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终于停歇,留给寒川的却是一片狼藉与深入骨髓的创伤。房屋倒塌,工坊损毁,田地冻绝,更令人痛心的是,数百名没能熬过严寒的军民,永远长眠于冰雪之下。寒川新城,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屹立不倒,却在天威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元气大伤。
然而,生存的本能压倒了悲伤。在林牧之的强韧意志带领下,寒川军民擦干眼泪,掩埋同伴,拖着疲惫伤痛的身躯,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清理废墟,修复房屋,重新点燃工坊的炉火…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因为资源已濒临枯竭。战备粮仓的开启,虽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意味着最后的底牌被打出。
“必须尽快恢复贸易!打通通道!获取粮食、药材、建材…否则,寒川撑不过这个春天!”指挥所内,炉火微弱,林牧之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地图上的雍州。那条用计谋、利益和威慑艰难撬开的商路,被暴风雪彻底阻断,如今必须不惜代价,尽快疏通!
“皇甫先生,”林牧之看向面色憔悴却眼神依旧锐利的皇甫嵩,“雍州之行,仍需你勉为其难。此次,目标不仅是恢复贸易,更要…趁雍州亦遭雪灾,人心浮动之际,扩大战果,结交真正可靠的盟友,而不仅仅是与赵元敬虚与委蛇!”
皇甫嵩深吸一口气,重重颔首:“属下明白!赵元敬贪婪短视,不可倚仗。属下此行,定设法接触其政敌、或其他有实力的豪商、军头,为我寒川,寻一稳固之外援!”
“很好!”林牧之点头,“禽滑厘先生,工坊优先修复,赶制一批…嗯,针对雪灾后急需的货物:高效取暖炉、防冻伤药膏、快速搭建的临时居所组件…以此为敲门砖,或许更能打动人心。”
“老夫即刻去办!”禽滑略领命。
三日后,一支规模更小、却更加精干的队伍再次从寒川出发。皇甫嵩深知此行关系重大,不仅携带了琉璃、香皂、宝刀等“奇货”,更带上了禽滑厘紧急赶制的雪灾应急物资样品,以及林牧之开出的极具诱惑力的采购清单和合作条件。
道路依旧艰难,积雪未融,寒风刺骨。一行人跋涉近月,才再次抵达雍州城。
此时的雍州,同样笼罩在灾后的萧条之中。物价飞涨,流民增多,官府救济不力,怨声载道。知府赵元敬忙于稳定局势、中饱私囊,对“冀州胡商”的再次到来,态度暧昧,既想从中牟利,又怕担责任,依旧采取“限制、盘查、重税”的策略。
皇甫嵩这次不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赵元敬。他按照既定策略,一方面以重礼和急需的防寒物资敲开府衙后门,维持着表面的贸易通道,换取少量过境许可;另一方面,则通过韩猛等旧关系,暗中积极活动,将目光投向了雍州的其他实力派。
他首先接触的是雍州团练使冯坤。此人是地方豪强出身,手握数千乡兵,实力不俗,与赵元敬素有矛盾,嫌其刻薄寡恩,压制本地势力。皇甫嵩投其所好,不仅以低价售予其一批精良的寒川腰刀、皮甲,更“无意间”透露寒川可提供“更强力”的防身之物,并暗示若合作愉快,或可助其巩固在雍州的地位。
冯坤对寒川武器爱不释手,对皇甫嵩的暗示心领神会,态度热情了许多,虽未明确表态,却默许了其货物通过自己控制的关卡。
初战告捷,皇甫嵩信心大增。紧接着,他将目标瞄准了雍州最大的布商兼粮商——苏家。苏家乃百年商贾世家,富可敌国,与各地商帮联系紧密,甚至在朝廷都有门路,对赵元敬的盘剥早已不满。皇甫嵩这次带来的取暖炉和临时居所组件样品,正切中雪灾后苏家赈济、重建的需求。
苏家大掌柜见到这些设计精巧、实用高效的物资,大为惊叹。皇甫嵩趁机提出,寒川愿以技术合作方式,授权苏家生产销售此类物资,寒川只收取少量专利费并优先采购苏家的粮食、布匹。此方案一举解决了苏家灾后缺乏新利润点的困境,且风险极低。
巨大的利益前景打动了苏家。经过几次密谈,一份秘密的技术转让与长期供货协议悄然达成。苏家,成为了寒川在雍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盟友。
然而,皇甫嵩并未满足。他的最终目标,是寻找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寒川政治或军事庇护的强力盟友。通过多方打探和韩猛的引荐,他注意到一个人——雍州司马,张文远。
张司马乃进士出身,为人相对正派,在雍州官场郁郁不得志,被视为清流代表,对赵元敬的贪腐和与狄人暧昧的态度深恶痛绝。更重要的是,他掌管部分城防军务,有一定实权。
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目标。接触清流官员,极易暴露寒川背景,引来杀身之祸。但皇甫嵩权衡再三,决定冒险一搏。
他没有直接送上重礼,而是选择了一个巧妙的方式:雍州官学在雪灾中损毁严重,众多学子无处读书。皇甫嵩以“冀州胡商”名义,通过苏家向官学捐赠了一批由寒川工坊设计、快速搭建的“板房学堂”,并附赠了一批琉璃窗格(改善采光)和防冻药膏。
这一义举,经由苏家暗中宣扬,在雍州士林中赢得了极大好评,也引起了张司马的注意。他亲自接见了这位“乐善好施”的胡商。
会谈中,皇甫嵩丝毫不提寒川,只畅谈商事见闻,却于言谈间“无意”流露出对北境狄患的忧虑、对地方官贪腐误国的痛心,以及对忠贞之士的敬仰…句句戳中张司马心事。
张司马见其谈吐不凡,心怀家国,渐生好感。皇甫嵩见火候已到,便以“仰慕司马高义”为由,献上几件寒川出产的文房清玩(精美琉璃笔洗、异香墨锭),并低声感叹:“惜乎!如今北境,能如司马般心系朝廷、忧心边患者,实乃凤毛麟角。余尝行商北地,见寒川流民,竟能自组乡勇,屡挫狄锋,保境安民,虽手段或有争议,其心…却似与司马相通…”
他巧妙地将寒川与“保境安民”联系起来,并暗示其与赵元敬并非一路。
张司马闻言,沉吟良久,目光深邃地看了皇甫嵩一眼,并未点破,只是淡淡道:“商贾之道,亦通天下。胡先生有心了。”收下了礼物,并未拒绝。
皇甫嵩知道,种子已经种下。此后,他又通过苏家,向张司马提供了些“无关紧要”的、关于赵元敬可能贪墨救灾款项、与不明商队(疑似狄人)往来的“风闻”,助其打击政敌。
一来二去,一条极其隐秘的联系通道,在皇甫嵩的努力下,于张司马处悄然建立。虽未明言,但双方已心照不宣。
就在皇甫嵩在雍州左右逢源,暗中织网之际,坏消息突然传来:林承宗似乎察觉了寒川与雍州的秘密贸易往来,加大了边境封锁力度,并派细作潜入雍州,开始散布“冀州胡商实为寒川奸细”的谣言!
赵元敬闻讯,态度立刻动摇,再次加强了对皇甫嵩一行的盘查和限制。
局势骤然紧张!
皇甫嵩临危不乱,果断采取行动。他一方面通过冯坤的团练武装,对林承宗的细进行反制清理;另一方面,通过苏家的商业网络,快速转移货物,改变交易地点和方式;同时,他亲自拜会张司马,直言困境,恳请其看在“边境安宁、民生多艰”的份上,予以方便。
张司马沉默片刻,最终以“维护雍州商贸稳定,严防奸细扰乱”为由,下令加强了城防盘查(实则针对性清理林承宗细作),并对府衙户房“叮嘱”,对“手续齐全的合法商队”不得刻意刁难。
一场风波,在潜在盟友的暗中庇护下,悄然化解。
皇甫嵩抓住时机,利用初步建立的盟友网络,成功将一大批寒川急缺的粮食、药材、布匹和少量硝石,伪装成普通货物,分批运出了雍州。
当第一批救命物资历经艰险,终于送达寒川时,整个城池都沸腾了!粮食下锅,药材入铺,寒川的生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
消息传回雍州,皇甫嵩长舒一口气,知道自己成功了。他不仅恢复了商路,更成功为寒川找到了苏家这个商业盟友,并搭上了张司马这条极其珍贵的线。
他立刻修书一封,将雍州详情、新盟友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如何巩固关系的建议,密报林牧之。
寒川,在经历了天灾的重创后,凭借外交的智慧和冒险,终于在外部的坚冰上,凿开了一个可靠的窗口,结交了新的盟友,为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一条更加隐秘而坚韧的利益链条,开始将寒川与雍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