会有办法”的淡蓝色光晕——轻柔地覆盖过去。
她没有说话,没有动作,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孩子。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孩子哭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虽然依旧看着树上的风筝,但脸上的急躁缓和了些,开始抽噎着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大人帮忙。他周身的橙黄色也稍微沉淀,混入了一丝代表“等待”和“希望”的浅绿色。
成功了!虽然效果微弱,但证明她的能力确实可以用于正向的引导和安抚!
另一次,在地铁上,她感受到旁边一位上班族身上散发出浓郁的、代表疲惫和沮丧的灰褐色。她再次尝试,将一缕代表着“放松”与“自我关怀”的柔和暖黄色意念传递过去。那位上班族紧绷的肩膀似乎微微放松了一些,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些许,虽然变化细微,但苏晓清晰地“看”到了他情绪色彩中那灰褐色变淡了一丝。
这种尝试让她兴奋不已。她的能力,不再只是被动承受或预警的工具,它真的可以成为帮助他人、传递温暖的桥梁!这让她对自身能力的最后一丝排斥和不安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探索欲。
她将自己的发现和尝试告诉了林小虎。林小虎对此大为赞赏,并提醒她,这种精细的情感介入同样需要谨慎,要尊重他人的独立性,避免过度干预,更要时刻守护好自己的心神边界,防止被负面情绪反噬——这或许就是那条警告信息中“反噬”的一种形式。
苏晓牢记在心,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小心和有选择性地进行着她的“色彩调和”实践。
与此同时,李哲那边也有了新的进展。他利用林小虎提供的“共鸣净化”时产生的独特能量签名,优化了他的追踪算法。虽然依旧无法直接定位神出鬼没的“提纯器”或背后的“播种者”,但他发现,在那些曾经被“提纯器”污染过、后来又似乎被某种力量“安抚”或“净化”过的区域,会残留一种极其微弱的、与林小虎的规则之力同源,但更加飘渺、难以捕捉的“余韵”。
这种“余韵”并非林小虎留下的,因为它不带有“心之锚”那种鲜明的个人印记,更像是一种……被规则影响后,环境自身产生的“自愈”痕迹?
“就好像,你的规则之力是一味药,治好了‘提纯器’造成的‘伤口’,而伤口愈合后,会留下一点点属于病人自身的新生组织的特征。”李哲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虽然这‘新生组织’的痕迹微乎其微,几乎与环境背景噪音融为一体,但理论上,如果我们能捕捉并分析足够多的这种‘余韵’,或许能反向推导出‘伤口’最初是被什么‘利器’所伤,甚至……感知到那‘利器’上是否沾染了‘铸造者’的气息!”
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想!意味着他们有可能通过分析被净化后的“现场”,来间接追踪“播种者”的蛛丝马迹!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只能被动地等待“提纯器”再次活动,而是可以主动出击,去那些已经被污染又被净化(可能是林小虎所为,也可能是城市自身某种尚未知晓的修复机制)的地方,寻找线索。
行动计划立刻制定。由苏晓和李哲搭档,苏晓负责利用进化后的“色彩视觉”感知和定位那些微弱的“净化余韵”,李哲则携带高精度探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林小虎和影鸦负责远程策应与安全保障,防止“观测者”或“播种者”的突然袭击。
一场基于细微痕迹的、反向追踪“播种者”的无声猎杀,就此展开。
城市仿佛一个巨大的、布满无形伤口的肌体。而林小虎他们,则要成为穿梭其间的医生和侦探,从那些即将愈合的微小疤痕上,读出凶手的信息。
苏晓走在街道上,她的“视野”与以往任何时刻都不同。她不再仅仅关注那些鲜活的、流动的情绪色彩,而是将感知调整到一种极其精细、近乎微观的模式,仔细分辨着空气中、建筑物上、甚至草木之间,那些几乎不存在般的、代表着“创伤后新生”的极淡光晕。
这是一项极其耗神的工作,如同在沙漠中寻找特定的沙粒。但她目光坚定,步伐沉稳。
规则的共鸣,不仅发生在林小虎与愿望之间,也发生在他们这个小小的团队内部,发生在每个人能力的成长与协作之中。
“播种者”的阴影依旧笼罩,但猎手们的网,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悄然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