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当存在本身变得稀薄,世界的真相便在缝隙中显现。那些被日常喧嚣掩盖的低语,那些构成现实的隐形经纬,唯有在近乎消失的刹那,才能被真正聆听与触摸。
---
影鸦带着“虚无之钥”离去,留下林小虎独自咀嚼着那令人窒息的真相。然而,比真相更先一步全面袭来的,是支付代价的后遗症。
他走出废弃通风井,重新融入城市的人流,却感觉自己像一滴油浮于水面,格格不入。路人迎面走来,会下意识地避开,眼神却并未真正落在他身上,仿佛他只是一团模糊的空气。他想去买瓶水,便利店店员在收钱时目光游离,找零的动作机械,转眼就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甚至连街边的流浪狗,都对他缺乏基本的警惕,懒洋洋地瞥了一眼便不再关注。
“存在感削弱”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切肤的、令人心慌的疏离。他像一个正在缓慢褪色的影子,逐渐从世界的画布上被擦除。
“宿主,根据监测,你的‘社会存在系数’正在以每小时0.5%的速度递减。预计完全进入‘观测者状态’还需约200小时。”AI小熊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在此状态下,你将极难与他人建立有效连接,执行涉及人际互动的愿望任务成功率将大幅降低。”
林小虎握了握拳,感受着那份逐渐加剧的虚无感。这代价,比他预想的更加棘手。生存本就依赖于不断完成愿望,如今这条路也变得艰难起来。
更糟糕的是,他发现【蛛网感应】也受到了影响。那些原本清晰或模糊的因果光点,此刻变得黯淡、遥远,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他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精准地捕捉到强烈的愿望波动。
难道要坐以待毙,直到彻底被世界遗忘?
---
第二章:记忆的刻痕
就在林小虎漫无目的地在城市边缘游荡,感觉自己快要被孤独感吞噬时,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坚韧的愿望波动,如同风中残烛,顽强地穿透了“存在感削弱”的屏障,触动了他的感知。
这波动……带着一种熟悉的、令他心悸的共鸣。与他自身系统中蕴含的某种底层规则,隐隐呼应。
他循着波动,来到了一片即将拆迁的老旧居民区。断壁残垣间,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报亭还亮着灯。守亭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脊背佝偻的老人,戴着老花镜,就着昏黄的灯光,小心翼翼地裱糊着一本极其破旧的相册。
愿望波动,正是从他和那本相册上传来。
林小虎走近,这一次,老人没有忽略他,反而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透过老花镜片,清晰地映出了他的身影。这反常的“被看见”,让林小虎心中一动。
“年轻人,这么晚了,有事吗?”老人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感。
“我……路过。您这是在?”林小虎看向那本相册。
老人的手指轻柔地抚过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群穿着旧式工装的年轻人,站在一个看起来像是实验室背景的地方,意气风发。
“整理一些老东西,要搬家了。”老人笑了笑,笑容里满是沧桑,“这些都是……‘老家’的回忆。”
“老家?”
“是啊,一个……回不去的‘老家’。”老人的目光变得悠远,愿望波动在此刻变得强烈起来,“真想……再看看‘老家’门口那棵歪脖子树啊,不知道还在不在……”
“叮——检测到特殊愿望波动。许愿者:周为民(前‘摇篮’外围维护人员,已退休)。愿望内容解析:‘再次亲眼见证‘起源之地’(‘摇篮’内部代号)的稳定运行,确认其安然无恙。’愿望等级:特殊类(涉及高维信息残留与认知共鸣)。蕴含情感:深厚的归属感,沉甸甸的责任,以及一丝岁月流逝的怅惘。此愿望与系统底层数据存在高度关联。是否接取?”
前“摇篮”维护人员!林小虎心中巨震!这位老人,竟然是那个宏大实验设施的亲历者!
---
第三章:数据的幽魂
“接取!”林小虎毫不犹豫。这不仅是任务,更是了解“摇篮”、了解系统起源的绝佳机会!
“任务已接受。特殊关联任务,无寿命抵押。任务要求:引导许愿者意识,通过系统建立的临时桥梁,安全观测‘摇篮’(指定安全区域)实时状态。警告:许愿者意识强度不足以承受信息洪流,需宿主全程引导与过滤。”
如何引导一位普通老人的意识,去观测那远超理解的高维设施?
“小熊,愿望具象化,目标周为民,聚焦于他与‘摇篮’之间的‘认知连接’!”
精神力探出,这一次,林小虎感受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情感执念,而是一条几乎要断裂的、由无数细微数据流和认知印记构成的“连接线”。这条线,一头连着周为民饱经风霜的意识,另一头……遥遥指向那不可知的“摇篮”。
“具象化完成。”
林小虎手中,出现了一个老式的、黄铜制成的单筒望远镜。镜筒上刻满了细密到肉眼难辨的符文,镜片则如同两片凝固的星光。
【道具:溯源之镜】
【效果:以强烈的‘认知印记’为坐标,可短暂构建一条稳定的意识观测通道,允许使用者(需宿主引导)安全观测印记源头的宏观、非密级状态。观测内容经过系统过滤与转译,避免信息过载。】
【备注:凝视过往,亦被过往凝视。确保你的坐标,足够坚定。】
“周老先生,”林小虎举起望远镜,语气郑重,“您想看看‘老家’吗?用这个。”
周为民愣住了,看着那充满古朴神秘气息的望远镜,又看了看林小虎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一种久违的、属于过往岁月的悸动,在他心中苏醒。他没有多问,只是颤抖着伸出手,接过了望远镜。
林小虎则将手搭在老人持镜的手上,集中全部精神,引导着系统能量,以老人那份深厚的“认知印记”为灯塔,沿着那条几乎断裂的连接线,逆向构筑通道!
---
第四章:稳定的幻象
嗡——
【溯源之镜】亮起柔和的星辉。周为民的身体微微一震,闭上了眼睛。
通过精神连接,林小虎也“看”到了老人所见的景象——
那并非“摇篮”内部具体的机械或符文,而是一片无比浩瀚、由无数流淌的光之溪流与稳定的几何结构构成的“能量星云”。它静谧、恢弘、有序地运转着,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仿佛宇宙的基石。在这片星云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有一个极其微弱、但稳定闪烁的光点,与周为民手中的望远镜,与林小虎体内的系统,产生着细微的共鸣。
那就是他曾经维护过的“摇篮”,或者说,是“摇篮”在宏观能量层面的投影。
“稳定……还在稳定运行……好……好啊……”周为民喃喃自语,老泪纵横,那泪水却带着释然与欣慰。他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跨越了数十年的无形责任,似乎终于得以放下。
强烈的满足与安宁的情感,通过连接反馈回来。
也就在这一刻,异变发生!
或许是周为民那纯粹而强烈的“认知印记”与“摇篮”产生了深度共鸣,或许是林小虎这个现任系统持有者作为桥梁的作用,一股庞大而古老的、属于“摇篮”基础数据库的冗余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顺着尚未关闭的通道,汹涌地冲刷过林小虎的意识!
这不是关于核心秘密的信息,而是海量的、琐碎的、关于“摇篮”日常维护日志、能量波动记录、以及……无数类似周为民这样的“外围人员”的工作记录与生命印记!
在这信息的洪流中,林小虎捕捉到了一幅极其短暂、却无比清晰的画面:
那是一个穿着白色研究服、眼神锐利却带着疲惫的年轻研究员(周为民年轻时代?),正在记录本上写下一段标注为【最高密级- 梦魇遏制协议】的片段:
“…‘心之锚’逆向应用试验…代号‘守护者’…以纯粹‘希望’或‘挚爱’记忆为锚点,构建个体意识防火墙…抵抗‘梦魇’侵蚀…成功率…不足万分之一…副作用…记忆固化…情感剥离…”
画面戛然而止,信息洪流退去。
【溯源之镜】的光芒黯淡下来,周为民缓缓睁开眼,仿佛苍老了许多,却又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他对着林小虎,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任务完成的提示响起(奖励:特殊状态‘存在感削弱’效果减轻50%,愿望点+80,获得加密信息片段‘守护者协议’),但林小虎却怔在原地。
“守护者协议”?以美好记忆为锚,对抗“梦魇”?这似乎是“梦魇工程”中“心之锚”技术的另一种应用方向!一个失败率极高、副作用巨大的……希望火种?
---
第五章:淡入的序曲
告别了了却心愿的周为民,林小虎走在回安全屋的路上。他发现自己被路人“看见”的频率增加了些,那种强烈的疏离感减弱了不少。支付代价的效果因为任务完成而被打折,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更重要的是,他从周为民这里,不仅确认了“摇篮”的某些本质,更意外地获得了“守护者协议”的信息。这似乎为他对抗“梦魇工程”提供了一条极其渺茫、却真实存在的路径。
齐天追求的是以“衰变”对抗规则,影鸦代表的“仲裁所”奉行的是“净化”与“平衡”,而“梦魇工程”则试图以“恐惧”重塑现实。
那么,这条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守护者协议”所代表的,以个体美好情感为武器,守护意识与现实的路径,又该由谁来走?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周为民老人那释然与安宁的情感余温。
也许,他这个意外的“变量”,这个逐渐从世界“淡出”又勉强“淡入”的存在,注定无法像齐天那样癫狂,无法像影鸦那样冷酷,也无法像“梦魇”那样堕落。
他拥有的,或许只剩下这些在实现愿望过程中,收集到的、属于普通人最真实、最脆弱,也最坚韧的情感碎片。
它们微弱,却曾在绝望中点亮过微光。
它们渺小,却也曾对抗过庞大的虚无。
这,会不会就是他这个“可能性”,所唯一能依仗的……“存在”的证明?
夜色深沉,林小虎的身影在路灯下拉长,依旧带着一丝模糊,却不再如同即将消散的幽灵。
他的路,似乎又在迷雾中,隐约显现出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