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的喧嚣散去,夜幕下的昭明殿御书房,灯火通明。
少了白日的庄严肃穆,多了几分核心圈子的坦诚与随意。林牧之换上了一身轻便的常服,坐在铺着巨大地图的案前。苏婉清、郑知远、赵铁柱、周雨晴围坐四周,每人面前都放着一杯清茶,蒸腾着淡淡的热气。
“好了,官面上的文章做完了。”林牧之揉了揉眉心,露出一丝疲惫但放松的笑意,“现在关起门来,说说咱们自己人眼里的将来。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
他指尖习惯性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无形的图纸。
赵铁柱最是心急,他双手比划着,眼里闪着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壮观的场景:
“主公!铁路!一定要把铁路铺满天下!”
他喉结滚动,语气激动。
“我想过了,先用钢铁大动脉连接雍京、寒川、还有几个产粮产矿的大州。然后像血管一样,密密麻麻延伸到各县!”
“到时候,兵马调运,朝发夕至!南方的粮食,北方的矿石,几天就能运到需要的地方!那才叫真正的掌控天下!”
他说到兴奋处,忍不住重复那句口头禅:“成了!要是真能成了,那光景……”
郑知远手按着茶杯,目光沉稳地接话:
“铁柱说的在理。但铁路延伸之处,需有强军镇守。未来之军,不应再满足于守土。”
他的目光投向地图上蜿蜒的海岸线,和广袤的西域。
“海军需壮大,要建能远航重洋的铁甲舰队,不仅为御敌于国门之外,更要护佑商路,扬威域外。”
“陆军则要精简化,配上更犀利的火器,甚至……将来或许能有不用马拉,自己奔跑的铁甲战车?”
他说着,自己也觉得有些遥远,不由自嘲地笑了笑,掌心微微出汗,那是面对未知领域的本能反应。
周雨晴轻轻摩挲着茶杯,眼神温暖而坚定:
“军队和铁路,都要靠粮食来养。未来的田地里,不能只种稻麦。”
她抬起头,目光清亮。
“我想在各地设农事试验场,不仅追求产量,更要研究如何让土地更肥,如何引水抗旱,如何培育能适应不同水土的新种子。”
“还要推广桑麻棉花的种植,让百姓不光吃饱,还能穿暖。天下仓廪实,衣食足,才是真正的根基。”
她说话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这是她谈到专业领域时的自信。
苏婉清一直安静地听着,指尖在袖中无声地掐算,此时才缓缓开口,声音如清泉流淌:
“诸位所言,皆需海量银钱支撑。未来之财政,不能只盯着田赋关税。”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林牧之脸上。
“铁路可收运费,工坊可出产品,专利制度可激励创新而后税收,银行可汇聚民间财力,支撑更大规模的建设。”
“甚至,未来我们的货币,或许能以国家的信用和实力为担保,通行四海,取代金银?”
她说到此处,耳尖微微泛红,这已是非常大胆的设想,需要极高的掌控力。
林牧之听着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眼中光彩越来越盛。他站起身,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拿起一支朱笔。
“好!都说得好!这就是我们昭明的未来!”
他的语速加快,带着不容置疑的激情。
朱笔点在寒川。
“这里,是我们的根,是科技之源,要建成天下最大的工坊和研究院集群!”
笔锋划过,连接各大州府。
“这些,是铁柱的钢铁血脉,是国家的筋骨!”
笔尖指向海洋。
“这里,是知远说的,驰骋着铁甲舰队的深蓝疆土!”
他在广阔的农田上虚画一圈。
“这里,是雨晴要经营的,滋养万民的沃土!”
最后,他手腕一抖,朱笔在地图上方划过一道弧线。
“而婉清说的货币、财政,就是流淌在这一切之间的血液和能量!”
他的瞳孔微缩,显示出内心的激动。
他放下笔,看向众人,语气变得深沉: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定,是人才。”
“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学堂体系,从蒙学到大学,让寒川学堂的模式遍地开花。不仅要教格物致知,更要教治国安邦的道理。”
“我们要让天下英才,无论出身,皆能为我所用,为这煌煌大世添砖加瓦!”
他的目光变得悠远。
“或许有一天,我们的铁路能翻过雪山,穿过大漠,连接我们尚未知晓的远方。我们的舰队,能抵达海的尽头,与全新的文明对话。”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证明我林牧之有多厉害,而是为了证明,人凭借智慧与勤劳,可以创造出怎样的人间奇迹!”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响。每个人都被这宏大的蓝图所震撼,心潮澎湃。
郑知远重重一拍大腿:
“干了!跟着共主,把这天捅个窟窿出来看看!”
赵铁柱使劲点头:“对!干了!”
周雨晴攥紧了拳头,眼神坚毅。苏婉清则悄然展开一张空白纸页,开始记录今晚的灵感,嘴角含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林牧之走回座位,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路要一步一步走。当前首要,是稳定内部,推行新政,消化我们已有的疆土。”
他的语气恢复冷静。
“至于海外古国的威胁……”
他眼中寒光一闪。
“他们若安分守己,便可贸易往来。若仍存殖民野心,那我们的铁甲舰队,正好缺一块磨刀石!”
夜已深,但御书房内的灯光,却仿佛照亮了一条通往无限可能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